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控措施探讨
杨才荣
盐津县农业农村局 云南昭通 657500
在现代城市建设进程中,建筑工程数量和规模日益扩大,施工质量成为项目成败与后期使用安全的关键因素。尽管我国建筑业已建立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加强施工质量的全过程控制,不仅有助于减少安全隐患,还能有效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提升投资效益。
一、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是确保最终工程质量的关键阶段,但在实际操作中,各类质量问题经常出现,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使用功能及使用寿命。
(一)钢筋工程问题
钢筋作为混凝土结构的受力骨架,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安全。常见问题包括钢筋间距不符合设计要求、锚固长度不足、弯钩角度不规范、绑扎松散以及保护层厚度不足等。这些问题多数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或施工图纸未充分交底所致,若未及时整改,可能造成构件开裂或承载力下降。
(二)模板与支架安装不当
模板工程是混凝土成型质量的保证。在施工中,常见模板问题包括拼缝不严、模板变形、脱模剂涂刷不均、支架支撑不牢等。此类问题容易导致混凝土浇筑后出现蜂窝麻面、错台、涨模或结构尺寸不符,影响外观和承载性能。
(三)混凝土浇筑与养护问题
混凝土施工中存在浇筑不连续、振捣不密实、配合比失控、养护不到位等问题,常引起结构空鼓、裂缝、强度不足等缺陷。有些项目为赶工期未严格执行分层浇筑和养护要求,造成结构性能下降,甚至埋下安全隐患。
(四)砌体工程质量问题
在砌筑过程中,常见问题包括砌块错缝率低、砂浆饱满度不足、墙体垂直度偏差超标、拉结筋遗漏等。这些问题导致墙体整体性差、易开裂或渗水,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建筑防渗性能。
(五)防水工程施工缺陷
屋面、地下室、卫生间等关键部位的防水施工若存在卷材搭接不严、涂料厚度不足、施工缝未按规范处理等问题,极易造成渗漏。防水层一旦失效,不仅维修成本高,还会引发结构腐蚀、装饰面损坏等连锁问题。
(六)机电安装施工问题
水电安装中常见如管线布设混乱、预留孔洞位置不准、管道未做防腐处理、电缆敷设不规范等问题,容易影响后期使用功能,甚至引发安全事故。此外,施工图纸与现场不一致未及时调整也是导致机电问题频发的原因之一。
二、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控措施
(一)做好施工前的准备
施工前的充分准备工作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覆盖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落实各方责任,强化监督与整改,应组织图纸会 交底,确保各岗位理解一致,避免误操作。编制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与专项方案,明确施 筛选供应商,确保进场材料合格;人员方面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操作规范性。同时对施工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与调试,为高质量施工创造有利条件。
(二)控制好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艺
1. 钢筋工程控制要点
钢筋工程是结构安全的核心,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操作。钢筋下料、弯折应采用机械化加工,确保尺寸精准、弯钩角度规范;钢筋绑扎必须符合规定间距,交叉点应牢固连接,避免移位。重点控制保护层厚度,采用专用垫块或卡具定位,避免混凝土浇筑后钢筋外露或锈蚀。钢筋隐蔽前应由监理与技术人员进行联合验收,发现遗漏、锈蚀、损坏等情况必须整改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特殊部位如梁柱节点、抗震构件应重点加强施工过程监控。
2. 模板与支架工程控制要点
模板安装的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构件的外观尺寸与成型质量。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制定模板支设方案,明确模板类型、拼缝位置、支撑方式与拆模时间等关键控制点。模板应拼装严密,缝隙不大于 2mm,防止漏浆;支架搭设必须牢固稳定,按荷载验算并设置支撑、拉结系统,防止浇筑过程中的变形或倒塌。施工中要统一使用合格脱模剂,均匀涂刷,避免混凝土粘模造成表面蜂窝麻面。支模后应进行检查、预压,消除松动、错台等隐患。模板拆除时间必须满足规范要求的混凝土强度条件,防止早拆引起结构破坏。
3. 混凝土施工控制要点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贯穿于配合比、运输、浇筑、振捣与养护全过程。必须严格按设计及试验室提供的配合比进行拌制,严禁随意添加水泥或水,以免影响强度与和易性。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要避免离析和初凝,现场应准备应急搅拌与卸料设施。浇筑时应分层连续施工,控制分层厚度在 30cm 以内,严禁冷缝。振捣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分区作业,确保混凝土密实无气泡。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覆盖与洒水养护,尤其在高温、强风环境下防止早期干裂。养护周期不少于7 天,关键构件应延长至14 天。
4. 砌体工程控制要点
砌体施工对墙体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开工前应检查砌块材质、尺寸与含水率,砂浆应按设计要求拌制,控制稠度与使用时间。砌筑时要做到“三一砌砖法”:一块砖、一铲灰、一揉压,确保砂浆饱满度不低于 90%,特别是水平灰缝与竖向灰缝需填实压紧。砌筑应保持错缝搭接,垂直缝通缝率不得超过规定范围。每日施工高度不得超过 1.8 米,防止砌体倾斜或裂缝。施工中应同步设置构造柱、圈梁、拉结筋等加强构件,严禁擅自漏设。砌体完工后应保护养护不少于7 天,避免受冻、受干扰。
5. 防水工程控制要点
防水工程应按照“预防为主、防排结合”的原则,严控施工材料、工艺和细节处理。首先,施工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及检测报告,防水卷材应避光存放、防止受潮。施工前应清理基层,确保无尘、无油、无杂物,转角处应做成圆弧过渡。卷材铺贴应按排气法施工,滚铺顺直、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接缝处应重点加强压实与热熔处理,防止翘边或渗水。涂膜防水则需分层涂刷,每层厚度与总厚度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关键节点如阴阳角、穿墙管、落水口等,应采用增强处理或附加层防护。施工完成后进行24 小时闭水试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6. 机电安装工程控制要点
机电安装工程涵盖强弱电、水暖、通风等系统,是建筑功能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前必须依据设计图纸编制综合布线及安装方案,避免管线交叉、预留预埋冲突等问题。施工中, 管线应横平竖直、间距一致,穿墙部位应加设套管,金属管应做防腐处理,布线严禁出现接头。 电缆敷 遵循最短路径与安全间距,强弱电应分开敷设。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电气绝缘、电阻、通电运行等相关测试,确保系统正常运行。水管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打压试验,燃气管道应通过气密性检测。此外,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技术交底与工序衔接,确保后续装饰装修不破坏设备设施。
(三)严格质量验收
施工过程中应落实“自检、互检、专检”三级验收制度,确保每道工序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环节。重点部位如结构节点、防水层、隐蔽工程等应在监理和建设单位共同参与下验收,并形成详细记录。严把验收关,有助于发现并纠正潜在质量隐患,保障整体工程质量达标。
结语: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监督制度、完善施工前准备、强化关键工艺控制及严格验收流程,可以有效提升施工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国政.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与对策分析[J]. 建筑与装饰, 2023(06):122-124.
[2] 刘伟. 建筑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策略探析[J]. 中国住宅设施, 2022(08):88-89.
[3] 陈建平.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研究[J]. 工程技术研究, 2023(09):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