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党建与企业绩效管理协同机制研究
王彤
610626199201050022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 750001
摘要: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党建工作和企业绩效管理的融合已成为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能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本文探讨了国企党建与企业绩效管理协同机制的构建,重点分析了跨部门协同、战略性绩效管理与党建工作的结合,以及绩效激励与党建文化的深度融合。通过系统分析,本文提出了加强党组织引领作用、优化绩效管理机制、促进资源共享与目标整合等策略,旨在通过党建与绩效管理的协同作用,推动国企在实现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双重目标的同时,提升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动力,为国有企业的现代化转型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国企党建;企业绩效;管理协同
引言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尤其是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国企的创新能力与运营效能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建工作作为国企的政治核心,是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与此同时,企业绩效管理系统作为衡量和提升企业整体效率的关键工具,具有推动企业内外部资源配置优化和提高竞争力的功能。当前,党建工作与企业绩效管理的融合成为提升国企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战略路径,如何有效构建二者之间的协同机制,成为国企深化改革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一、国企党建与企业绩效管理协同的理论基础
国企党建与企业绩效管理的协同机制是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效能、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首先,国企党建工作为企业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和领导核心作用,它确保企业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与国家政策和战略保持一致,促进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党的领导作用通过优化决策、加强监督和增强凝聚力,有效推动了企业绩效的提升。绩效管理理论则强调通过科学的目标设定、考核体系和反馈机制,推动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运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对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的整体绩效。在理论上,党建工作与绩效管理的协同可以通过系统理论进行解释,系统理论强调组织内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协作。国企的党建工作和绩效管理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党组织通过引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推动核心价值观的落地,从而提升绩效管理系统的执行力和影响力。绩效管理则为党建工作提供了量化的标准和数据支持,通过目标设置、绩效考核等手段,为党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方向和反馈。在这一过程中,党的组织和思想工作能够强化绩效管理中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形成促进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1]。
二、国企党建与企业绩效管理协同机制的实践路径
(一)跨部门协同与目标整合
跨部门协同与目标整合在国企党建与企业绩效管理的协同机制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往往存在不同的目标和工作重点,这种分散化的管理模式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在此背景下,跨部门的协同合作变得尤为重要。首先,党建工作通过加强党组织的领导作用,能够在全公司范围内加强对目标的统一引导和思想凝聚,从而为企业绩效管理提供明确的方向。党组织应发挥横向协调的作用,确保各部门的战略目标与企业总体目标保持一致,并通过强化党组织的沟通和协调功能,推动各部门在业务开展中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协同合作。例如,党组织可以通过定期的党委会、工作协调会等形式,推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跨部门合作,确保各部门在资源配置和任务执行中的密切配合。其次,跨部门协同不仅仅是通过管理制度进行协调,还应通过创新的工作流程和协作机制实现目标的整合。在此过程中,企业的绩效管理系统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通过数据共享、目标考核和过程控制等手段,为各部门的协作提供量化的依据和绩效反馈,确保各部门的具体任务与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机结合[2]。
(二)战略性绩效管理与党建工作的协同
战略性绩效管理与党建工作的协同是国企提升管理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战略性绩效管理强调将企业的长远目标与绩效考核体系紧密结合,通过设置明确的战略目标、关键绩效指标(KPI)以及考核标准,确保员工和各部门的行动与公司整体战略方向高度一致。在这一过程中,党建工作通过加强党的政治引领作用,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制定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同时保证战略决策的正确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党组织应在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为战略性绩效管理提供政治和思想上的支持。具体而言,党组织可以通过加强对企业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的讨论与研究,推动企业高层决策层在制定战略时充分考虑市场环境、政策导向以及企业自身的优势与短板,确保战略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党组织还应结合战略性绩效管理的实际情况,推动绩效管理体系与企业党建工作相结合,确保绩效目标的设定、考核方式和反馈机制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契合。同时,党组织通过开展定期的党员学习活动和专题讨论,增强员工的战略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确保全员始终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开展工作,提高整体绩效。
(三)绩效激励与党建文化的结合
绩效激励与党建文化的结合是推动国企实现高效管理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绩效激励机制通过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与奖励体系,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在国企中,党组织的文化建设能够在激励机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党组织通过树立企业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具有党性特点的企业文化,为绩效激励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引导。首先,党建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些价值观的体现能够为企业绩效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提供文化支持。党组织应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绩效激励体系,通过制定符合党性要求的激励政策,引导员工在追求个人业绩的同时,始终坚持集体利益和社会责任,确保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相协调。例如,在员工绩效评估中,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和创新成果,还应纳入团队合作、社会贡献等因素,全面衡量员工的综合表现。其次,党建文化为绩效激励提供了道德支持,增强了激励政策的公正性和透明性。党组织应加强对绩效考核过程的监督,确保奖励机制公正、透明,并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向员工传达激励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操作性,增强员工对企业发展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同时,党组织通过开展定期的党员大会、工作总结会等,及时总结和反馈绩效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根据实际情况对激励机制进行调整和完善。党建文化的引领作用能够有效促进绩效激励政策的深入实施,帮助企业在推动业绩提升的同时,培养出具有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协作意识的员工,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目标[3]。
结语
综上所述,国企党建与企业绩效管理的协同机制不仅是推动国企改革的核心动力,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通过跨部门协同、战略性绩效管理与党建工作的结合,以及绩效激励与党建文化的深度融合,能够有效促进国企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通过党建工作为企业绩效管理提供思想引领和组织保障,企业能够在高效运作的同时,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李佳妍.探析国企党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中外企业文化,2023,(11):144-146.
[2]蔡敬礼.国企党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现代企业文化,2023,(12):93-96.
[3]许润彬.企业党建与人力资源工作的有效融合路径分析[J].市场瞭望,2024,(24):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