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波应急广播设备技术升级与维护保障研究
杨赵升
云南省广播电视局保山702台,云南保山678000
在突发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覆盖面往往决定了应急响应的成效。中波应急广播作为应急信息发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备广域覆盖和全天候服务的优势,而且在通信网络受损或拥塞时仍能保持稳定运行。凭借其穿透力强在应急信息传播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例如,在一些偏远山区,当地发生洪涝灾害导致通信基站被破坏,此时中波应急广播成为了向居民传递救援信息和安全指引的关键渠道 。然而,部分中波台站仍沿用十数年前的模拟发射设备,存在能耗高、维护频繁、监控手段单一等问题,难以满足快速响应、精准播发和多样化内容传输的需求。设备的技术升级与科学的维护保障体系,是确保中波应急广播在紧急情况下发挥最大效能的前提。
一、设备技术升级的关键领域
(一)发射机性能提升
传统电子管发射机在稳定性、效率和可维护性方面存在短板。采用新一代高效率固态发射机可降低功耗、减少发热量,并支持在线自检与模块化更换,显著缩短故障恢复时间。同时,数字调制技术的引入不仅可提升音频质量,还能兼容数据广播、紧急标识等多种信息格式,增强信息传递的多样性。
(二)天馈系统改造
天馈系统是信号能否高效辐射的核心环节。通过更新耐候性更强、传输损耗更低的新型同轴电缆馈线材料,并引入自动匹配网络,可根据不同地理和气候条件动态调整驻波比参数,确保发射效率稳定。此外,增设冗余天线阵列,通过同轴开关实现主天线故障或维护时快速切换,避免信号中断。
(三)信号链路优化
应急广播的信号传输链路应具备抗干扰、低延迟和高可靠性的特征。通过部署 IP 化音频传输链路、增加链路加密与冗余备份通道,可确保在网络拥塞或局部中断时维持信号连续性。同时,链路设备应支持多协议接入,以便在特殊情况下灵活切换不同传输路径。
(四)监控与远程运维平台建设
建设集状态监测、故障诊断、能耗分析和安全告警于一体的远程运维平台,可以使管理人员在异地实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当监测数据异常时,系统可自动生成工单并推送给维护人员,实现快速响应与闭环处理。此外,平台应具备历史数据分析能力,为设备性能优化和预防性维护提供数据支撑[1]。
二、维护保障体系的构建
(一)分级管理模式
针对不同中波应急广播台站在网络覆盖、地理位置、信号辐射半径及应急任务中的重要程度,建立“核心台站—区域台站—补充台站”三级管理架构。核心台站配置最高标准的发射设备与全天候运行监控系统,并配备专业技术值守人员,保障关键时段持续播发;区域台站重点负责对核心台站盲区或边缘区域的补充覆盖;补充台站作为临时或移动应急台站,可在灾害或大型活动中快速部署。各级台站应制定差异化的维护周期、检测标准及备件储备要求,确保资源投入与运行需求相匹配。
(二)预防性维护机制
将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与趋势分析纳入日常管理,依托远程监测平台对发射功率、调制质量、天馈系统驻波比、机房温湿度等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和自动记录,建立设备健康档案。通过历史数据对比和异常阈值告警,可在故障苗头阶段即安排检修,避免突发停机。与传统定期保养相比,数据驱动的预防性维护不仅提高了检修的针对性,还可有效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三)备件保障与快速调配
建立覆盖功率放大模块、调制板、馈线连接件、避雷器等关键部件的标准化备件库,并在地理位置上形成中心库与区域分库结合的布局,以减少运输时间。所有备件应纳入数字化管理平台,实时更新库存状态、寿命周期和位置信息。当系统监测或人工巡检发现部件异常时,平台可自动匹配最近的备件位置并生成调拨指令,实现快速配送与更换。
(四)应急协作网络
在应急广播保障中,应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机制,与气象、应急管理、交通、电力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响应联动关系,在接收到灾害或预警信息的第一时间同步启动设备检查、备用链路加载及备件调配。同时,毗邻台站之间应签订应急互援协议,当一方出现故障或超负荷运行时,另一方可在短时间内接管或补充信号覆盖,确保信息播发不中断。
三、技术升级与维护保障的融合实施(一)同步规划与预算统筹
在中波应急广播项目建设或改造初期,应将设备技术升级与维护保障体系的建设同步纳入总体规划,避免出现“先升级、后补维护”或“维护条件滞后于技术水平”的脱节问题。预算安排应形成“一体化”模式,将硬件购置、软件开发、运维培训、备件储备、监测平台建设等内容统筹考虑,重点保障数字改造与智能运维平台的协调投入,确保升级成果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二)数据驱动的运维决策
依托升级后的远程监测与运维平台,对发射功率、频率稳定度、驻波比、设备能耗、环境参数等进行持续采集与分析,形成设备全生命周期运行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识别出影响性能的关键因素和潜在故障模式,为维护计划制定、检修周期调整和备件采购提供科学依据。例如,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调整天馈系统匹配策略,或提前更换运行参数异常的功放模块,从而减少故障率和停机时间[2]。
(三)人员技能与管理制度协同
技术升级通常会引入新型硬件、数字化控制系统和智能化平台,这对运维人员的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应在设备投入运行前,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包括新技术原理、平台操作、故障诊断和应急处置等。同时,管理制度要同步优化,明确设备巡检、故障上报、备件调配、应急响应等环节的责任分工与时限要求,并建立考核与奖惩机制,确保技术优势在制度保障下得到充分发挥。
(四)反馈闭环与持续优化
在融合实施过程中,应建立技术反馈机制,将运行中发现的问题、用户体验、维护中遇到的难点等信息及时反馈给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和管理部门,形成技术改进与维护优化的闭环。这种持续优化模式不仅能提高设备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还能推动中波应急广播设备的标准化、模块化发展,降低后续升级与维护的难度和成本[3]。
结语:
中波应急广播在突发事件信息发布中作用突出,其性能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应急响应效率。针对设备老化、功能单一等问题,应同步推进技术 数字化、模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性能,并构建分级管理、预防性维护和跨区域协作 未来,应深化数据驱动的运维模式,强化人员培训与制度优化,推动标准化 的高效、稳定、可持续运行。在不断发展的技术支持和完善的保障体系下,中波应急广 播将在 急信息传递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勇. 中波广播发射技术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J]. 电视技术,2025,49(5):137-140.
[2] 张知成. 中波广播发射机故障诊断及应急处理[J]. 电视技术,2024,48(10):157-159,164.
[3] 王亚岚. 中波广播自动化监控系统对 DAM 发射机的监控及异常应急[J]. 消费电子,2020(2):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