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智能化赋能国企党建工作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唐剑挺
广州广船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250
引言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亟需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保障。数字智能化为党建提供了高效、精准的管理工具。这一变革不仅能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还能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需探索技术应用与党建需求的契合点,构建长效机制。
1 数字智能化的概念
数字智能化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数据驱动决策、流程自动化优化和系统自主学习的综合性转型过程,其核心在于将传统业务场景与智能化工具深度融合,构建具备感知、分析、决策和执行能力的动态生态系统。在应用层面,数字智能化不仅体现为技术工具的升级,更是一种组织管理和服务模式的革新,它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智能算法预测、跨平台协同等功能,显著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响应速度。随着技术迭代,数字智能化已从单一工具应用发展为覆盖战略规划、运营管理、风险控制的全链条赋能体系,尤其在复杂组织场景中展现出强大的适应性,例如通过自然语言处理优化服务交互、利用知识图谱构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这一概念强调技术赋能与业务需求的精准匹配,其价值实现需依托于数据标准化、技术兼容性和人才储备等基础条件,最终目标是形成可持续的智能治理能力。
2 数字智能化在国企党建工作中的应用
2.1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
国企党建数字化进程中,党员信息、组织档案和会议记录等敏感数据的集中存储与流转,使得数据泄露风险显著增加,部分单位因技术防护措施滞后或管理制度不完善,面临外部攻击和内部越权访问的双重威胁,例如未加密的党务数据传输可能被截获,而生物识别等技术应用中的伦理争议尚未完全解决,当前亟需建立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动态防护机制,将区块链等防篡改技术与权限分级管理结合,同时需平衡数据开发利用与个人隐私保护的边界。
2.2 数字技术与党建业务融合难题
尽管部分国企已部署党建云平台和移动端应用,但功能设计往往局限于会议签到、文件上传等基础场景,未能深度嵌入党员发展、民主评议等核心业务流程,技术工具与党建理论要求的契合度不足,例如AI 分析模型难以量化党性修养等抽象指标,而线上组织生活与传统线下仪式的价值协同机制尚未健全,这种“两张皮”现象导致数字化转型停留在表层,须通过业务重构而非简单叠加技术来解决。
2.3 党员参与数字党建的积极性不足
当前国企数字党建实践中存在明显的参与度不足问题,其成因呈现多元化特征。从群体差异来看,年长党员由于技术适应能力有限往往对数字化工具产生畏惧心理,年轻党员虽具备操作技能但更多将线上平台视作任务性工作而非价值认同载体。从内容设计角度分析,多数平台存在功能同质化严重、互动方式单一等结构性缺陷,导致学习过程流于形式化操作而缺乏思想深度交流。更深层次看,这种参与积极性不足反映出数字党建尚未构建起与技术应用相匹配的价值传导机制,既未能有效将组织要求转化为党员内在动力,也缺乏将数字工具优势转化为党建工作实效的转化路径。要破解这一困境,需要构建符合不同党员群体认知特点和行为习惯的数字化参与体系。
3 数字智能化赋能国企党建工作质量提升路径
3.1 完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构建党建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必须建立多层级的防护架构,在技术层面需要部署端到端加密传输机制确保数据流转安全,采用基于生物特征的多因素认证技术严格管控访问权限,同时引入可信执行环境技术实现敏感数据的安全计算,管理层面应当制定差异化的数据分类保护策略,针对党员个人信息、组织生活记录等不同敏感级别的数据实施分级管控,建立数据全生命周期审计追踪机制,实现操作行为可追溯可追责,人员培训方面需要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意识教育,通过模拟钓鱼攻击等实战演练提升党员及工作人员的防护能力,制度层面需要结合《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符合党建工作特点的数据安全管理规范,明确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共享、销毁各环节的操作标准,建立跨部门协同的应急响应机制,形成包含预防、监测、响应、恢复的完整安全闭环,尤其要重视第三方服务商的安全管理,通过严格的准入审核和持续监督确保外包服务的安全可靠,最终构建起技术先进、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3.2 深化数字技术与党建业务融合
推动数字技术与党建业务的深度融合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构建智能化党建平台时要充分调研各业务场景需求,将党员发展、组织生活、学习教育等核心业务流程数字化重构,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开发智能问答系统,帮助党员快速获取党建知识要点,运用知识图谱技术构建党规党章的关联网络,实现党建知识的智能检索与推荐,在组织生活方面开发线上线下协同的会议系统,支持远程专题学习、集中研讨、专题培训、实时互动等功能,同时保留必要的线下仪式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再现重要历史场景,增强党员教育的沉浸感和感染力,在党员管理方面引入智能分析模型,对党员的学习行为、参与程度等进行多维度评估,为组织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建立敏捷迭代的优化机制,定期收集基层党组织的使用反馈,及时调整平台功能和操作流程,确保数字工具真正服务于党建业务需求,避免技术与业务"两张皮"现象,最终实现党建工作的标准化、精准化、智能化。
3.3 激发党员参与数字党建的热情
提升党员参与数字党建的积极性需要构建多元化的激励机制,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和数字素养的党员群体设计差异化的参与方式,为年轻党员开发具有社交属性的移动应用,融入积分排名、成就徽章等游戏化元素,通过可视化数据展示个人成长轨迹,对积极参与的党员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建立数字党建与职业发展的关联通道,将线上学习成果纳入党员考核评价体系,针对年长党员开展数字技能专项培训,组织"一对一"帮扶活动降低技术使用门槛,同时保留传统参与渠道作为过渡方案,在内容建设方面注重质量和多样性,开发精品化的数字学习资源,包括微党课视频、互动式案例库等,鼓励党员创作和分享原创内容,构建开放共享的学习社区,定期组织线上主题讨论和知识竞赛,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认真对待党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让参与者感受到自身贡献的价值,通过多措并举形成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数字党建新格局。
结束语
数字智能化与国企党建的深度融合,既是技术应用的创新实践,更是治理体系的战略性升级。通过构建智能党建平台、沉淀数据资产、优化协同机制,党建工作实现了从经验导向到数据驱动的跨越。未来需持续强化技术适配性,平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使数字化真正成为 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将党的创新理论与数字智能化转型相结合,以党的政治优势保障数字智能化转型实践,为国企深化改革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炜.数字化赋能国企党建工作质量提升路径探析[N].重庆科技报,2025-07-01(004).
[2]连文倩.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国企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N].中卫日报,2025-06-17(004).
[3]姚益.数字化背景下提高国企党建工作效能的策略分析[N].贵州民族报,2025-06-12(B01).
[4]梁子.数字化赋能国企智慧党建工作开展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24,(24):104-106.
[5]曹全.借力大数据实现国企党建智能化[J].冶金企业文化,2020,(0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