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与方法
冯杰
云南千岩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650000
摘要:在城市化高速推进的当下,市政工程建设质量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研究深入挖掘提升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所在,全方位剖析影响质量的各类因素,诸如工程设计的科学性、施工材料与设备的质量把控以及人员素养等。同时,积极探寻行之有效的提升方法,涵盖施工流程优化、管理体系强化等。旨在为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的飞跃提供兼具深度与广度的理论与实践指南,助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稳健前行。
关键词:市政工程;建设质量;关键因素;方法
引言
城市化进程风驰电掣,市政工程作为城市运行的根基,其质量优劣直接关乎城市形象与居民生活品质。然而,当前市政工程建设质量问题频发,诸如道路塌陷、排水不畅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问题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给民众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与安全隐患。
一、影响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
1.1 工程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工程设计是市政工程建设的蓝图,其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决定工程质量走向。科学合理的设计需充分考量城市规划、地理环境、交通流量等多方面因素。例如,在城市道路设计中,要精准规划道路宽度、坡度与走向,以适应不同时段的交通需求,避免交通拥堵。同时,要结合地形地貌,合理设计排水系统,防止内涝发生。若设计环节出现失误,如对地质条件判断不准确,可能导致建筑基础不稳,后续整改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还会延误工期,严重影响工程质量与城市建设进程。
1.2 施工材料与设备的质量把控
优质的施工材料与先进可靠的设备是市政工程质量的物质基础。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关乎工程结构安全与耐久性。以混凝土为例,其强度、抗渗性等指标若不达标,会使建筑物出现裂缝、渗漏等问题。在采购材料时,需严格把关,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对每一批次材料进行抽检,确保符合质量标准。设备方面,先进的施工设备能提高施工精度与效率。如在桥梁建设中,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可保障桥梁结构的精确安装,大型吊装设备能高效完成构件吊运。若设备老化、故障,易造成施工误差,影响工程质量。
1.3 施工人员专业素养与管理水平
施工人员是市政工程建设的直接执行者,其专业素养至关重要。具备扎实专业知识与丰富实践经验的施工人员,能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例如,熟练的钢筋工能精准绑扎钢筋,确保建筑结构稳固。同时,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也不容忽视。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与管理,能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各施工环节。如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可避免工序冲突,提高施工效率。若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管理人员管理混乱,易导致施工质量参差不齐,工程进度拖沓。
二、提升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的有效方法
2.1 优化施工流程与工艺创新
优化施工流程可显著提高施工效率,有力保障工程质量。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深入梳理,精准识别并去除繁琐、不合理的环节,进而实现工序间的高效衔接。以地铁隧道施工为例,传统施工流程中各环节常因沟通不畅、资源调配不及时而出现延误。引入先进的模块化施工流程后,将隧道施工划分为多个标准模块,每个模块的施工任务、人员及设备配置都精准规划,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同时因流程规范,工程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在工艺创新方面,除采用新型防水工艺外,像在道路施工中,运用温拌沥青技术,相比热拌沥青,不仅降低了能耗与环境污染,还能在低温环境下保证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与粘结性,提升道路的使用寿命与行车舒适性。借助 3D 打印技术制作建筑模型时,还可通过模拟不同施工工况,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为施工方案的优化提供更全面依据,极大减少施工变更带来的时间与成本浪费,有力保障工程顺利推进。
2.2 强化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坚实制度保障。首先,需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清晰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工程建设中的质量职责,确保质量管理工作有明确的准则与规范。例如,在大型市政桥梁建设项目中,明确设计部门对设计方案质量负责,施工部门对现场施工工艺与操作质量负责,监理部门对整体工程质量监督把控等。在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上,从原材料进场的严格检验,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到施工过程中对各环节的定期抽检,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偏差,再到成品验收的全面细致检查,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监控。针对关键工序,如混凝土浇筑、桩基施工等,设立质量控制点,安排专业技术人员重点把关。定期开展质量培训,邀请行业专家为施工人员讲解最新质量标准与操作要点,通过现场实操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切实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与操作技能。
2.3 积极应用先进技术与信息化手段
先进技术与信息化手段为市政工程建设质量提升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在工程测量领域,运用卫星定位技术,如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够在复杂地形与恶劣天气条件下,实现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的高精度测量,极大提高工程定位的准确性。在大型水利工程大坝建设中,通过在坝体关键部位安装应力、变形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大坝在施工及运行过程中的应力、变形等参数,一旦数据出现异常,能及时预警,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潜在安全隐患。
三、完善市政工程质量监督与保障体系
3.1 构建严格的质量监督机制
构建严格的质量监督机制是保障市政工程质量的重要防线。明确质量监督部门职责,加强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从工程招投标环节开始,审查参与单位资质与信誉,确保符合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加大监督检查频次与力度,对违规操作、质量不达标行为及时责令整改。建立质量监督举报制度,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工程质量的良好氛围。通过严格的监督,促使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主体切实履行质量责任。
3.2 加强质量验收标准的执行力度
严格执行质量验收标准是确保市政工程质量合格的关键。制定详细、明确的质量验收标准,涵盖工程各个环节与部位。在工程竣工后,按照验收标准进行全面、细致的验收。对不符合标准的工程,坚决不予验收通过,责令返工整改。加强验收人员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与验收能力,确保验收工作公正、准确。同时,建立质量验收档案,对验收过程与结果进行详细记录,为后续工程维护与管理提供依据。
3.3 建立质量问题反馈与整改长效机制
建立质量问题反馈与整改长效机制,能及时解决市政工程质量问题,保障工程长期稳定运行。设立专门的质量问题反馈渠道,如投诉热线、网络平台等,方便民众与相关单位反馈质量问题。接到反馈后,迅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核查,分析问题原因,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单位与整改期限,跟踪整改过程,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四、结论
提升市政工程建设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从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入手,采取优化施工流程、强化管理体系等有效方法,并完善质量监督与保障体系。只有各方协同努力,重视工程设计、材料设备、人员素养等环节,积极应用先进技术,严格执行质量标准,才能切实提升市政工程建设质量,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筑牢坚实基础,打造优质、安全、高效的城市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1]尹艺霏.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2024,17(04):517-521.
[2]李科强.关于市政道路施工建设中的质量控制的思考[J].大众标准化,2024,(23):35-37.
[3]王晓磊,秦法广.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平安建设主动作为[N].河南法治报,2024-11-2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