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地方优秀资源,提高思政课堂质量
陈朵
佛山市实验学校 18033210028
[正文]
①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②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育人以大德的重任。 ③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需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高思政课堂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思政课堂的教学质量关乎课程标准的落地,关乎核心素养的培养,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乎学校的育人目标的实现。高效率、高品质、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理应成为教师不懈的追求,三尺讲台虽小,但却容得下教师灵活的思维、博大的胸襟、无限的创意、渊博的知识。高质量的魅力课堂、高素养的魅力老师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通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点燃学生的热情,唤醒学生的灵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政治认同,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治意识,健全人格修养,勇于担当责任,成长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政课堂质量的提高,影响因素颇多,如,构建逻辑严密的课程体系,加强教师自身的培养,创新教育教学的方法,构建全面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融入地方优秀资源等等,众多影响因素里面,融入地方优秀的资源对于提高思政课堂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④ 地方特色教学资源是极有价值的思政教育资源,具有直观性和就近性的特点,能极大提高思政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地方特色教学资源融入课堂教学的路径,通过将地方特色教学资源与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相融合,打通地方特色教学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统一性的关键环节,打造“接地气”的思政课堂。下面我就结合人教版《延续文化血脉》这节课,谈谈融入佛山本地优秀文化资源,提高思政课堂质量的教育教学实践路径。
认真研读课标,明晰教学目标,筛选地方优秀文化资源。
⑤ 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了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教学目标必须要依据课程标准确定,制定鲜明、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就像一只装了指南针的船,能更好的驱动教学行为和教学实践,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驶向理想的港湾,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⑥ 通过认真研读课标,根据课程内容第四学段(7~9 年级)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及学业质量描述,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德向善,坚定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与自信。通过搜索网络资源,筛选出佛山“十大传统文化”特别是“忠义文化”相关新闻,从而确定《延续文化血脉》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政治认同:通过感知佛山“十大传统文化”,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责任意识:通过传承佛山“忠义文化”,理解中华文化的价值,增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健全人格:通过挖掘“忠义文化”中蕴含的美德思想,体会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美德,崇德修身,锤炼高尚人格;道德修养:通过传承佛山“忠义美德”,讲好“铁军故事”,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提高道德修养。
深挖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挖掘地方优秀文化资源。
⑦教材编写必须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基于核心素养精选素材,确保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与时代性。《延续文化血脉》属于九上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 1 框的内容;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文明”的价值追求;属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文化建设中“文化和美德”部分,为下一框“民族精神和价值观”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深挖本节课教材内容,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九年级学情,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教学难点是:中华文化的价值及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根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教学重难点,整合佛山优秀文化资源,从呈现佛山“十大传统文化”到为佛山所独有的祖庙文化,从呈现祖庙文化到承载着佛山民众独特情感记的忠义文化,从呈现被看作社会的道德规范之一的忠义文化再到功夫文化、工匠文化、铁军精神等无不包含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从呈现佛山优秀传统文化到佛山传统美德,通过整合这些地方优秀文化资源,让佛山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变成了课堂上鲜活的事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厚植了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选择教学模式,打造学习共同体,整合地方优秀文化资源。
⑧ 所谓“学习”是同客观世界对话(文化性实践)、同他人对话(社会性实践)、同自我对话(反思性实践)三位一体的活动,在课堂里应追求“活动式、合作式、反思式学习”。创建“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柔和的声音、身体的交往、对话性沟通,通过开展自主学习、挑战学习、反思学习,通过讲好一个故事、创设一个活动,实现一次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课堂的“高品质、高效率”。创建“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的“三环节”至关重要,学生懂的、学生能学会的知识放在“自主学习”,重难点知识、整合和拓展的知识放在“挑战学习”环节,“反思学习”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延续文化血脉》这节课,按照“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学习知识,整合地方优秀文化资源,设计课堂“三环节”。自主学习:中华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及内涵;青少年应怎样践行中华传统美德。这里是佛山!(文化篇)——自主学习展示:提供佛山“十大传统文化”、佛山文化图片、用现代化方式呈现传统的岭南文化、佛山忠义文化的发展等素材,感知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挑战学习:提供佛山所独有,佛山人心灵归宿的祖庙文化以及承载着佛山民众独特情感记忆的忠义文化等素材,挖掘中华文化的价值;提供新时代新征程上,佛山要大力弘扬佛山忠义文化等素材,探讨新时代佛山应如何坚定文化自信。这里是佛山!(美德篇)——自主学习展示:提供忠义文化人物,挖掘他们身上的传统美德,总结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挑战学习:提供佛山爱国革命烈士陈铁军和“祖庙好人”禤小珠素材,思考传统美德的价值;假设情景,以某校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活动,突破传统美德我践行这一知识。反思学习:呈现思维导图,总结本框知识;布置实践性任务,请你为世界推荐佛山文化优势,讲好佛山文化好故事,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精心设计课堂,选择议题式教学,融入地方优秀文化资源。
一间教室、一支粉笔、一颗真心、一节好课,可以使教室的容量无限放大,既装得下学生健壮的身体,更装得下学生高贵的灵魂。一节好课,不仅要有道、也要有术,不仅要有有趣的灵魂、也要有好看的皮囊,不仅要有充实的内容、也要有精心的教学设计。议题式教学设计恰似好看的皮囊包裹着的高贵灵魂,以“道”驭“术”,让“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让课堂教学极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延续文化血脉》这节课融入佛山地方优秀文化资源,以“这里是佛山”为总议题,从“这里是佛山!‘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印象篇”导入到本框内容“这里是佛山!文化与美德篇”。“这里是佛山文化篇!中华文化根”教学内容部分的突破,设三个子议题,分别是:“这里是佛山!灿烂文化初感知”、“这里是佛山!灿烂文化探价值”、“这里是佛山!灿烂文化须发展”;“这里是佛山美德篇!美德万年长”教学内容部分的突破,也是设三个子议题,分别是:“这里是佛山!传统美德初感知”、“这里是佛山!传统美德探价值”、“这里是佛山!传统美德我践行”。最后以“这里是佛山!文化与美德推荐篇”结束授课内容,挖掘本土资源,厚植家国情怀,采用议题式教学,思维含量高,是我这节课的显著特点和得意之作。
以学生为主体,打造活动型课堂,创新地方优秀文化资源。
美国著名教育家伯特·斯宾塞曾说,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孩子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多些。是的,学生的成长需要探索,需要发现,需要推理,需要总结,教师一味的“讲经布道”,学生一味的“拿来主义”,会限制学生的思维,阻断学生的创新。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方法,打造活动型课堂,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延续文化血脉》这节课,我采用了连线、答疑、判断、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独立思考、实践性方法、开放性设问等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活动型课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具体来讲,首先通过连线的方式,让学生感知佛山“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导入新课。“中华文化根”教学内容的突破,以中共佛山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首提的要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激活“十大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展示佛山文化的发展轨迹,通过接续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层层推导,生成对中华文化特点的全面认识;通过进一步分析佛山忠义文化的发展,通过“学生自荐”的方式,引导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通过合作探究:探讨佛山激活“十大传统文化”,增强忠义文化自信的价值,引导学生总结出“为什么要弘扬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分组讨论:新时代佛山应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引导学生总结出“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美德万年长”教学内容的突破,以寻找佛山“十大传统文化”蕴含的美德活动为起点,使学生形成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初步印象;通过独立思考:新时代佛山为什么要讲好铁军故事,发挥道德的力量?引导学生总结出“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通过实践性提问:若参与该主题活动,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崇德向善。
增强文化自信,讲好文化故事,传播地方优秀文化资源。
地方特色教学资源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直观、形象、有效,极具价值,根据授课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感兴趣的地方特色资源,通过丰富、恰当、多样的教学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提升思政课堂的魅力,提高思政课堂的质量。佛山民俗文化、红色文化、饮食文化、龙狮文化、龙舟文化、武术文化,以及佛山人精神、工匠精神等具有独特的地域亲和性优势,将这些地方特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形中塑造他们积极的价值观,有利于激发思政课“课堂革命”新活力,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爱党爱国爱家乡,讲好文化故事,传播地方优秀文化资源。
《延续文化血脉》这节课,通过开放性设问:假如你是小小文化推荐官,请为世界推荐佛山文化优势,讲好佛山文化好故事,传播佛山文化好声音。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做自觉的文化传承人,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⑨ 古人说:“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相信开展关于将地方优秀资源融入课堂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对于提高思政课堂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民族创新活力的激发、教育强国的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文章: ① 《从习近平文化思想汲取大思政课改革智慧》 2024-05-17 来源:文汇作者:雷禹
文章:②[理论观察]新时代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策略 段阳 2022 年 11 月03 日文章: ③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 2019 年 3 月 18日
文章: ④ 《将地方特色文化巧妙融入思政课程》 中国教育报 2024-03-15课程方案: ⑤ 《义务教育 课程方案》 2022 年版 北师大出版社 P1课程标准: ⑥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课程方案: ⑦ 《义务教育 课程方案》 2022 年版 北师大出版社 P12
书籍: ⑧ 《学校的挑战 创建学习共同体》 佐藤学 著 钟启泉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章: ⑨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习近平 2019 年 3 月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