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流水触动了我

作者

安洋 海秋晖 彭小凤

邵阳市第十中学 455 班 422000

午后,光线像一把钝刀,把时间削得越来越薄。我合上书,发现腕上的表针仍在狂奔,仿佛要把我也拖成一道残影。于是逃出来,沿着城边那条被梧桐遮暗的小路,一直走到后山坡。

坡很静,只有水声。几株丈把高的芦苇插在石板深处,凑近看方知有一条溪流,溪水汩汩流过,芦苇丝在水中荡漾、漂浮。阳光透过芦苇叶的缝隙,在水面投下晃动的光斑,风里混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溪水撞在青石上,碎成银亮的水花,又急急忙忙聚成细流,带着芦苇的清香往前赶。我蹲下来细细聆听,叮咚的声音中裹挟着一股有劲的风,将我的眼角吹得有些湿润了。

思绪仿佛在溪流的指引下从流飘荡。我想起小时候就听过的历史纪录片中经常出现的一句话——“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不禁带来了一个疑问,为何把“文化”比作“流水”?岁月在物质文化上刻下永不磨灭的烙印,昔日的阿房宫和华清池如今留有几片瓦、几块砖?对于这个观点我深感赞同,相较于物质文化的湮灭,水流过千年,就像文字穿过时光——李杜的诗里藏着盛唐的月光,孔孟的话里裹着古人的体温,它们不像宫殿会坍塌,反倒像这溪水,在代代中华儿女的心里流淌。历史长河绵延数千年,早已物是人非,时间偷偷的溜,时间又带走时间,唯一不变的是人的思想,任凭岁月的风沙如何掩埋,它永远不变。因为思想总与时代并肩奔跑,不会落后,自然不会藏于历史的洪流之下。

溪流亦是如此,在奔腾的途中,一块石头、一根虬枝,甚至于一株水草都可能阻碍其前进的步伐。可人们发现,一旦遇到前进的障碍,溪流会停下,但它并非放弃前进,而是积攒自身力量,等待时机成熟,用尽全力冲垮阻碍,继续奔腾不息。至此,我恍然大悟,一再的停歇而不去积累,迟早会被束缚在时间洪流之中。人要进步,重要的是在于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一个月后,我再次蹲在溪边,看水流卷着几片枯叶绕过石缝,明明不急不躁,却总能朝着同一个方向挪得更远。风掠过芦苇丛,沙沙声里像藏着催促。我站起身拍了拍裤脚的泥土,书包带勒在肩上的重量忽然变得踏实——那些卡住思路的难题,那些让人想偷懒的瞬间,不就像溪水里的石头和枯枝吗?水流从不会因为阻碍就忘了去向,我也该学着慢慢攒劲。转身往回走时,听见身后的叮咚声更清亮了,像在说:往前赶,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