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提升新能源风力发电效率的策略研究

作者

谌志强

重庆海装风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重庆市渝北区 401120

摘要:随着能源需求增长与环保要求提高,新能源风力发电愈发重要。提升其发电效率可缓解能源压力、减少环境污染。从技术优化、管理改进、环境适配等方面探讨策略,以增强风力发电稳定性与高效性,为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参考,助力能源结构转型。

关键词:新能源;风力发电;发电效率

引言:在全球倡导绿色发展的背景下,新能源风力发电成为重要的能源获取方式。然而,当前风力发电效率存在提升空间,制约着其大规模应用。深入研究提升风力发电效率的策略,对推动能源清洁化、保障能源供应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技术优化策略

1.1叶片设计改进

叶片是风力发电机捕获风能的关键部件,其设计的优化对提升发电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进叶片设计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在叶片的形状上,采用更加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的翼型,如现代的叶片多采用类似飞机机翼的形状,能够使气流在叶片表面更加平滑地流动,减少气流分离,从而提高风能的捕获效率。其次,优化叶片的长度和面积。较长的叶片能够扫掠更大的面积,获取更多的风能,但同时也需要考虑叶片的强度和重量。通过采用新型的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以在减轻叶片重量的同时提高其强度,从而能够增加叶片长度以获取更多风能。此外,还可以对叶片的扭转角度进行优化,使得叶片在不同风速下都能保持最佳的风能捕获状态。例如,在低风速区域,适当调整叶片扭转角度,使叶片更容易切入气流,提高风能利用系数。

1.2发电机性能升级

发电机性能的升级是提升风力发电效率的核心环节之一。一方面,提高发电机的转换效率是关键。传统的风力发电机在将风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能量损耗,通过采用新型的永磁同步发电机技术,可以有效减少这种损耗。永磁同步发电机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和效率,其磁场由永磁体提供,不需要额外的励磁电流,从而减少了能量在励磁过程中的损失。另一方面,优化发电机的额定功率和转速范围。根据不同的风力资源条件,设计具有合适额定功率和更宽转速范围的发电机。在低风速地区,可以采用低额定功率、高转速范围的发电机,使其在较低的风速下就能启动发电,并且能够在较宽的风速范围内保持较高的发电效率。同时,改进发电机的散热系统,确保发电机在高负荷运行时能够有效散热,维持稳定的性能,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

2. 管理改进措施

2.1运维计划精细化

精细化的运维计划是确保风力发电设备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首先,制定详细的设备巡检计划,根据设备的重要性、易损性等因素确定不同的巡检周期。例如,对于风力发电机的关键部件,如叶片、发电机、齿轮箱等,需要进行高频次的巡检,可能每周或每两周就要检查一次;而对于一些辅助设备,可以适当延长巡检周期。在巡检内容方面,要涵盖设备的外观检查、性能测试、润滑情况检查等各个方面。其次,建立设备维护档案,记录每一次的维护时间、维护内容、设备运行状态等信息,以便于分析设备的运行趋势,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故障。根据设备维护档案和运行数据,合理安排预防性维护工作,如在设备部件接近使用寿命时提前进行更换,避免因部件突然损坏而导致的停机事故,从而有效提高风力发电的效率。

2.2人员培训专业化

专业化的人员培训对于提升风力发电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风力发电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等。对运维人员进行全面的专业培训,使其掌握风力发电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流程、故障诊断与维修等技能。在培训内容方面,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通过在实际的风力发电设备上进行模拟故障排除训练,提高运维人员应对突发故障的能力。此外,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如新型叶片材料的应用、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升级等,要及时对人员进行新技术、新设备的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新的技术成果,确保风力发电设备的高效运行,减少因人员操作不当或技术不熟练而导致的效率损失。

3. 环境适配方法

3.1选址评估科学化

科学的选址评估是提高风力发电效率的首要环节。选址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首先是风能资源的丰富程度,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的分析,包括风速、风向的频率分布等,选择平均风速较高且风向稳定的区域。例如,沿海地区、高原地区和一些山口地区通常具有较好的风能资源。其次,要考虑地形地貌对风能的影响。复杂的地形如山脉、山谷会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和速度,在选址时要进行详细的地形分析,避免选择在容易产生紊流的区域,因为紊流会降低风力发电效率并增加叶片的疲劳磨损。此外,还要考虑周边环境的影响,如远离居民区、机场等,以减少噪音、光影闪烁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避免受到其他建筑物或设施的干扰。风力发电技术不仅能够有效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因此,加大对风力发电相关技术的分析与研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气候因素应对策

气候因素对风力发电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风力发电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在寒冷地区,低温可能导致设备结冰,影响风力发电机的正常运行。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加热系统,如在叶片、塔架等关键部位安装加热装置,防止结冰现象的发生。同时,要对设备的材料和润滑油等进行特殊选择,确保其在低温环境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在炎热地区,高温可能会影响发电机的散热效率,此时需要加强散热系统的设计,如增加散热器的面积或采用更高效的散热方式。另外,在多风灾地区,如台风频繁的沿海地区,要对风力发电设备进行加固设计。例如,增强塔架的强度和稳定性,优化叶片的结构,使其能够承受强风的冲击,并且在台风来临前,可以采取适当的停机保护措施,避免设备受到严重损坏,确保风力发电设备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都能保持较高的发电效率。

3.3地理条件适应性

风力发电设备需要适应不同的地理条件才能实现高效发电。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土壤性质、海拔高度、地震活动等因素都有所不同。对于建在软土地基上的风力发电场,要采用合适的基础设计,如采用桩基础或扩展基础,以确保塔架的稳定性。在高海拔地区,由于空气稀薄、气压低等因素,会影响风力发电机的性能。此时,需要对发电机、叶片等设备进行特殊设计或调整,例如,调整发电机的散热系统以适应高海拔地区的气压变化,优化叶片的设计参数以适应不同的空气密度。在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要对风力发电设备进行抗震设计,采用抗震性能良好的材料,加强塔架和基础之间的连接,提高设备整体的抗震能力,使其能够在不同地理条件下稳定运行,从而提高风力发电的效率。

结束语:通过对提升新能源风力发电效率策略的研究,明确了技术、管理、环境等多方面的改进方向。实施这些策略将有效提高风力发电效率,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为实现能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铁龙.新能源风力发电技术研究[J].技术与市场,2020,323(11):120-122.

[2]王建强.风电新能源发展现状及技术发展前景研究[J].智慧中国,2021(06).

[3]文建行.电气控制技术在风力发电系统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人民珠江,2022,43(S2):30-34

作者简介:谌志强、男、助理工程师、1997年8月出生、工学学士、目前主要从事新能源行业风电机组调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