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从“ 数字乡村” 到“ 智慧牧场” :偏远地区5G场景创新的价值评估与扩散路径

作者

任晔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绍兴市分公司 312000 身份证号:330682198112160069

一、引言

随着数字技术渗透乡村,数字乡村建设成乡村振兴重要引擎。偏远地区是乡村振兴关键板块,受地理、基础设施等制约,传统农牧业存在生产效率低、资源调配难、市场对接不畅等问题。5G 技术为偏远地区农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可能,智慧牧场是数字乡村在农牧业的实践场景,是5G 应用载体和偏远地区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目前,我国 5G 网络向县域及乡镇延伸,但偏远地区因建设成本高、用户密度低,5G 场景创新尚在探索。智慧牧场借助 5G 实现牲畜监测、环境调控、精准饲喂等智能化,可提升农牧业生产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公共服务升级。

二、偏远地区5G 智慧牧场的价值评估

(一)经济价值

在生产环节,5G 智慧牧场可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理。部署物联网传感器采集牲畜数据,结合AI 算法分析健康状况、预警疾病风险,降低死亡率。如西部某偏远牧区应用后,牲畜疾病检出率提升 30% ,死亡率下降 15% ,单头养殖周期缩短 10% 。同时,5G 精准饲喂系统可根据生长阶段调整饲料配比,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8%-12% 。在市场对接环节,5G 打破地理限制,通过直播带货等模式连接消费者与牧场,减少流通环节。某偏远牧场通过 5G 直播展示养殖过程、建立溯源体系,产品溢价提升 20% ,订单量增长 40% ,解决传统农牧业“卖难、价低”问题[1]。此外,智慧牧场推动产业链延伸,衍生新业态,带动就业,为偏远地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二)社会价值

5G 智慧牧场建设推动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升级。为支撑其运行,运营商配套建设5G 基站、光纤网络等通信设施,带动电力、交通等改善。如东部某偏远县建智慧牧场时新增 23 个5G 基站,覆盖周边 3 个乡镇,居民上网速率提升 3 倍,既满足农牧业生产需求,又改善日常通信体验。偏远牧区居民可通过 5G 享受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实现远程问诊等;牧区学校借助 5G 直播课堂与城市名校同步教学,缩小教育差距。某西部牧区通过5G 远程医疗系统,居民就医等待时间缩短 50% ,儿童辍学率下降 8% ,缓解了偏远地区公共服务资源短缺问题[2]。

(三)生态价值

智慧牧场利用 5G+ 物联网技术精准监测与保护草原生态。传感器实时采集植被覆盖率、土壤湿度、降水量等数据,结合卫星遥感技术构建生态数据库,为牧场规划提供依据。如某牧区借助 5G 监测系统合理划分轮牧区域、控制存栏量,两年内植被覆盖率提升 5% ,土壤沙化率下降 3% ,实现农牧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同时,5G智慧牧场减少传统农牧业对生态的破坏。传统牧场人工放牧易致过度啃食、草场退化,而智慧牧场结合舍饲养殖与精准放牧,降低对天然草场依赖,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数据显示,应用地区化肥使用量减少 15% ,水资源利用率提升 20% ,符合绿色低碳理念[3]。

三、偏远地区5G 场景创新的扩散阻碍

(一)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

偏远地区地广人稀,地形复杂,5G 基站建设需要更高的施工成本和维护成本。以山地牧区为例,建设一个 5G 基站的成本比平原地区高 40%-60% ,且基站覆盖范围有限,需密集部署才能满足智慧牧场需求。此外,偏远地区电力供应不稳定,部分牧区依赖太阳能供电,难以支撑 5G 基站 24 小时运行,导致 5G 网络覆盖存在盲区,影响智慧牧场的稳定运行[4]。

(二)技术应用门槛高

智慧牧场涉及5G、物联网、AI 等多种技术,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但偏远地区人才流失严重,当地牧民文化水平较低,难以掌握复杂的技术操作,导致

部分智慧牧场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同时,智慧牧场前期投入大,单场建设成本通常在50 万元以上,而偏远地区牧场多为中小型规模,资金实力有限,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意愿较低,更倾向于传统养殖模式。

(三)政策支持与协同机制不完善

当前,针对偏远地区 5G 智慧牧场的政策支持仍存在短板。部分地区的补贴政策仅覆盖设备采购,未涉及后期运营维护;跨部门协同机制不健全,农业、通信、财政等部门的政策难以衔接,导致项目推进效率低。此外,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评估体系,不同企业的智慧牧场系统兼容性差,数据难以共享,影响 5G 场景创新的规模化扩散。

四、偏远地区5G 场景创新的扩散路径的优化方案

(一)降低基础设施成本

一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偏远地区 5G 基站建设给予差异化补贴,例如将建设成本补贴比例提高至 50%-70% ,并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基站维护;另一方面,创新建设模式,采用微基站、分布式基站等低成本技术,结合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电,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同时,推动“5G+卫星”融合组网,解决偏远地区网络覆盖盲区问题,确保智慧牧场全天候稳定运行。

(二)提升主体能力

针对牧民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开展“政企校”合作培训,由通信企业、农业院校联合编写通俗易懂的操作手册,组织现场实操培训,培养本地技术骨干;设立“智慧牧场示范基地”,邀请牧民实地参观体验,直观感受技术带来的效益,增强参与信心。在资金支持方面,推出“低息贷款 ;+ 风险补偿”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为中小型牧场提供专项贷款,降低融资门槛;对应用智慧牧场的牧场给予运营补贴,例如按牲畜存栏量每亩补贴100-200 元,持续3-5 年,减轻后期运营压力。

(三)健全政策协同机制

建立跨部门协同工作小组,由地方政府牵头,农业、通信、财政、科技等部门参与,制定5G 智慧牧场发展规划,明确各部门职责,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将补贴范围从设备采购扩展至技术研发、人才培训、运营维护等全链条;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数据共享平台,规范智慧牧场设备接口、数据格式,实现不同系统的数据互通,避免重复建设。此外,鼓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参与标准制定,推动5G 场景创新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五、结论

5G 场景创新为偏远地区从数字乡村向智慧牧场转型提供了关键支撑,其价值不仅体现在提升农牧业生产效率、增加产业收益的经济层面,还包括优化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差距的社会层面,以及推动生态保护、实现绿色发展的生态层面。当前,偏远地区 5G 智慧牧场的扩散仍面临基础设施成本高、技术门槛高、政策协同不足等问题,需通过降低建设成本、提升主体能力、健全政策机制等路径,突破扩散瓶颈。

参考文献:

[1]肖雪,李金鑫. 基于 5G 全场景的乡村振兴体系构建与应用[J].通信与信息技术,2025,(04):138-141.

[2]李加. 基于 5G 技术的乡村智慧旅游场景应用开发——以福州地区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4,35(22):127-129.

[3]李光文,朱健,邵永宇. 乡村 5G 基站无线网络建设探讨[J].通信与信息技术,2023,(03): 83-84+109 .

[4]吴惠粦,杨润娜,钟林忆,等. 5G 在智慧农业领域的需求场景及创新应用[J].广东科技,2022,31(05):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