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试论二十四节气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

作者

邹思思

湖州市长东幼儿园

摘要:二十四节气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精神和民俗风情。在幼儿教育中渗透二十四节气文化,有助于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深入探讨了二十四节气文化在幼儿教育中渗透的价值、可行性以及具体策略,旨在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领域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文化;幼儿教育;渗透策略

1 二十四节气文化在幼儿教育中渗透的价值

1.1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和历史记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教育中渗透二十四节气文化,能够让幼儿从小接触和了解本土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通过学习节气相关的诗词、歌谣、传说等,幼儿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奠定基础。例如,在立春时节,教师给幼儿讲述立春的由来和习俗,教幼儿背诵“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等与立春有关的诗句,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1.2 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二十四节气文化涉及到天文、地理、气象、物候等多方面的知识,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认知素材。在渗透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参与实践活动等方式,了解季节变化、动植物生长规律等知识,有助于拓展幼儿的认知视野,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探索能力。比如,在谷雨节气,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雨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让幼儿思考为什么谷雨时节雨水增多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从而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1.3 培养幼儿的情感与品德

二十四节气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和道德教育资源。许多节气习俗都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亲情、友情的珍视。在幼儿教育中渗透这些内容,能够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品德行为。例如,在中秋节(与秋分节气相近),幼儿通过参与制作月饼、赏月等活动,感受家庭团聚的温暖,增进对亲人的情感;在重阳节,教师组织幼儿开展关爱老人的活动,培养幼儿尊敬长辈的良好品德。

2 二十四节气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2.1 将节气文化融入课程体系

(1)主题活动设计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气设计主题活动,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例如,在惊蛰节气,可以设计“惊蛰到,小动物醒来啦”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幼儿介绍惊蛰节气的特点,如春雷乍动、万物复苏等,引导幼儿讨论小动物在惊蛰前后的变化。组织幼儿开展手工制作活动,制作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头饰,并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模拟小动物从冬眠中醒来后的生活场景。通过这样的主题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惊蛰节气的文化内涵。

(2)领域渗透

将二十四节气文化渗透到语言、艺术、科学、健康、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教学中。在语言领域,教师可以教幼儿朗诵与节气相关的诗词、儿歌,讲述节气的故事,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如在大暑节气,教幼儿朗诵白居易的《销暑》“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让幼儿感受诗人在炎热夏日中的心境。在艺术领域,引导幼儿创作节气主题的绘画、手工、音乐作品等,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例如,在白露节气,组织幼儿用彩泥制作白露时节的露珠,或者创作以白露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在科学领域,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实验操作等活动,让幼儿了解节气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如在霜降节气,引导幼儿观察霜的形成过程,探究霜对植物的影响。在健康领域,结合节气特点,开展适宜的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例如,在立冬节气,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冬季锻炼,如跑步、跳绳等,增强幼儿的体质,并向幼儿讲解冬季保暖和预防疾病的知识。在社会领域,通过介绍节气习俗、组织幼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如在春节(与立春节气相近),组织幼儿参观社区的春节庙会,了解春节的传统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氛围。

2.2 创设节气文化环境

(1)室内环境创设

在幼儿园教室、走廊等室内空间创设与节气相关的环境。可以设置节气主题展示区,展示不同节气的图片、文字介绍、幼儿作品等。例如,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二十四节气知多少”展示区,每个月更换不同节气的内容,包括节气的名称、时间、气候特点、相关习俗等,让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随时可以了解节气知识。利用墙面空间,绘制与节气相关的壁画,如春天的桃花盛开、夏天的荷塘月色、秋天的丰收景象、冬天的雪景等,营造浓厚的节气文化氛围。此外,还可以在班级的图书角投放与节气有关的绘本、故事书等,供幼儿自主阅读。

(2)室外环境利用

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室外环境,结合节气特点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在园内种植不同季节的植物,让幼儿观察植物在不同节气的生长变化。例如,在春天种植向日葵、油菜花等,在夏天种植黄瓜、西红柿等,在秋天种植菊花、桂花等,在冬天种植腊梅等。组织幼儿参与植物的种植、养护和收获过程,让幼儿亲身感受节气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同时,在园内设置自然观察角,放置望远镜、放大镜等观察工具,方便幼儿观察自然现象,如观察天空中的云彩变化、昆虫的活动等,引导幼儿发现节气中的自然之美。

2.3 开展节气主题实践活动

(1)传统习俗体验

根据不同节气的传统习俗,组织幼儿开展体验活动。例如,在立夏节气,开展“斗蛋”“称人”等传统习俗活动。教师准备好各种蛋类,让幼儿装饰自己的蛋,并进行斗蛋比赛,看谁的蛋最坚固。同时,设置简易的秤,为幼儿称体重,让幼儿了解立夏称人的习俗寓意。在端午节,组织幼儿包粽子、制作香囊、赛龙舟(可以用小型玩具龙舟进行模拟比赛)等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2)节气美食制作

结合节气特点,开展美食制作活动。在冬至节气,组织幼儿和家长一起包饺子,教师向幼儿介绍冬至吃饺子的由来和意义,让幼儿参与包饺子的过程,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家庭团聚的温暖。在立秋节气,制作立秋贴秋膘的美食,如炖肉、烧排骨等,让幼儿了解立秋的饮食习俗。通过美食制作活动,不仅让幼儿了解节气与饮食的关系,还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生活技能。

3 结束语

将二十四节气文化渗透到幼儿教育中,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通过将节气文化融入课程体系、创设节气文化环境、开展节气主题实践活动等策略的实施,能够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二十四节气文化的魅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然而,在实际渗透过程中,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创新,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和手段,确保二十四节气文化在幼儿教育中得到有效渗透。同时,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支持与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在未来的幼儿教育中,应进一步深入研究二十四节气文化的教育价值和渗透策略,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教育领域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秋华. 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教学的策略探索 [J]. 读写算, 2025, (02): 103-105.

[2]许楠阳. 幼儿园节气课程教学融入生活教育的路径 [J]. 吉林教育, 2025, (01): 94-96.

[3]宿雯菁. 二十四节气文化元素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J]. 三角洲, 2024, (36): 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