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舞蹈里的民族交流密码,夯实共同体意识

作者

张宇辰

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830023

2014 年 10 月 15 日,他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他强调:“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重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视为基础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倡导各民族应紧密团结,亲如一家,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在此背景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凝聚精神力量的关键所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舞蹈能够打败时间上的次序性,又兼具空间的延展性,使其成为一种浪漫的艺术表现符号。而民族民间舞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艺术呈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美其美”中寻求“美美与共”的精神契合,或许正是《爷爷的萨玛瓦尔》带给我们的温暖,《爷爷的萨玛瓦尔》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舞蹈作品,它以新疆维吾尔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萨玛瓦尔舞”为蓝本,通过舞台艺术的呈现,不仅展现了独特的民族舞蹈魅力,更在深层次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民族文化交融:古老舞步中的多元交响

“萨玛瓦尔” 是新疆文化传承的活化石,同时也被称为“歌舞大熊猫”。萨玛瓦尔是新疆库车市的传统舞蹈之一,最初是古龟兹人用来接待宾客的一种仪式,经过千百年传承,承载了库车人民深厚悠久的历史记忆。但是,在现代社会当中由于该舞蹈受限于高难度的肢体控制要求(如头顶重物完成旋转跳跃),所以导致了这一古老的非遗舞蹈在当代面临技艺断代的风险。舞蹈《爷爷的萨玛瓦尔》通过巧妙编排,将这一传统舞蹈以艺术作品的形式重新呈现给当代观众。作品中保留了舞者头顶数斤重的茶壶来完成高难度复杂动作的传统技术,还运用了舞蹈叙事的手段将爷爷、父亲、孙子三代人之间薪火相传的故事呈现出来,让这一传统舞蹈能够在当今社会时代得以延续,使人们能够感受到新疆历史悠久的文化脉络,也助力了新疆文化的传承注入新鲜活力。

萨玛瓦尔这一舞蹈堪称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典范。在古代,古龟兹作为古丝绸之路的枢纽地带,长期承载着多元文明的交汇使命。该舞蹈在历史流变中持续吸收我国多民族的艺术养分——肢体语言融合蒙古族肩部震颤技法与哈萨克族颈部灵动韵律,形成复合型动作语汇,音乐体系兼容中原五声调式与波斯 -阿拉伯节奏型,构建起独特的声景模式;服饰设计既吸纳汉族色彩美学,又融入维吾尔族刺绣工艺,成就其视觉符号的混融特质。

从创作的角度来看,编导们选择以萨玛瓦尔舞为题材进行创作,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文化传承的担当。他们深入挖掘这一古老舞蹈的文化内涵,运用现代艺术手法对其进行重新演绎,让古老的文化在当代舞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舞蹈演员们通过刻苦训练,克服了萨玛瓦尔舞高难度动作带来的挑战,将这一文化遗产生动地呈现给观众,他们在表演过程中也实现了从舞者到文化传承者的升华,这种身体力行的传承实践,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艺术创新层面,《爷爷的萨马瓦尔》堪称新疆舞蹈艺术突破边界、焕新表达的典范。它打破了传统舞蹈与杂技之间的 “壁垒”,以极具想象力的创作,将舞蹈的柔美韵律与杂技的惊险技巧完美融合,构建出独一无二的舞台表现形式 —— 舞者既要展现舞蹈的流畅与感染力,又需精准把控杂技的平衡与稳定,这种 “双重挑战” 带来的视觉冲击,不仅让观众眼前一亮,更为新疆舞蹈艺术开拓了全新的发展路径。与此同时,作品在艺术细节的打磨上尽显匠心:音乐方面,以打击乐器的铿锵、弦乐器的悠扬与管乐器的明亮交织,合成节奏明快、富有西域风情的旋律,与舞蹈动作严丝合缝,既强化了舞蹈的感染力,又凸显了新疆音乐的特色;服装与灯光设计则兼顾 “民族性” 与 “现代感”,传统艾德莱斯绸的纹样与现代剪裁结合,暖色调灯光与舞台场景呼应,既保留了新疆舞蹈的浓郁特色,又契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营造出兼具民族风情与国际视野的艺术氛围。这种创新表达,让新疆舞蹈摆脱了 “传统固化” 的标签,更具时代魅力,也吸引着更多人关注新疆舞蹈艺术,显著提升了新疆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在《爷爷的萨玛瓦尔》中,这种多元性得到具象化呈现:群舞服饰采用艾德莱斯绸与蒙古盘扣的跨文化设计,伴奏音乐中手鼓的密集节拍与竹笛的婉转旋律形成对话,通过艺术符号的并置消解文化边界,彰显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内在逻辑。

二、凝聚民族力量:舞蹈激发的共同体向心力

文化认同构成了民族归属感的核心要素,体现为对自身文化遗产的长期坚守与情感共鸣。聚焦萨玛瓦尔舞传承的《爷爷的萨玛瓦尔》,生动诠释了新生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与热爱。评委赵铁春说:“我们必须用舞蹈的身体、文化的身体来做舞蹈的传承,也就是说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两方面都长在我的身上。我觉得这支舞蹈实现了这一伟大的愿望。”[2] 作品通过讲述维吾尔族祖孙三代传承舞蹈的故事,搭建起民族情感传承的桥梁。

《爷爷的萨马瓦尔》的意义远超艺术本身,更成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舞蹈中 “三代人传承” 的情节,看似是一个家庭的文化坚守,实则映射出新疆各族人民对本土文化的深沉热爱与执着守护。当新疆各族群众看到这部承载着自身文化记忆的作品,在 “荷花奖” 舞台、央视元宵晚会等全国性平台绽放光彩时,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被强烈激发 —— 他们不仅看到了本土文化的独特价值,更清晰地意识到:新疆文化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不可或缺的一朵奇葩。这种文化认同,恰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 “基石”:新疆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其文化与各民族文化同根同源、共生共荣,都是中华文化的绚丽分支。《爷爷的萨马瓦尔》所传递的文化魅力,让新疆各族人民在对本土文化的自豪中,进一步增强了 “中华民族一家亲” 的认知;不同民族的观众也能通过这部作品,感受新疆文化的魅力,在文化层面产生强烈共鸣,进而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携手共筑中华民族共同体。可以说,这部作品让新疆文化的繁荣与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 “同频共振”,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筑牢注入了温暖而坚实的文化力量。

舞蹈中爷爷这一角色,作为萨玛瓦尔舞的老艺人,对舞蹈有着饱满的深情与执着。其在擦拭茶具时的庄重神态,传递出他对传统的敬畏;起舞时的坚毅目光与精准动作再现了萨玛瓦尔舞的技艺精髓。此时,爷爷所表达的情感不仅代表个人,更是为维吾尔族集体文化记忆的舞台转译,激发起后辈对文化根脉的守护意识。当观众观看《爷爷的萨玛瓦尔》时,舞蹈中所蕴含的民族情感会跨越舞台与观众的界限,引发广泛的共鸣。无论是维吾尔族观众对自身民族文化的亲切感,还是其他民族观众对中华民族丰富多彩文化的赞叹与欣赏,都在这一刻凝聚在一起。这种共鸣有助于打破民族之间的隔阂,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大家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

同时,该作品在传播的过程中也显著强化了地域文化认同。在库车市进行公演以后,当地的青少年群体掀起了一股学习萨玛瓦尔的热潮;而其他民族的观众则是通过该作品中的舞蹈叙事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共生性,这已经是超越单一族群的认知框架,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价值共识。舞蹈中祖孙三代传承的剧情设计,更是隐喻了中华民族对文化延续与传承的共同责任,当维吾尔族旋转技巧被许多疆外地区舞团加以应用并进行创造性转化时,当独特的十二木卡姆的旋律成为各类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时,这种基于民族文化共享的互动模式,正在持续的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动能。

三、促进交往交流:舞台之上的民族情谊纽带

《爷爷的萨玛瓦尔》的跨文化实践为艺术创新提供范式参照。在许多疆外地区舞蹈当中,不乏会见到一些维吾尔族舞蹈的缩影,通过转化“动颈”“翻腕”等维吾尔族舞蹈典型的语汇,再加以编导的创新思想,使得维吾尔族舞蹈的文化以全新形式展露在观众面前,使其耳目一新;在音乐艺术的领域中则是通过解构重组十二木卡姆节奏模块,创新出民族交响乐的全新形态。此类创新既是保留母体文化基因,又形成跨族际的审美共鸣,在国际范围的巡演中成功塑造中华文化多元共生的国际形象。

通过欣赏和传播《爷爷的萨玛瓦尔》,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深化。观众在欣赏舞蹈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到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这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

同时,该作品在国际文化交流场域同样发挥纽带功能。在巴黎中国文化周的演出现场,来自国外 32 国的知名艺术家与新疆舞者开展了工作坊的对话,通过身体语言的共情体验打消了各国之间的文化隔阂。这种“以舞为媒”的交往模式,不仅拓宽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渠道,更在跨文明对话中强化“中华民族”概念的全球认知,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艺术维度的实践方案。

四、结语

舞蹈《爷爷的萨玛瓦尔》在新疆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传承古老的技艺,让萨玛瓦尔舞在现代舞台重新焕发生机;创新艺术新形式,为新疆舞蹈发展探索新方向;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激发着新疆各族人民的文化热爱与认同。更为关键的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该舞蹈作品同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展现的多元文化交融,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相互欣赏、理解,让各民族之间能够认识到彼此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性;传递的团结传承精神,大大的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使新疆各族人民携手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力量。

展望“疆”来,仍然需要培育出更多如《爷爷的萨玛瓦尔》般的精品佳作。此种类型创作也将持续的激活新疆各民族文化基因,推动其能够在中华文化生态体系中绽放独特光芒。同时,也能让世界领略新疆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新疆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在携手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道路上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N]. 人民日报,2015-10-15(2).

[2] 贾春霞 .《爷爷的萨玛瓦尔》何以绽放“ 荷花奖”[N]. 新疆日报( 汉 ),2023-11-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