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现代化施工技术与发展趋势分析
杨迪
身份证:2107261992020415242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不仅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和水资源保障,还在防洪抗旱、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的施工技术已难以满足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对质量、效率、环保等多方面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现代化施工技术应运而生并逐步推广应用,成为推动水利水电工程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一、水利水电工程现代化施工技术
(一)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技术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核心支撑技术之一,其通过将工程建设全过程数字化,实现了施工管理的精准化和高效化。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作为数字化技术的重要代表,能够整合工程设计、施工、运维等各个阶段的信息,构建出完整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使工程各参与方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优化。借助 BIM 技术,设计人员可以更直观地发现设计中的不合理之处并及时修正,施工人员能够根据模型制定更科学的施工方案,管理人员则可通过模型实时掌握施工进度和资源使用情况。此外,数字化技术还包括数字仿真技术,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复杂工况进行模拟,如水流对建筑物的冲击、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受力变化等,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为施工方案的优化提供有力支持,从而保障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绿色施工技术
绿色施工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在生态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形成的新型施工技术体系,其核心在于在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材料选用上,除了低碳混凝土,还积极推广使用再生骨料、环保型防水材料等,这些材料不仅能降低对天然资源的消耗,还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在施工工艺方面,通过改进开挖、支护等工艺,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土方开挖量和废弃物产生量,同时采用先进的除尘、降噪设备,有效控制施工扬尘和噪声污染,避免对周边居民生活和生态系统造成干扰。
(三)智能监测技术
智能监测技术通过构建全方位、实时化的监测网络,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在监测对象上,不仅涵盖大坝、水工建筑物等主体结构, 还包括周 地质环境、 水文条件等。传感器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对工程结构的变形、应力、渗流、 这些传感器能够适应水利水电工程复杂的环境条件,如水下、高温、高压等, 将分布在工程各处的传感器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汇总, 而云计算技术则 为海 测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
二、现代化施工技术的应用价值
(一)提高施工效率
现代化施工技术从多个层面推动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效率的提升。数字化技术打破了传统施工中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设计、施工、管理等各部门之间的高效协同,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重复劳动和返工现象,使施工流程更加顺畅。智能施工设备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施工模式,如智能挖掘机、无人摊铺机等设备,能够按照预设程序自主完成施工任务,不仅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还提高了施工的精准度和速度。
(二)保障工程质量
现代化施工技术为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设计阶段,数字化技术能够对工程结构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和优化,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源头减少质量隐患。在施工过程中,智能监测技术能够实时跟踪工程质量参数,如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等,一旦发现参数偏离标准,能够及时反馈并指导施工人员进行调整,避免不合格工程的出现。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施工过程的可追溯性大大增强,每一道工序的施工数据都被详细记录,便于后期的质量检查和追溯,确保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三)推动生态保护
现代化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对生态保护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绿色施工技术从材料选择到施工全过程都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耗,降低了对周边生态系统的破坏。智能监测技术不仅关注工程本身的安全,还能实时监测施工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为及时采取生态修复措施提供依据。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工程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能够更好地协调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如优化工程布局,减少对自然栖息地的侵占,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趋势
(一)技术创新不断突破
未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将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不断突破传统技术的局限。在核心设备方面,将进一步研发高效、节能、智能化的施工机械和专用设备,如大型化、自动化的隧洞掘进机,能够适应复杂地质条件的钻探设备等,提高施工的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在施工工艺上,将深入研究新型支护技术、快速筑坝技术等,以适应不同地质和气候条件下的工程建设需求,提高工程施工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化
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的核心导向,贯穿于工程的全生命周期。在工程规划阶段,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把生态保护目标纳入工程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统筹规划。在施工过程中,绿色施工技术将不断升级,更加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推动施工过程向零排放、零污染的方向发展。在工程运营阶段,将通过智能化的管理技术,优化工程的运行方式,提高水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运行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排放。
(三)跨领域融合加速推进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与其他领域技术的融合将不断加速,形成新的技术增长点。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将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5G 等技术将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环节发挥更大作用,如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施工方案的自动优化、基于 5G 技术实现远程施工操控等,提高工程的智能化管理水平。与新能源技术的融合将成为重要趋势,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集成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供电系统,为施工设备和营地提供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现代化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行业的进步注入了强大动力,在提高施工效率、保障工程质量、推动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以及跨领域融合的加速,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列柔彬. 现代化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管理应用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 (35): 78-80.
[2]陈志胜. 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管理和技术[J]. 冶金管理, 2023, (15): 11-12.
[3]陈德岭. 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管理和技术[J]. 水上安全, 2023, (06): 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