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朝鲜族民俗游园会40年的民俗传承与地方文化认同探析
吕明爱
丹东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 118000
丹东市作为朝鲜族聚居地之一,朝鲜族民俗文化在这里有着深厚的根基与独特的发展脉络。朝鲜族民俗游园会自举办至今已历经 40 年,从最初小规模的民俗集会,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型文化活动,成为展示朝鲜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与地方文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在这 40 年的发展进程中,丹东朝鲜族民俗游园会不仅承载着朝鲜族传统民俗的传承使命,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与地方文化相互交融,深刻影响着地方文化认同的构建。
一、朝鲜族民俗游园会的发展历程
丹东地区约有朝鲜族群众3 万余人,其中 30%散居在凤城、东港、宽甸的乡镇。丹东是一个40 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但少数民族中只有朝鲜族在日常生活中延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文字,其传统的民族风俗保持较好,对本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心理认同和追求比较强烈。
(一)民俗游园会萌芽期。(20 世纪70 年代初期)每年金达莱盛开的季节,能歌善舞的朝鲜族群众,就自发地举家登山赏花,他们席地而坐举杯畅饮。久而久之,每年都有成群结队的朝鲜族群众,身着民族服装,在踏青赏花时,饮酒嬉戏、尽情歌舞,直到日落西山。这种民间自发的,小型的民俗聚会,是朝鲜族民俗游园活动的雏形。满足了朝鲜族群众传统文化风俗的基本心理需求。(二)发展期(20 世纪 80 年代--90 年代)在这一时期,随着介入,将这一民间活动进行规范化与系统化,正式举办了第一届朝鲜族民俗游园会,活动内容除传统歌舞表演外,还增加了简单的民俗展示环节,如朝鲜族传统服饰展示等。随着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丹东市朝鲜族民俗游园会的规模不断扩大,内容逐渐丰富。(三)成熟期(21 世纪初 - 至今)进入 21 世纪,丹东市朝鲜族民俗游园会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固定的举办模式和丰富的活动体系。固定在每年端午节期间举办,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增强了文化内涵与节日氛围。活动内容进一步创新与多元化,除了传统项目的优化提升外,融入现代元素,还增加了非遗表演内容,包括国家级非遗项目《丹东朝鲜族花甲礼》,省级非遗项目《朝鲜族民歌》,市级非遗项目《顶瓶舞》、《朝鲜族特色饮食技艺》等。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艺术团体和市民参与其中,活动影响力辐射到周边地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成为丹东市重要的文化品牌活动,在民俗传承和地方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朝鲜族民俗游园活动的特色传承与表现形式
1.传统的民族风情。朝鲜族民俗游园活动的出发点就是根深蒂固的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在朝鲜族群众生活中的内在养成和外在显现。无论是鲜艳的民族服饰,还是独特的民族饮食;无论是展现力量美感的摔跤,还是裙袂飘飘的秋千;无论是旋律优美的民谣,还是高雅飘逸的舞蹈;都是民族的、传统的,也是朝鲜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在民俗游园会中,朝鲜族传统歌舞始终是重要的表演内容。像长鼓舞、农乐舞等舞蹈,舞者身着鲜艳的朝鲜族传统服饰,手持长鼓或乐器,以独特的舞姿和节奏,展现朝鲜族人民的生活场景和精神风貌。长鼓舞动作刚柔相济,击鼓动作多样,表达了朝鲜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农乐舞则以集体表演为主,舞者们边舞边演奏乐器,热闹欢快,体现了朝鲜族的集体协作精神和对丰收的祈愿。朝鲜族传统民谣,如《阿里郎》《桔梗谣》等,旋律优美,歌词质朴,通过歌手们的演唱,传递着朝鲜族的历史、爱情、劳动等文化信息,让观众感受到朝鲜族独特的音乐魅力。传统的朝鲜族风情是这个民族特有的、唯一的、不可复制的,也是其他文化不可替代的。
2.浓郁的地域风情。丹东是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与朝鲜新义州市隔江相望,沿江、沿海、沿边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其特有的江海山田的优势,向世人展示她山青水秀、民风淳朴的边城特色。而植根于丹东这块热土的朝鲜族群众,通过民俗游园活动把传统的民族风情与浓郁的地域风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无异于相得益彰。《鸭绿江之春》《江城金达莱》等一系列极具地域特色的游园活动,展现了浓郁的地域风情。
3.鲜明的时代风情。 朝鲜族民俗游园活动正是因为她鲜明的时代特征,才使得她经久不衰。进入新世纪以来,追逐着时代的进步,民俗游园与现代艺术、技术的有机结合。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观众需求,民俗游园会中的无论是舞台形式、节目的编排、活动的内容上都在不断创新,融入更多现代元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拓视野、丰富活动内容,与时俱进不断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三、朝鲜族民俗游园会对地方文化认同的影响。
1、族群归属感的增强:丹东市朝鲜族民俗游园会为朝鲜族群众提供了一 个展示和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平台,让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 价值,从而增强了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游园会中,朝鲜族群众身着传统服饰,参与传统歌舞表演、竞技游戏和美食制作等活动,这些熟悉的文化元素唤起了他们对民族历史和传统的记忆,使他们更加坚定自己的民族身份,强化了族群内部的凝聚力。
2、文化传承意识的提升:随着民俗游园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朝鲜族群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开始关注和参与到民族文化传承中来。通过参与游园会的组织、表演、志愿服务等活动,她们深入了解朝鲜族民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学习和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一些年轻的朝鲜族音乐舞蹈爱好者,在游园会中展示自己的才艺和作品,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推动了朝鲜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3、对地方多民族文化融合与认同的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丹东市朝鲜族民俗游园会吸引了大量其他民族群众和游客的参与,成为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在游园会中,其他民族群众可以近距离欣赏朝鲜族的传统歌舞、品尝朝鲜族美食、参与朝鲜族传统竞技游戏,了解朝鲜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增进了对朝鲜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朝鲜族群众也可以借此机会与其他民族交流互动,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色,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相互学习,减少了文化隔阂,营造了和谐的民族关系。
四、朝鲜族民俗游园会的展望。
丹东市朝鲜族民俗游园会在 40 年的发展历程中,通过对朝鲜族传统歌舞、饮食体验、竞技游戏等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仅强化了朝鲜族群体的文化认同,也促进了地方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与认同,成为民俗传承与地方文化认同构建的成功范例。民俗游园会作为一种民俗活动载体,为朝鲜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同时也为地方文化建设和民族团结做出了积极贡献。展望未来,丹东市朝鲜族民俗游园会应继续加强对民俗文化的挖掘与整理,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活动品质。在传承传统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加大创新力度,结合现代科技和社会需求,开发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民俗文化产品和活动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加强与其他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拓展民俗游园会的影响力,打造更广泛的知名度的民俗文化品牌。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继续加大对民俗游园会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和保障措施,为朝鲜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