高层住宅建筑基础结构设计研究
李宏伟
身份证号码:150424199606043950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
引言
在城市快速发展中,高质量住宅建设对建筑工程要求不断提高,地基基础在建筑领域作用重大,施工质量影响工程安全与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面对复杂隐蔽情况,施工人员需要知识储备足、操作技能高,并结合设计与管理,推动技术进步与理念创新。所以针对不同地质探究合适施工技术与管理举措极为迫切,优化地基基础处理方式可控制沉降并稳固结构,对于提升住宅使用寿命与使用效能以及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建筑工程发展趋势与地质条件带来的严峻挑战
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呈现出向偏远地区延伸以及城市地下空间深度开发的显著趋势。在山地地形区域,其显著特点是地势起伏剧烈,岩石风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这使得基础施工过程中不得不面临诸如高边坡稳定性保障、地基持力层不均匀性处理等一系列难题。而在滨海地区,深厚的软土层分布以及较高的地下水位状况,极大地增加了地基处理工作的难度。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又面临着既有建筑基础密集、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的复杂环境。与此同时,随着建筑高度不断攀升以及建筑规模持续扩大,对于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也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复杂地质条件与高标准建设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迫切需要创新施工技术,以有效应对各种地质条件带来的挑战。
2 高层住宅建筑基础结构设计要点
2.1 优化住宅建筑结构布局
现代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应重视空间结构布局,设计师需从整体视角出发进行合理规划,充分明确并把握业主要求,全面了解住宅项目实际空间条件后,再对建筑结构布局做出合理调整、优化,使细节与整体之间更协调,让结构布局更舒适。
(1)设计师应仔细分析住宅建筑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在明确业主要求后,以战略眼光统筹全局,站在整体视角优化布局,以科学布局满足建筑功能性需求,并在结构设计方面做出合理优化,使其在空间适宜、布局合理的基础上,达到结构承载力标准。
(2)加强细节管控,根据住宅建筑实际要求逐步调节、细化其采光、朝向、空间结构等,使其具备更强的功能性。
(3)坚守建筑行业底线,按照国家现行规范、标准等条例内容为依据,详细检验建筑结构设计参数,并实施规范化的参数管理、误差管控,使建筑建设质量达标。
2.2 合理选择基础形式
建筑物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是地基结构的稳定性,在决定合适的基础形式时要充分考虑地基土特性以及承重能力、建筑自身特点和所承受压力等因素,不同建筑因独特的结构特性需要依其荷载要求挑选合适的基础结构。在建筑物设计过程中,地质和地下水位调查结果对评估地基土壤特性及影响意义重大。工程师可依据这些数据来选出契合具体地质情况的基础结构,防止由地质条件引发沉降或变形等问题。在确定基础形式时需要综合对比项目成本、工程期限以及施工难易程度等因素,选出经济易施工的方案,以此提升地基工程与施工效率的质量。
2.3 地基基础工程与高层建筑施工的协同优化
为实现地基基础工程与高层建筑施工的协同优化,需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
首先,加强设计沟通是协同优化的关键。地基基础工程设计与高层建筑施工设计应相互衔接,确保二者之间的顺畅过渡。设计团队之间应建立定期沟通机制,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通过充分的设计交底,施工团队能更准确地理解设计意图,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误差和返工。
其次,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也是协同优化的重要环节。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应先于高层建筑施工进行,以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施工顺序,以适应可能出现的变化。例如,在地基处理过程中,若发现地质条件与预期不符,应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地基处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再者,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手段也是协同优化的重要措施。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同时,采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可以减少现场湿作业量,缩短工期,并提高建筑的整体性能。此外,重视关键施工参数的控制,如强夯置换中的夯击能量、次数与夯点间距,水泥土搅拌桩的桩位、垂直度与搅拌均匀性,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最优参数并严格监控偏差。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协同优化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优化,更涉及管理、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体系,明确各方的职责和分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项目的成功实施。
2.4 地基基础设计
地基基础设计优化是住宅建筑结构优化的重点项目,是保障住宅建筑地基结构稳定性的必要手段,设计师必须完全了解施工场地实际情况,经过专业的地质勘测,掌握详细地质环境,明确现场施工条件后,判断设计方案时候与现场环境、施工条件是否适配,防止因地基基础结构稳定性不足,或设计与现场实际条件间存在严重误差等问题以至于无法施工。设计地基基础时,要综合分析水文地质信息、地层信息、气象信息以及环境中的腐蚀性因素等,评估工程建设期间上述要素对地基基础结构的影响,获得完整研究结论后,再结合场地情况,开展地基基础结构选型工作,并调整布设方案,使地基基础结构发挥出其应有的稳定性与保障性作用。
2.5 对地基进行勘查处理
勘察地基时做好细致工作能提升工程质量,详细勘察作业可提供关键信息供设计师制定方案和施工人员开展工作。勘察活动涵盖现场考察、收集地质数据和实验室分析等多个层面,借助这些能清晰了解地基所处地质条件,像土壤特性、地下水高度及地层结构分布等,分析结果对评估地基承载能力与稳定性意义重大还有利于推断变形行为。获取地质资料后必然要依据现有地质数据与建筑物具体需求针对性设计地基处理方案。施工环节选用合适地基处理方法技术和工艺对保障工程质量有基础性作用,能确保工程安全性以及地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同时,根据勘察报告及设计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包括施工方法、施工顺序、进度计划、质量保证措施和安全保证措施。施工方案必须经过严格审核、论证,以保证可行性、合理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基与基础工程对结构安全、沉降调节及稳定性提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质环境多样且施工过程复杂,所以需要合理的施工技术和精准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高质量住宅项目稳定安全,要求精选基础形式、深入地基勘察处理以及持续提升工程师专业素养,未来城市发展中的住宅建筑会更坚实稳固,对推进居住区可持续发展,保障人们生活质量以及实现建筑工程高效化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超越,高松.复杂地质条件下建筑基础施工技术应用实践[J].新城建科技,2024,33(11):136-138.
[2]熊海容.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居业,2024,(10):37-39.
[3]张伟锋.复杂地质条件下建筑基础施工技术的优化策略研究[J].现代工程科技,2024,3(17):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