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究

作者

徐铭远 赵鹏宇

商丘师范学院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已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新媒体时代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迅速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形势,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方法。本文围绕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展开探究,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内容原创能力、结合新媒体技术、创新育人模式等策略,旨在构筑起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工作坚实的网络阵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网络阵地;育人模式

一、引言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指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以手机为代表的新的媒介终端。它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近年来,网络空间已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迅速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形势,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形成富有特色的思政教育工作路径。

二、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即时性与海量性

新媒体的即时性源于互联网在传播技术上的优势,尤其在Web2.0时代下,用户生成内容(UGC)进一步发挥了互联网在即时传播上的特色。同时,新媒体通过技术使得空间无限扩大,信息内容涵盖丰富和多样化,海量信息得以呈现和储存。面对海量信息,搜索引擎、云方式等针对海量信息管理的各种应用被开发出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平台。

(二)互动性与个人化

新媒体的出现,尤其是Web2.0的到来,使受众反馈与传、受互动问题得到解决。借助数字化技术,传、受双方不再固定,而是可以随时进行角色置换。受众的需求——互动和个性——成为技术进步的原动力。网络的兼容性和多样性使得网络成为一个没有中心的世界,这种个人化和分权的社会特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多样的传播方式。

(三)融合性

新媒体拥有几乎所有的传播形式: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这种多媒体性极大地丰富了新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还综合了传统三大媒体的传播手段,在一个平台上实现了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的同时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体受众的界限,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全面和立体的传播渠道。

三、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思政教育内容

在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客观、遵循事实、遵守科学,同时创新思政教育内容,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视角,让积极正面、真实准确的声音充盈网络阵地。例如,针对大学生群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网络流行语和表情包进行表达,以平等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二)增强内容原创能力,打造优质选题

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思政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增强内容原创能力。按照“打造优质固定选题、推出节点主题宣传、放大榜样示范效应”的思路,实现理论教育与思政实践交替螺旋上升的良好态势。通过网络筛选凝练、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形成“成果展示+情感共鸣”育人模式,从而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结合新媒体技术,创新育人模式

新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是思政教育手段和载体的创新方式。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移动应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学习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例如,可以开发新媒体系列特色栏目,打造新媒体品牌,以品牌效应稳定受众群体;可以运用网络直播、虚拟现实、在线互动等新媒体技术,实现思政教育的远程教学和在线学习;还可以结合学生的需求和感兴趣话题,利用新媒体平台发青年之声、讲青年故事,从而自觉深化其思想认识。

(四)定制化传播,拓宽学生覆盖面

在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定制化地传播思政教育内容,助力教育内容的定点传播,实现信息的实时更新和个性化推送。通过运用多种平台、多个角度、多种方式传播新媒体思政教育内容,拓宽思政教育的学生覆盖面。同时,顺应新时代网络发展形势,发挥新媒体声、像、图、文并重的优势,建设聚合式、融合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以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传播力度。

(五)完善内容供给与输送路径,扩大育人实效

以服务学生、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为核心,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完善思政教育的内容供给与输送路径。通过夯实新媒体宣传阵地,寻求“点—线—面”全覆盖的创新宣传方式,让思政教育“动”起来、“活”起来。例如,可以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网络思政课程,利用慕课、微课、直播等形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建设一批高品质的网络思政案例库,收集整理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社会热点事件、人物故事、经典语录等,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参考。

四、案例分析

以某高校为例,该校在新媒体时代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一方面,该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创新思政教育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特点,开展了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思政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该校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发了新媒体系列特色栏目,如“青年之声”“思政微课”等,通过网络平台向学生推送优质思政教育内容。同时,该校还注重定制化传播,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思政教育服务,有效提升了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结论

新媒体时代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迅速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形势,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方法。通过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内容原创能力、结合新媒体技术、创新育人模式等策略,构筑起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工作坚实的网络阵地。同时,思政教育工作者还应不断完善内容供给与输送路径,扩大育人实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杜雨来,马艺源.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融合路径分析[J].大学,2025,(06):3-6.

[2]琚琪琪.新媒体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J].大众文艺,2025,(03):168-170.DOI:10.20112/j.cnki.ISSN1007-5828.2025.03.056.

[3]刘琦.新媒体时代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路径研究[N].安徽科技报,2025-02-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