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护理的研究综述
方红艳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儿科 安徽合肥230000
小儿高热惊厥在儿科急诊中较为常见,该症多发于 6 个月至 5 岁儿童,尤其18 个月至24 月龄为高发期。在小儿高热惊厥的治疗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及时有效地控制惊厥发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缓解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压力,对促进患儿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深入研究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 小儿高热惊厥概述
临床上将小儿高热惊厥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单纯型较为多见,以全身性病理表现为主,无部分身体发作特征[1]。复杂型相对少见,发作时间较长一般在 15 分钟以上,只有局部身体部位出现抽搐或者肌张力改变、惊厥在24 小时之内或同一热性病程中发作超过2 次等特征。
2 小儿高热惊厥护理效果
2.1 急救护理
2.1.1 密切观察病情
一项研究指出[2],在小儿高热惊厥发作时,护理人员第一时间对患儿病情进行严密观察,是后续治疗和护理的重要依据,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至关重要。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体温骤升往往是高热惊厥的诱因,持续监测体温变化有助于及时采取退热措施[3]。
2.1.2 建立静脉通路
多项研究发现,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是小儿高热惊厥急救处理中的关键环节[4]。护理人员应选择粗直、易于固定的静脉血管,如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等,采用合适的留置针进行穿刺。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确保穿刺成功,避免反复穿刺增 加患儿痛苦。建立静脉通路后,可根据医嘱及时给予抗惊厥药物、退热药物及其他必要的治疗药物,保证药物能够快速进入血液循环,发挥治疗作用。
2.1.3 退热止痉对症处理
当患儿体温超过38.5℃时,需立即采取退热措施,比如药物配合物理降温,用32-34℃温水擦拭患儿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冷敷处理,但需注意每10 分钟更换部位,防止冻伤。对于惊厥发作,常用抗惊厥药物如地西泮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以迅速控制惊厥症状。有研究表明[5],地西泮静脉注射时以 1mg/min速度缓慢推注,可有效避免呼吸抑制,若惊厥持续,间隔 15-20 分钟重复给药一次,24 小时内总剂量不超过 4次,能取得较好的止痉效果。
2.1.4 脱水利尿
对于惊厥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颅内压增高表现的患儿,需进行脱水利尿治疗。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常用药物为 20%甘露醇,一般按 0.5-1g/kg 剂量快速静脉滴注,15-30 分钟内滴完,能有效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减少惊厥对脑部的损伤。在使用甘露醇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的尿量、肾功能及电解质情况,防止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有研究通过对使用甘露醇的患儿进行监测,发现及时调整剂量和用药间隔,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6]。
2.2 循证个性化护理
2.2.1 降温处理
根据患儿的具体体温情况及身体耐受程度,制定个性化的降温方案。一项研究指出[7],对于体温在38-38.5℃之间,且一般情况较好的患儿,优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效果显著。除常规的温水擦浴和冰袋冷敷外,还可使用降温贴,将其贴在患儿前额或太阳穴等部位,通过凝胶中水分的蒸发吸收热量,达到局部降温的目的。适当减少患儿的衣物和覆盖物,促进散热,但要注意避免着凉。若患儿体温超过 38.5℃,或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时,及时给予药物降温,并密切观察用药后体温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
2.2.2 皮肤护理
高热惊厥患儿在发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出汗较多的情况,此时皮肤护理尤为重要。一项针对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皮肤护理的研究指出,及时用柔软的毛巾擦干患儿身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能有效防止汗液长时间刺激皮肤导致皮肤发红、破损。对于长期卧床的患儿,要定时为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发生。
2.2.3 口腔护理
患儿惊厥发作时很可能会出现牙关紧闭、口吐白沫等情况,容易导致口腔内滋生细菌。因此,需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一项研究表明[8],在患儿惊厥发作停止后,用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为其清洁口腔,每天2-3 次,能有效降低口腔感染的发生率。对于年龄较大能够配合的患儿,可指导其用温水漱口。
2.2.4 心理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发作时,患儿往往会感到恐惧和不安,而家长也会因担心孩子的病情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项研究指出,护理人员主动与患儿及家长进行沟通,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对患儿的康复和家长的情绪调节具有积极作用。对于患儿,通过温柔的语言、亲切的态度和适当的肢体接触,如抚摸头部、握住小手等,能有效缓解其恐惧心理。为家长详细讲解小儿高热惊厥的相关知识,让他们了解到多数患儿经过及时治疗和护理后预后良好,可减轻其焦虑情绪。
2.3 全绿色通道护理路径
全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旨在优化小儿高热惊厥的救治流程,提高救治效率。一项研究指出,当患儿因高热惊厥被送至医院急诊科时,立即启动绿色通道,能明显缩短患儿的救治时间。护理人员迅速对患儿进行病情评估,同时通知相关科室医生,如儿科医生、神经内科医生等,实现多学科协作,这种协作模式在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3 小结与展望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工作涵盖多个方面,急救护理中的迅速判断与处理、循证个性化护理的全面细致照护以及全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高效流程优化, 均对改善患儿预后 通过这些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惊厥发作,降低体温,减少并发症,缓解患 儿及家长心 未来 深入研究如何更加精准地评估患儿的病情及预后,优化护理措施的实施细节,提高护理质量,为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熊芬,袁红连. 小儿高热惊厥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22,19(20):93-96.
[2] 张英. 综合护理联合心理干预 在小儿高 热惊厥中的 应用效果 分析 [J]. 中国社区医师,2023,39(21):120-122.
[3] 顾晓燕,俞珍,华建芳,等. 程序化路径护理在急诊过渡病房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6):3007-3010.
[4] 李 化 菊. 综 合 护 理 干 预 在 小 儿 高 热 惊 厥 护 理 中 的 应 用 效 果 观 察 [J]. 中 国 医 药 指南,2023,21(4):121-123.
[5] 张祎. 个性化护理在重症肺炎高热惊厥小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 中文信息,2024(12):375-376.
[6] 熊晓玉,韩玲芝,杜婉蓉. 系统降温保护联合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4,30(22):62-65.
[7] 鲁敏, 张颖. 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 妇幼护理,2024,4(16):3873-3875.
[8] 向家琼. 小儿高热惊厥阶段性镇静用药疗效观察与护理评价[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