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市政桥梁施工中的安全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

作者

田建强

身份证号:13018119880528****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桥梁施工项目不断增加,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分析市政桥梁施工中的安全风险,探讨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模型,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地质条件、气候因素、施工工艺等多方面进行风险识别,结合定性和定量评估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体系。

关键词:市政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防范措施

引言

市政桥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过程面临着复杂多样的安全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影响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质量,还可能对周边环境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市政桥梁施工中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是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保障城市交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市政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一)风险识别

市政桥梁施工涉及复杂的地质、气候条件以及多样化的施工工艺,其风险因素繁多且相互关联,给施工安全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是首要风险来源,如软土地基可能导致桥墩不均匀沉降,影响桥梁结构稳定性。气候因素同样不容忽视,暴雨、高温、严寒等极端天气可能干扰施工进度,甚至引发安全事故。施工工艺的不合理性也是重要风险因素,例如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不当可能导致坍塌事故。此外,机械设备故障和人员操作失误等人为因素也频繁出现,进一步加剧了施工风险。通过对施工全过程的细致分析,可将风险因素归纳为自然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和人为风险四大类,每一类风险都需针对性地进行识别与管控。

(二)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作为施工安全管理的核心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风险防控的有效性。目前,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大类。定性评估依赖于专家的经验和主观判断,常用的有风险矩阵法和故障树分析法。风险矩阵法通过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等级,为决策提供直观依据;故障树分析法则从事故结果出发,逆向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有助于深入剖析风险成因。定量评估则借助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手段,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导致的损失进行量化计算,为风险防控提供精确数据支持。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多维度评估模型逐渐兴起并应用于市政桥梁施工风险评估中。例如,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综合考虑各风险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为风险排序提供科学依据;模糊综合评判法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处理风险评估中的不确定性,使评估结果更具适应性;熵值法则通过计算各风险因素的信息熵,确定其权重,从而实现对风险的客观量化评估。

二、市政桥梁施工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一)人员管理措施

在市政桥梁施工中,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是影响施工安全的关键因素。施工人员直接参与各项高风险作业,其行为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对风险控制至关重要。因此,必须通过系统的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培训内容应涵盖施工安全法规、操作规程、应急预案以及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等方面。同时,针对市政桥梁施工的复杂性,还需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如高空作业、深基坑作业及大型设备操作等,确保施工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技术,有效应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二)技术与设备管理措施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是降低市政桥梁施工风险的有效途径。市政桥梁施工涉及复杂的地质条件、多变的气候环境以及高精度的结构要求,传统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往往难以满足其安全需求。因此,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工程特点,选择适合的施工工艺和设备。例如,在软土地基上施工时,可采用预应力管桩或CFG桩等先进基础处理技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桥墩沉降差异;在桥梁上部结构施工中,可采用预制装配化施工技术,通过工厂预制、现场装配的方式,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现场施工风险。

(三)环境管理措施

市政桥梁施工通常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进行,周边环境对施工安全有着显著影响。施工现场周边可能存在居民区、交通要道、地下管线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粉尘、污水等污染物若不加以控制,不仅会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干扰,还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甚至影响施工安全。因此,施工前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环境调查,了解周边环境的敏感点和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噪音、粉尘和污水的排放。例如,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居民休息时间进行高噪音作业;采用湿法作业、喷雾降尘等措施减少粉尘污染;设置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施工污水达标排放。此外,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的环节,如深基坑开挖、桥梁拆除等,应采取专项防护措施,如设置围挡、进行基坑支护等,以保障周边环境的安全和稳定。通过有效的环境管理,不仅能够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还能为施工人员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降低施工风险,确保市政桥梁施工的顺利进行。

三、市政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的实践应用

(一)案例分析

以某城市主干道跨河桥梁施工项目为例,该项目地处复杂地质条件区域,河流冲刷导致河床地质松散,且施工期间需保证河道正常通航,施工环境复杂。通过应用层次分析法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出地质条件变化和施工工艺不合理为主要风险因素。针对地质条件变化,采用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对河床地质进行实时监测,结合数值模拟分析,优化桥墩基础设计方案,采用扩大基础与桩基复合结构,增强基础稳定性。针对施工工艺不合理问题,引入BIM技术进行施工过程模拟,优化施工工序,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资源投入,确保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和安全性。实践结果表明,通过精准的风险识别与针对性防范措施,施工期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桥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施工进度较原计划提前15%,有效降低了施工风险,验证了风险评估方法和防范措施的有效性。

(二)实践意义

从施工人员角度看,精准的风险评估能够提前识别潜在危险,为人员安全保障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如在高风险作业区域配备先进的个人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等,有效降低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从工程质量角度,通过风险评估识别施工过程中可能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施工工艺不合理、材料质量不稳定等,进而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如优化施工工艺参数、加强材料进场检验等,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延长桥梁使用寿命。从社会环境角度,市政桥梁施工往往涉及城市交通、居民生活等多个方面,通过有效的风险评估与防范,减少施工对周边交通的干扰,降低噪音、粉尘等污染物排放,避免因施工引发的社会矛盾,维护城市正常运行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结论

市政桥梁施工中的安全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是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可以全面识别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本文从人员管理、技术与设备管理、环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其有效性。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环境,灵活运用风险评估方法和防范措施,以实现市政桥梁施工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纪露露.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控[A]2024工程技术应用与施工管理交流会论文集(下)[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2.

[2]彭颖.市政桥梁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22.

[3]王金辉.市政节段预制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