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管理的业财融合思考

作者

余奕 谢超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 湖北省 武汉市 430000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经过集中化处理和资源整合,优化财务工作流程,促进各职能部门协同作用的发挥,已然成为提升财务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从培养人才的业务能力与财务专业素养、重构流程打破信息壁垒以及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实时信息共享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进而为决策提供更加精准及时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财务共享;财务管理;业财融合

引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明确指出:“国家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鼓励依法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会计工作。”此法律条款为企业推进财务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基于这一背景,企业需要突破现有的财务管理框架,推动业务与财务的深度整合,提升财务数据的实时性与精准性,构建灵活高效的业财协同体系。然而,如何在财务共享模式下有效推进业财融合,仍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人才,打造复合型财务团队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业财融合对财务团队的能力结构提出了全新要求,打造复合型财务团队成为实现深度融合的关键策略[1]。此策略能突破传统财务管理的专业壁垒,使财务人员能够从创造价值的视角重新定位自身角色。不过随着财务共享中心把基础核算工作集中化并标准化处理,财务人员得以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转而聚焦于业务支持与决策分析。与此同时,培养人才的策略的创新性在于改变财务与业务的对话方式,使财务分析不再停留在数字层面,而是能够结合业务场景提出优化建议,推动财务管理从成本中心向价值中心转型,这正是财务共享模式下实现业财深度融合的核心要义。

构建具备综合素养的财务团队,需要企业在选拔人才时着重考察候选人的跨界能力,除传统财务技能外,还需评估其对业务场景的理解程度以及数据分析潜力。培训内容设计应当突破单一财务视角,融入行业发展趋势、企业运营模式等业务维度,同时加强数据建模以及商业智能等数字化工具的实操训练。经过建立常态化的业务轮岗机制,促使财务人员深入供应链、营销等核心业务部门,在实践中深化经营逻辑认知。与此同时,企业在团队建设方面,需构建分层培养体系,针对初级、中级和高级财务人员制定差异化的能力提升方案,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而且考核机制应当突破传统财务指标局限,增设业务支持度、数据分析贡献度等创新维度,引导团队向业务合作伙伴转型。另外,企业可设立业财融合专项奖励,激励财务人员主动参与优化业务流程。

二、重构流程,打通业务财务数据壁垒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向集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传统的财务核算与管理模式面临深度变革,业务与财务的协同程度直接影响企业的决策效率与资源配置能力[2]。同时,数据壁垒制约信息流转,使得业务与财务在数据处理逻辑、系统架构、信息标准等方面存在脱节的现象,进而影响经营分析的精准度与管理决策的科学性。财务共享模式能优化数据管理体系,为业财融合创造条件,使数据共享的广度与深度决定管理精细化程度。另外,数据孤立造成财务核算滞后,财务分析缺乏数据支撑,经营绩效评价失真,影响资金管理与资源调配的合理性[3]。而数据标准不一致还削弱财务数据的可用性,影响多维度分析能力,制约财务管理的全局视角。

财务共享模式下的流程重构围绕业财融合展开,从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应用等环节优化架构,实现业务流、数据流、资金流的高度协同。企业构建业务与财务统一的数字化平台,需要依托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智能财务系统、数据分析平台等信息化工具,完成数据的一体化管理,以及在业务发生时还要同步采集财务数据,避免二次录入带来的数据误差。企业要想规范数据标准,就应构建统一的数据字典,提升数据兼容性,从而消除系统间的数据壁垒,保证业财融合数据的高效匹配。在技术实现层面,企业应利用事件驱动的架构设计在业务系统完成交易处理时,自动触发财务系统的账务处理流程,完成从业务凭证到会计凭证的智能化转换。同时部署智能稽核引擎,实时校验关键业务节点的财务影响,及时发现并纠正数据偏差。为提升数据应用价值,企业还需构建多维度的分析模型,有机融合业务指标与财务指标,形成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业财分析报告。流程重构的策略一方面解决了传统模式下业务与财务数据脱节的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基于真实业务场景的财务反应机制,使财务管理能够真正嵌入业务运营全过程,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三、搭建平台,实现业财信息实时共享

企业财务管理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升级,数据驱动型决策模式逐步取代传统经验型管理方式。业务与财务信息的整合程度决定数据应用价值,实时共享机制提升财务对业务的支撑能力[4]。传统信息处理模式依赖手工录入,数据更新滞后,影响财务报表的实时性,经营监测机制难以适应动态市场环境,资金调度、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等环节缺乏精细化支撑。财务共享模式构建信息共享体系,能够推动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融合,提高数据透明度,优化企业管理效率,提升财务对经营决策的适配性。

业财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需要围绕数据标准化、流程协同化和分析智能化三个维度展开。在数据标准化方面,重点建立统一的数据字典和接口规范,经过数据清洗、分类和映射技术,确保业务端与财务端的数据同源同构,实现从业务发生到财务反映的无缝衔接。同时,流程协同化要求重构传统业务流程,利用事件驱动型数据处理机制,实时获取并自动生成会计凭证,消除信息滞后性。另外,在分析智能化层面,平台需集成预测分析引擎,经过学习机器算法深度挖掘海量业财数据,识别业务规律和财务影响之间的关联关系。平台架构设计应采用微服务技术,灵活对接ERP、CRM等业务系统,同时支持多维度数据钻取和可视化展示。

结束语: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业财融合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变革方向,为企业应对数字化浪潮提供了有力支撑。企业借助丰富且有弹性的实施策略,能够打破财务与业务之间的壁垒,实现数据的高效流转。在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业财融合将进一步深化,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企业需持续探索创新,不断优化业财融合模式,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提升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晶. 财务共享模式下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财务管理探析 [J]. 商业2.0, 2024, (36): 102-104.

[2]霍程. 探究财务共享模式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业财融合路径 [J]. 中国产经, 2024, (16): 164-166.

[3]周丽娜. 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业财融合研究[D]. 导师:刘玉春.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4.

[4]马宇航. 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业财融合原因、途径及成效研究[D]. 导师:高岩芳.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