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浅谈“ 白加黑” 模式不足与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作者

叶小燕

永修县第一中学 330300

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即是一种教学方式,又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崭新的、广阔的领域。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呈现给学生,使两者融为一体,多媒体教学以其自身的生动性、高效性、丰富的表现力 、简便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可以达到上述目的[1]。

一、“白加黑”教学模式在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不足

1.课堂视野狭隘

“白加黑”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把较多的时间用在板书上,没有足够的时间将有机化学最新成果及应用介绍给学生,如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中国首个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南海海域可燃冰试开采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等等。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及发展前景仅停留在更新较慢的课本上,学生的知识面狭隘,综合利用各种知识的能力不足,缺乏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后也更难适应社会的发展。

2.表现形式单一

“白加黑”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都是讲解加板书的形成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对于有机物的空间构型、反应机理或图谱(核磁共振谱图、质谱图)等的讲解,偶尔会配上挂图和模型作为辅助教具,但这些教具都是静态的,无法形象的展示反应机理,特别是对复杂有机物的反应更难满足需求,如选修 5 化学中会学到形形色色的酯化反应,有分子间反应成链酯或成环酯的,也有分子内成环酯的等等。模型只能展示少数碳原子的反应,但模型较小很难让全体同学都能清晰的观察到,再加上不能连续动态的展示反应机理,学生很难完全理解教学内容,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是教好有机化学!的关键[2]。

3.板书内容有限

由于黑板的书写内容有限,且耗时耗力,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板书,包括排版、文字清晰程度等,若教学内容书写凌乱,未突出重难点,学生会听得很迷茫;若字迹潦草,学生花在认字上的时间比在理解知识点上时间更多,岂不是得不偿失!而且常年吸食粉尘不利于师生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环保。

“白加黑”教学模式的不足,也导致素质教育实施的难度加大,所谓素质教育,简言之,就是提高素质的教育。其实质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意开发人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因此新的教学手段应运而生,如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特点和素质教育的特点,对实施素质教育有推动作用。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积极作用

1、创设情景,拓宽课堂视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好的引课就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愉悦的课堂情景,引入新课,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引起探索化学世界的好奇心。如在讲解甲烷时,创设新闻情景---播放“南海海域可燃冰试开采成功”的视频,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讲解乙烯时,创设问题情景----投影“苹果催熟生香蕉”的系列图片,激发学生思考;讲解苯时,创设故事情景---播放“凯库勒发现苯环结构”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时,创设实验情景---播放“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实验,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多感官同时学习,使有机化学课程教与学处于生动形象的环境中,提高了课堂效率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达到常规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3]

2.表现形式多样,利于突破重难点

多媒体教学手段多样,如课件、动画、视频等,将书本上的一些静态的、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给学生以全新的感觉。不仅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的学习,也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信心。下面分别从课件、动画、游戏软件、视频四个角度通过实例讲述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1)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教师可以利用网上的资源制作出精美而高质量的课件,从而增加教学容量、丰富课堂内容,能较好的解决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如在讲解选修 5 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和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时,由于信息量大,单纯靠老师的讲解和板书很不切实际,利用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很好的解决此问题,显示的文字清晰整洁,图片生动形象,具有很好的可视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在讲解有机反应机理、空间结构等知识点时,多媒体动画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传统的教学只能通过教师的语言来描述讲解,学生理解困难。利用多媒体把反应过程的复杂现象模拟出来,效果往往事半功倍[4]。如加聚反应的机理抽象,且碳链很长,就可以用动画形象地展示其断键成键的位置,有利于学生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则主要起指导和帮助作用。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两人一组,表演出加聚反应的过程,当学生们手牵着手站成一排时,说明他们对此知识点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学生这样“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在讲解概念辨析时,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出概念之间的异同点,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再利用希沃白板中的课堂活动来设置竞争游戏,在游戏中加强概念的辨析,学生在头脑中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会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一堂枯燥的概念课变得妙趣横生。如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四同”(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对比,都可以用课件做成对比表格的形式给学生,然后将这些概念的常考题输入到希沃白板的课堂游戏中,请两位同学上台竞争,看看相同时间内谁答对的多,同时电脑中会有相应的奖惩音效,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下面例举了“四同”的对比表格。

(4)在讲解有机实验时,如酯化反应,我将实验过程录制成视频通过网络平台传给学生,学生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实验现象,根据现象分析并完成对应的问题,如浓硫酸的作用,试剂滴加顺序,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等等,对于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琢磨,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避免了学生过于依赖老师的讲解、不愿意自己独立思考的懒惰行为。多媒体技术也为学生提供了方便的学习场所、自由的学习时间和高效的学习方式,无论在课堂、家里还是在路上学生都可以拿起视频进行学习,提高自主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完善意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为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辅助总结,复习更轻松

复习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及时的复习不仅可以使学习内容掌握得更扎实,而且可以温故而知新,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所以复习课往往要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差别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化、结构化。多媒体技术就可将知识结构制作成课件,复习时一边讲,一边逐步把知识结构显示出来,及时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如在复习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时,可以将水杨酸制备阿司匹林做为主线,利用课件逐步将“有机物分类、系统命名、同分异构体、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与方法”这些知识点进行复习,并配上相应的练习题,这种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 ,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繁杂零散的有机知识中找出规律 ,方便理解和记忆 ,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

三、结束语

需要明确的是:多媒体技术只是辅助教学,而不是代替,要尽量避免只注重形式而忽略教学效果的现象。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课堂教学中能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在于是否使用多媒体,而在于授课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及驾驭多媒体技术的能力[5]。这就要求教师能灵活应用多媒体,精准判断哪些知识点适合用多媒体技术,哪些适合用“白加黑”教学模式。如在讲解同分异构体书写时,适合将这两种手段融合在一起,通过板书一步步引导着学生写出每一种结构,然后用多媒体展示书写的步骤,既节约了时间,又能将思考过程和归纳总结同时展现给学生。

总之,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多层次、多感官的立体学习空间,开拓了视野、活跃了思维,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有着“白加黑”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只有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传统教学方式中,使教师、学生和课件三者恰当地结合,才能使课堂更加丰富,更具感染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6] 。

参考文献:

[1]卢铁成.现代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十大影响[J].中国高等教育,2001(2):7—9.

[2]张欣,苏连江.科学教育专业中有机化学教学研究闭.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21.24

[3]潘彤,周能.大学有机化学课程多媒体教学改革的思考[J1.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8,(10): 176—178

[4]段纪东,赵桂贞,苏桂田,等.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有机化学反应过程[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7,(11):1570—1572

[5]王妍,何苏平,张国彬.关于多媒体教学“弊端”的不同观点 [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1):13—14

[6]王心良,蒋宗林,杨英,等.有机立体化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及应用[J].大学化学,2004,19(5):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