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王威
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教育科研中心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一、引言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确立为初中生物学核心素养框架。然而,当前初中生物学教学多以单课时为单位设计,知识点碎片化讲解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科学探究活动常流于形式,社会责任培育与实际生活脱节,核心素养培育缺乏整体性与连贯性。单元教学作为整合知识、联结素养的重要载体,能够打破课时界限,将零散知识点置于单元主题下系统重构,为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结构化路径。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单元教学实施路径,以期为生物学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借鉴。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单元教学实践路径
(一)单元目标统整:锚定核心素养培育方向
单元目标需以核心素养为统领,打破单课时目标的局限性,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养目标有机融合,明确每个课时在单元素养培育中的定位,形成递进式目标体系。需立足单元主题,分析知识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关联点,将抽象的素养要求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始终围绕素养培育展开。
以“认识细胞”单元为例,统整目标设定为:生命观念层面,通过认识显微镜使用方法及动植物细胞结构,建立“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念;科学思维层面,通过对比动植物细胞结构差异,提升归纳与比较分析能力;科学探究层面,设计“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动物细胞结构”实验,掌握显微镜操作及装片制作的基本流程;社会责任层面,结合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树立“爱护生物个体”的意识。各课时目标均围绕此核心,如“学习使用显微镜”课时聚焦仪器操作与探究能力培养,“植物细胞”“动物细胞”课时侧重结构对比与生命观念建立,“细胞的生活”课时则通过分析细胞生命活动强化科学思维。
(二)单元内容重构:搭建素养发展知识支架
内容重构需以核心素养为线索,打破教材原有课时划分,将知识点、技能点与素养点整合为若干主题模块,同时补充生活化、实践性素材,使内容既符合学科逻辑,又贴近学生认知与生活实际,为素养培育提供载体。
以“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为例,将教材中“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神经调节”“神经系统支配下的运动”“激素调节”等课时内容,重构为“感知系统与信号获取”“调节机制与生命调控”“健康维护与行为养成”三个模块。在“健康维护与行为养成”模块中,补充“近视率调查数据”“青少年熬夜与激素失调案例”“运动损伤预防常识”等生活化素材。教学中,先通过“感知系统”模块认识眼球、耳的结构及功能,理解“感受器获取外界信号”的原理;再通过“调节机制”模块梳理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协同关系,建立“人体是统一整体”的生命观念;最后结合“健康维护”模块分析不良用眼习惯的危害,讨论合理运动对神经系统的益处,使知识学习逐步过渡到社会责任培育
(三)单元活动设计:创设素养落地实践场景
活动设计需聚焦核心素养,以探究性、实践性活动为主,通过实验操作、项目式学习、情境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责任意识,避免活动与素养目标脱节。
以“被子植物的一生”单元为例,设计“探究被子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系列活动。先组织学生开展“种子萌发条件探究”活动,指导学生分组设置“水分、温度、空气”不同变量的对照实验,记录种子萌发率并绘制折线图;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植株生长观察”活动,定期测量豆苗的根长、株高,记录叶片数量变化,分析生长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最后结合“综合实践项目——栽培一种植物,探究所需的环境条件”,学生自主选择向日葵、绿萝等植物,制定栽培方案并持续观察,最终形成包含“实验数据、生长照片、结论建议”的探究报告。学生在实验中锻炼科学探究能力,在观察记录中深化对植物生长规律的理解,在栽培实践中强化“尊重生命、爱护植物”的社会责任。
(四)单元评价优化:完善素养发展反馈机制
评价需突破“唯分数”局限,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知识掌握、能力发展、素养形成多维度设计评价指标,同时引入学生自评与互评,确保评价全面反映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以“生态系统”单元为例,设计多元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中,通过观察学生在“综合实践项目——设计并制作生态瓶”活动中的操作规范性(如生物与环境的搭配、生态平衡的维持)、小组协作表现,记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通过批阅“校园生态系统调查报告”,评价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生态系统结构”等知识的应用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终结性评价中,设计开放性试题,如“针对校园草坪被踩踏问题,提出基于生态原理的改善建议”,考查学生的生态观念与社会责任落实情况。同时组织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围绕“实验参与度”“报告完整性”“建议可行性”“团队贡献度”等维度打分,形成“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的多方反馈闭环,为后续教学调整与学生素养提升提供依据。
三、结语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单元教学,通过目标统整明确方向、内容重构搭建载体、活动设计创设场景、评价优化完善反馈,有效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实现了知识传授与素养培育的有机统一。在实践过程中,需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调整实施策略,不断探索单元教学与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融合路径。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教师单元教学设计能力培训,丰富教学资源,使单元教学真正成为提升初中生物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张慧.大概念视域下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5,(26):67-69.
[2]潘良飚.新课标下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策略[J].家长,2025,(18):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