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在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作用
黄秀丽
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 734000
摘要:心血管疾病是一种致残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的疾病,患者一旦得病就要面临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而心脏康复作为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手段,在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发挥巨大作用,本文对心脏康复在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求为后期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实践参考。
关键词:心脏康复;心血管疾病;疾病管理
心血管疾病有很多种类型,每种病症都具有三高特征,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方式不断转变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固,心脑血管的发病变得越来越普遍。在传统的疾病治疗中主要以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但是这些治疗手段都只在患者的后期展开,对于患者患病期的康复和心理健康都没有明显的效果,而心脏康复作为一门综合干预措施,能够从医学、运动学、心理学、营养学等各个方面都实施干预,比如在运动学中会为患者定制专属食谱便于患者更好的提升身体机能,而心理学中则会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等,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心血管功能,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实现对心血管疾病的全程管理[1]。
心脏康复在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作用机制
1.1改善心血管功能
改善心血管功能运动是关键。在疾病中大部分患者的心脏功能会遭到影响,收缩和舒张的效果同事减弱,康复运动则可以促进患者动脉血流量,及心肌侧支的循环,增强心脏的泵血能力,减少心脏的负荷等。有效的运动还可以帮助患者提升心脏的机能,让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在不断优化时,心血管系统也保持稳定。
1.2调节代谢功能
调节代谢功能离不开营养食谱。营养学专家给患者定制合理的食谱,保证患者在满足身体日常所需的基础上,减少脂肪和糖分的摄入,这样患者体内的营养可以达到公平补给,维持体重的稳定。代谢功能紊乱会使得心脏的压力不断加重,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尤其是血糖代谢紊乱更会让患者的血脂水平不断降低,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1.3减轻炎症反应
合理膳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减轻炎症反应的基础。在心脏康复中,控制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是降低并发症的核心,运动主要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合理的膳食则是配合运动为患者减少可能导致发炎的食物的摄入量,从而达到延缓心血管疾病的扩散。
1.4改善心理状态
在传统的治理手段中对患者的心理情况不是很关注,但是患者的焦虑等不良心理问题会导致内分泌严重失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等。有效的心理干预是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和状态的最佳手段,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康复中都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患者在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后治疗配合度会大幅提升,给医护人员也带来许多帮助。
心脏康复实施中遇到的挑战
2.1患者缺乏认知与依从性
很多患者认为心脏康复并不重要,他们觉得手术成功才是关键,所以医护人员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总是充满阻碍,再加上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不适,或者耗费一些精力和财力,使得患者的依从性更弱。
2.2专业人才短缺
心脏康复不只涉及医学一门专业,还包含了运动学、心理学、营养学等各方面,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是复合型人才,但当前我国的这类人才比较短缺,即使在从事的人员水平也都参差不齐。
2.3医保政策不完善
心脏康复治疗的费用比较高,而且很多项目也没有纳入医保保险的范围内,这使得患者一旦接受治疗就会面临很重的经济负担,严重阻碍了治疗的推广。
2.4康复机构建设滞后
很多医疗机构都没有专门的心脏康复中心,即使有的医院有设置康复病房,但是设备和设施又不完善,很难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心脏康复的整体效果都受到影响。
提升心脏康复成效的关键策略
3.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患者意识
当下宣传的手段变得越来越丰富,为了提高患者对心脏康复的认知,医院可以在宣传栏张贴海报,同时,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直播宣讲、科普知识短视频等。为了吸引患者的注意力,科普的资料可以做的通俗易懂且画面多彩丰富,内容也要全面不只是各种理论知识,关于后续的自我康复技巧、成功案例等也要涉及,这样能更好的让患者产生共情。患者住院期间是非常好的时机,医护人员可以直接对患者进行教育引导,尝试从家属的角度介入科普,被迫提升患者依从性,出院后随访是很好的反馈时段,适当的给患者一些指导和鼓励,患者的参与时长会稳步提升。
3.2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与专业院校搭建合作,在学校增设相关课程,课程不只限于心脏康复学的内容,运动学、营养学、心理学等都要涉及,学生定期到合作医院学习,以保证实践与理论能产生良性闭环。另一方面邀请专家对医院的在职人员进行培训,培训主要以拓展医护人员意识和视野为主,比如专业课上带领医护人员学习各种案例,让医护人员对这种康复治疗手段产生强烈信服感;此外,还要定时提醒医护人员进行外出学习或者学术研讨会,让医护人员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多方面提升人才素质。
3.3完善医保政策
政府应该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首先可以考虑将更多的心脏康复项目纳入医保,也可以尝试提高已经纳入的项目的报销比例,这样可以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患者参与治疗的积极性会更好;也可以建议一些商业保险设定关于这项治疗项目的产品,让患者在接收治疗时能免去很多后顾之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对治疗项目的监管也要不断完善,比如其中项目的收费标准是否合理,整个治疗的过程安全性如何保障等,这样既可以减少医患关系的发生,也能让项目的实施更有效更安全。
3.4加快康复机构建设
医疗机构作为项目的主要阵地,应该为心脏康复项目提供更多支持,比如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购置新的设备等。在机构中建立专门的治疗室、增加一些心理咨询室或者运动检测区域等,让患者的治疗体验感更好。还要缩小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线上专家会诊、远程治疗过程监督等都可以保证治疗的质量,还要把经济发达区域的医护人员进行合理的规划,每月或者周可以到偏远地区进行一次现场指导等,让不同区域的患者都能享受同等的治疗质量。
结语
心脏康复是心血管疾病中很关键的治疗阶段,对于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功能、代谢功能、心理状态等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多角度多方面的综合干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理状态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开展后续治疗,能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同时实现疾病的全过程管理。但是当下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政府、医院、患者等各方一起发力,从患者意识到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着手,以推动心脏康复的有效实施,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更多福音[2]。
参考文献:
[1]杨杰孚,王华,陈韵岱,等。冠心病心脏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J]. 中华内科杂志,2023, 62 (6): 627-637.
[2] 王梦洪,郑泽琪,李菊香,等。心力衰竭心脏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 50 (12): 1164-1178.
作者简介:黄秀丽,出生年月:1971.11,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具体至市级):甘肃省庆阳市,单位(学校具体到二级学院):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学历:硕士,职称:普内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心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