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作者

李炎

山东鲁中公路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86

引言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各地道路桥梁工程体量不断增加,对桥梁在工程结构强度、耐久性与稳定性等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混凝土施工作为路桥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其质量控制直接影响工程整体质量水平。混凝土因其具有较高抗压与抗拉强度,能够有效承载道路桥梁使用过程中的各类荷载,如车辆荷载、自然环境影响等,同时具备良好的耐久性以抵御恶劣的气候条件,能够确保道路桥梁长期稳定运行。基于此,本文针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对于提高路桥工程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道路桥梁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意义

道路桥梁工程中,混凝土作为一种基础性道路桥梁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结构的建设中,包括基础、楼板、墙体、柱子、梁等部分。其主要优势在于强度高、耐久性好 方便、成本相对较低,能够满足大部分道路桥梁项目的结构需求。然而,随着道路桥梁行业的发 梁结构功能要求的不断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混凝土施 技术的 的质量和安全性,还涉及工程的工期、成本控制和后期维护等多个方面。因此,深入探讨混凝 工技术的应用意义,对于提高道路桥梁的整体质量、推进道路桥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2 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2.1 混凝土配制阶段

首先,在施工材料及浇筑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应尽量控制混凝土材料的坍塌度和水灰比,以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材料的坍塌度指标需控制在80. 0100 .0mm,以免泌水问题的发生。同时,混凝土材料的初凝时间应控制在6~8h,含气量则应低于1.7%。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一系列严谨的试验确定,并在之后的混凝土施工中严格按照确定配合比制备混凝土,以确保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其次,为确保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避免裂缝、麻面等质量问题的发生。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应优先选择低强度的普通硅酸盐类水泥。最后,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配合比的要求,禁止私自更改配合比,以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此外,施工人员还需加强对水灰比及拌和时间的控制,同时,在养护阶段,应根据温度变化做好相应的保湿、降温工作。

2.2 搅拌混凝土

搅拌是将各种原材料均匀混合的过程,搅拌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在搅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和原材料的投料顺序。一般来说,强制式搅拌机的搅拌时间不宜少于 60s,自落式搅拌机的搅拌时间不宜少于90s。搅拌速度应根据搅拌机的类型和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调整,以确保原材料充分混合。投料顺序一般为先投骨料,再投水泥,最后加水和外加剂。在搅拌过程中,还应定期检查搅拌机的运行情况,确保搅拌设备正常工作。

2.3 混凝土运输

2.3.1 运输设备选择

依据运输距离、运量及施工条件,合理选定运输设备。常见设备如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车等。短途运输可选用搅拌运输车直接卸料;长途或需垂直运输时,则采用泵车泵送。选择时需确保设备运输能力与搅拌站产能相匹配,以保障混凝土能连续供应。

2.3.2 运输过程控制

运输过程中,应维持搅拌运输车搅拌筒低速旋转,以防止混凝土离析。同时,需严格控制运输时间,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至浇筑完成的总时长不得超过规定值。例如,气温高于25℃时,C30及以下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总时长不宜超过9 0min 。若运输时间过长导致坍落度损失过大,可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适量添加减水剂进行调整,但需经试验验证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具体影响。

2.4 浇筑

在混凝土正式浇筑前,全面且细致的准备工作不可或缺。针对模板,需严格检查其尺寸精度、拼接严密性以及支撑系统的稳固程度。模板尺寸偏差过大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外形尺寸,拼接不严密则可能导致漏浆,进而削弱混凝土的强度。对于钢筋,要核查其规格、数量、间距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钢筋的锚固长度以及连接方式也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务必将模板内残留的木屑、泥土等杂物以及积水清理干净,任何残留杂质都可能成为混凝土内部的薄弱点。进入浇筑环节,分层浇筑与分层振捣是保障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关键策略。每层浇筑厚度的确定极为重要,它紧密关联着振捣设备的性能以及混凝土的坍落度。当使用高频插入式振捣器时,由于其振捣作用深度较大,每层浇筑厚度可适当增加,但一般也不宜超过500mm。若浇筑厚度过大,振捣棒难以将下层混凝土振捣密实;厚度过小则会影响施工效率。均匀的浇筑速度同样不容忽视,浇筑速度过快,混凝土内部空气无法及时排出,易形成孔洞;过慢则可能导致先浇筑的混凝土初凝,从而产生冷缝,严重影响结构的整体性。

2.5 混凝土振捣

2.5.1 振捣设备选择

道路桥梁工程中的混凝土振捣作业,通常会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和平板振捣器。当混凝土浇筑部位为大体积且钢筋较为稀疏时,可选用功率较大、振捣棒直径较粗的插入式振捣器,如直径70mm 的振捣棒,能提高振捣效率。对于大面积、厚度较薄(一般<200mm)的混凝土板,可选用轻型平板振捣器。

2.5.2 振捣间距控制

振捣点间距过大,会出现漏振区域,使混凝土局部不密实。一般插入式振捣器的振捣点间距不宜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 倍,振捣棒作用半径通常为300~400mm,所以振捣点间距一般控制在400~600mm。若振捣点间距过小,不仅浪费时间和能源,还可能导致过振。因此在布置振捣点时,要均匀有序,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排列。对于钢筋密集区域,应适当减小振捣点间距,确保每个部位都能得到有效振捣。

2.6 混凝土养护施工技术

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后,接下来的步骤是混凝土的养护,该步骤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发展和确保整体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在养护期间,必须严格遵循相关道路桥梁规范与标准,确保养护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尤其是在冬季施工时,面对寒冷环境,可采取详细的保温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使用保温材料覆盖混凝土表面或搭建临时温室,以减少外界低温对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影响。同时,定期对仓面进行洒水保持湿润也是必要的,有助于防止混凝土因水分迅速蒸发而产生干裂。而进入夏季高温施工阶段,混凝土的养护策略需要相应调整,此时,可利用自动喷水系统对仓面实施均匀且持续的洒水养护。而喷水系统的出水量应适当控制,通常每分钟 12~16L为宜,确保既能充分渗透到混凝土中,又不会引起积水问题。对于难以通过常规洒水方式触及的区域,例如边角和缝隙,应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采用手工喷雾或涂抹保湿剂等更细致的方法进行处理,确保全面无遗漏的养护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是道路桥梁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桥梁工程的结构稳定性与后期使用。本文设计了混凝土材料配比,并根据工程所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展开详细分析。由应用效果分析可知,该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混凝 量,确保桥梁荷载满足规范要求,并为道路桥梁施工提供了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小明.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汽车周刊,2025(3):128-130.

[2]俞克雄.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J].居业,2023(10):28-30.

[3]郭宝瑞.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标准[J].大众标准化,2023(7):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