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及控制措施

作者

张兆海

茂名市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东省525000

引言

建筑工程模板支设作业期间的高大模板施工技术应用,作业人员须提前明确技术难点,周密分析包括技术环境、现场设备以及工艺流程中的困难、限制性因素和安全风险等。同时,高大模板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作业人员须严格执行包括立杆和水平杆在内的构造设置、剪刀撑布设、混凝土浇筑作业的顺序和技术标准,以及拆模作业流程等,施工企业须科学组织、规划和部署,作业人员标准化执行,确保高大模板技术应用成效,作业过程万无一失。

1 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解析

1.1 模板设计技术

模板设计是模板施工的首要环节, 依据建筑结构设计图纸、施工规范以及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在设计过程中,要精确计算模板所 侧压力、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等。根据 板 支撑系统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验算。例如,在设计高层住宅建 需充分 过程中对模板产生的巨大侧压力,通过合理选择模板材料(如采用强度较高的胶合板)、优化支撑体系布置(增加对拉螺栓数量与间距调整),确保模板在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变形与位移,满足结构施工要求。

1.2 模板装配验算优化

在模板支架节点设计中,受力分析需结合工程实际荷载分布,对关键位置进行局部强化处理。整体构造受力沿水平方向相对均匀,但实际搭设时,部分节点区域会因结构传力路径集中而形成局部受力峰值。对此需通过节点增强、加设加强撑等方式进行应力疏导。构件截面及材质选型应依照支承负载进行调整,通过逐杆验算确定各支点受力边界。横撑与立柱连接部位须保证传力完整性,避免因拼装误差导致局部扭矩或侧向偏移。支架体系的整体响应应以有限元建模结果为参考,通过仿真分析掌握整体稳定性趋势,同时结合现场初步加载反馈,动态修正构件布设密度。关键连接节点的构造形式可根据受力方向灵活调整,不应拘泥于图纸固化方案。最终验算过程除考虑结构荷载外,还应兼顾作业人员活动荷载、施工扰动及拆装周期性重复作用,提升节点在全施工周期内的结构可靠性。

1.3 支撑体系搭设

首先,安装地下层的模板,包括地下室墙体和地板模板;然后,逐层安装地上层的模板,确保每层模板的平整度和稳定性,在安装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调整和修整,确保模板的位置和尺寸准确无误。为了确保模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进行适当的支撑和固定,根据模板的大小和结构特点设置支撑杆和支撑架,确保模板不会发生变形或倾斜,同时,采用合适的固定装置,如钢钉或螺栓,将模板固定在地基或建筑结构上,以防止其移动或倾倒。在模板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验收。检查模板的平整度、垂直度和连接处的牢固性,确保模板安装符合要求,并进行验收工作,核对模板安装情况与设计图纸的一致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1.4 支撑体系的拆除

墙体与柱梁侧部模板的拆除需在 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0%后进行,以防止混凝土边缘破损。底部模板的拆除则需依据混凝土强度指 确保决策基于试件强度测试结果。拆除时应遵循“先非承重后承重 先移除两侧大型模板,再解除底部支撑,并严格按照先解脱 作 若模板与墙面粘结,应使用撬棍从下口撬动,避免直接敲击墙面。 心向两端渐进,确保受力平衡,防止结构变形。底部支撑拆除时,需同步旋松顶托螺杆,并确认穿墙管道已移除,避免遗留隐患。

2 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控制措施

2.1 优化模板设计

在模板设计前,要充分了解工程结构特点、施工工艺和现场条件,进行详细的荷载计算和受力分析。选择合适的模板材料和支撑方式,确保模板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对于复杂的混凝土构件,应进行专项设计,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2.2 支撑体系搭设

首先,安装地下层的模板,包括地下室墙体和地板模板;然后,逐层安装地上层的模板,确保每层模板的平整度和稳定性,在安装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调整和修整,确保模板的位置和尺寸准确无误。为了确保模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进行适当的支撑和固定,根据模板的大小和结构特点设置支撑杆和支撑架,确保模板不会发生变形或倾斜,同时,采用合适的固定装置,如钢钉或螺栓,将模板固定在地基或建筑结构上,以防止其移动或倾倒。

2.3 完善施工技术管理机制

现代房屋建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不同专业的人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建筑工程建造的目的。一方面,要将管理意识融入到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中,围绕建设项目的建筑规模、施工标准、质量要求等内容,制定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制度[5]。针对不同施工技术,结合施工质量控制要求,不断细化质量控制工作方案,如混凝土施工规定适宜的施工环境、混凝土浇筑量、养护标准等,方便基层员工执行操作。另一方面,建筑施工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政策、法规、市场等变化,及时跟进最新的施工建造技术,做好施工方案变更,确保建筑施工满足绿色、节能、环保等新要求。通过管理机制的创新,按照“特事特办”原则,对施工方案变更进行充分的论证,组织新施工技术的有效衔接,切实发挥施工技术管理机制的保障作用。

2.4 严格按照验收标准进行全面验收

竣工验收是建筑工程生命周期中的关键环节,是对施工质量的最终严格考量。验收人员应严格遵循国家及地方验收标准和工程设计文件,以严谨的态度开展工作,守护建筑的品质。验收内容主要包括工程实体质量和工程资料两大方面。对于工程实体质量,验收人员需使用专业设备进行全面精确检测,从建筑结构稳固性到设施运行效能,均不放过任何细微瑕疵。对于工程资料,要重点核查其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确保每一份资料均完整反映工程建设全过程。验收过程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共同参与,形成有效监督与协作。发现问题立即明确整改责任与期限,整改完成后再次组织严格验收,确保建筑以最完美状态交付,为后续安全运营与使用提供保障。

结语

模板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安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模板施工的重要性,掌握常见模板类型及施工技术要点,针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在未来的建筑工程发展中,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也将持续创新与完善,为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建筑工程从业者应不断学习与掌握先进的模板施工技术,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打造优质建筑工程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郭志骞. 欧式复杂外立面悬索桥上横梁模板支架体系施工技术研究[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3(08):153-155.

[2]王军强.建筑工程中高大承重结构模板支架技术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23(19):133-136.

[3] 陈健 , 伍 永 琴. 高层 建 筑 装配 式 结构 铝 模板 施 工技 术 应用 要 点 [J]. 中 国建 筑 金属 结构,2024,23(1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