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新课标视域下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

作者

周正美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大尚屯中学 065900

一、新课标视域下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价值

(一)带动语文教学方式转变

过去初中语文教学大多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情形,教学内容经常是以单篇课文或者知识点作为单位,开展分割式教学。而学习任务群教学着重以任务当作连接点,把零散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整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合作沟通。这种教学方式的变更,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强化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生活存在紧密联系。学习任务群打破了学科内部以及学科之间的界限,把阅读、写作、口语交流、综合性学习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同时注重跟其他学科知识的关联以及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在实践当中体会和领悟语文的价值,增强语文应用能力,让语文学习切实做到学能致用。

二、新课标视域下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

(一)以核心素养为锚点,构建阶梯式任务体系

新的课程标准把核心素养清晰地界定为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欣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领悟这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并非彼此隔绝,而是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一个整体。构建阶梯状任务系统,正是依据核心素养的分阶段发展特性,借助低层次任务筑牢基础素养,通过中层次任务推动素养融合,依靠高层次任务达成素养转移。这种系统改变了传统教学里知识讲授零碎的状况,让学习任务与素养发展达成精确匹配。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以 “四季美景” 为主题,有《春》《济南的冬天》等散文篇章。能够围绕 “自然之美” 任务类别搭建阶梯状任务:起始任务主要放在语言构建方面,让学生在课文里圈出描写四季景物的精妙词语,进行分类整理并剖析其表达成效,像 “嫩嫩的”“绿绿的” 在《春》里对春草生命力的展现;进一步的任务着重于思维发展,指引学生比较不同文本的景物描写视角,例如《春》的全景式描绘和《雨的四季》的细致刻画,探究作者情感差异背后的缘由;高层次任务瞄准审美和文化领域,组织学生以 “我眼中的家乡四季” 作为主题,运用课文里的景物描写手法创作短文,并结合地方民俗文化阐释景物描写中的情感依托,使得语言运用、思维分析以及文化传承形成一条连贯的素养发展脉络。

(二)以情境创设为载体,搭建互动式教学支架

情景营造理念表明,真实或者类似于真实的学习场景能够调动起学生以往的经验,激发出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从而让语文学习从单纯的“抽象符号学习”转变为“具体实际操作”。交互式教学支撑体系指的是教师在相应情景里给予的适配性支持,其中既涵盖诸如表格、思维导图这类较为明显的工具,也包括像是启发性提问、示范讲解等隐蔽性的引导方式。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有个“新闻阅读与写作”单元,里面包含《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等文章。可以营造出“校园新闻发布会”

这样的情景,并构建多层次的交互支撑体系:在起始阶段,提供“新闻要素梳理表格”,引领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填写课文里“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等相关信息。教师在巡视过程中,针对《消息二则》里“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条导语,设计问题“为什么这句话能够概括全文的关键内容”。到了中间阶段,组织“新闻改写挑战赛”,让学生把课文里的消息改写成校园广播稿,教师展示优质的改写示例,并标注出语言调整方面的技巧。在后期,逐步取消这种支撑,学生自行分组对校园活动进行报道,从撰写采访提纲一直到完成新闻稿件,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仅以“发布会评委”的身份提供反馈信息,由此让学生在情景交互中掌握新闻写作的关键要点。

(三)以多元评价为导向,建立动态化成长档案

新课标倡导“立足于过程,进而推动发展”评价观念。所谓多元评价,是对传统仅依赖纸笔测试单一方式的突破。它从多个角度搭建评价体系,如评价主体方面,涵盖了教师、学生以及家长;评价内容层面,涉及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力的展现状况以及素养的发展程度;评价方式来讲,则有观察记录、作品剖析、口头回馈等多种。而动态化成长档案,就成为了承载多元评价的工具。通过不断收集学生在任务群学习期间的各类成果,将他们从 “最初表现” 过渡到 “提升状态”的变化路径记录下来。

以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议论性文章” 单元为例,其中收录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怀疑与学问》等文章。针对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任务群,可以构建动态成长档案。档案里面会有学生首次撰写的议论文草稿,像《论坚持》;课堂上关于 “怀疑是否是学习的动力” 展开的辩论视频;同学之间互相评价的表格,主要关注论证逻辑与论据选用方面;经过教师批改后的第二稿以及修改说明;还有单元结束时所写的思辨性散文《我眼中的 “质疑精神”》。在评价过程中,不光重视论点是不是清晰明确,更看重论据是不是具有代表性、论证是不是严密合理。比如,在分析学生学习《怀疑与学问》之后,看他们在辩论中能不能引用课文里的观点来支撑自身的立场。档案通过对前后作品进行对比,清楚地呈现出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进程。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视域下,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搭建,绝非仅仅是教学内容的重新排列组合,更是教学观念的革新以及教学手段的转变。其着重突出以学生作为核心要点,把关注重心放在整体素养的提高方面,助力语文教学从单纯的知识传递朝着素养引领方向转变。针对新时代提出的教育相关要求,教师务必要持续加深对课程标准理念的领会,踊跃探寻任务群教学行之有效的途径,增强课堂教学实际产生的效果与创新性。

参考文献

[1] 龙文君 . 在初中语文课堂应用学习任务群的策略探究 [J]. 语文世界 ,2025,(17):43-44.

[2] 程芳兵 .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思考 [J]. 学周刊 ,2025,(09):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