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结构耐久性评估与提升策略

作者

张惟凯 寇文轩 高学瑞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省青岛市

摘要: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结构耐久性关乎工程安全与使用寿命。评估其耐久性需综合考虑环境、材料等多因素。通过科学评估可明确结构现状,进而制定针对性提升策略,如优化材料性能、加强构造措施等,以保障地下空间工程长期稳定运行,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质量。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结构耐久性评估;提升策略

引言:随着城市发展,地下空间工程建设增多。结构耐久性是工程长期安全使用的关键。然而,当前地下工程面临复杂环境挑战,结构耐久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开展结构耐久性评估与提升策略研究,对保障工程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结构耐久性评估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空间拥挤、道路交通阻塞等“城市病”的重要手段,我国以城市轨道交通、地下步行商业街和地下综合管廊为代表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结构耐久性评估是确保这些工程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在进行评估时,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考量。从结构自身的角度出发,要分析其受力状况,包括不同部位所承受的压力、拉力、剪力等。例如,在地铁隧道结构中,拱顶主要承受上方土体的压力,而侧壁则同时承受侧向土压力和一定的剪力。通过建立精确的力学模型,可以计算出在不同工况下结构的应力分布情况。另外,对于结构的连接部位,如梁柱节点、管片接缝等,其连接的牢固性和密封性对耐久性也有着重要影响。若连接部位出现松动或渗漏,外界的侵蚀性物质就容易进入结构内部,进而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2.影响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结构耐久性的因素

2.1环境因素分析

环境因素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结构耐久性有着深远的影响。地下水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在中国许多城市,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可能含有多种侵蚀性离子,如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氯离子会破坏混凝土中的钢筋钝化膜,引发钢筋锈蚀,而硫酸根离子与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石膏等膨胀性物质,导致混凝土开裂。此外,地下水的水位波动也会对结构产生影响。当水位上升时,结构会受到更大的浮力和水压,可能导致结构变形;而水位下降时,结构周围的土体有效应力增加,可能引起土体沉降,进而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土壤的性质同样不容忽视,例如软土地基在中国沿海城市较为常见,软土具有高压缩性、低强度等特点,容易使地下空间工程结构产生不均匀沉降。而且,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也可能对结构造成损害,某些微生物能够分解混凝土中的有机物成分,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2.2材料性能影响

材料性能是决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结构耐久性的核心要素之一。混凝土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其强度、抗渗性、抗冻性等性能直接关系到结构的耐久性。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工程中,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在寒冷地区,混凝土的抗冻性尤为重要。如果混凝土的抗冻性不足,在冬季反复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内部会产生损伤,导致结构表面剥落、内部疏松等问题。混凝土的配合比也对其性能有着关键影响,合理的配合比能够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钢材在地下空间工程结构中主要用于钢筋和钢结构部分,钢材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耐腐蚀性等性能影响着结构的耐久性。

2.3设计与施工缺陷

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缺陷往往会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结构耐久性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在设计方面,结构选型不合理可能导致结构受力性能不佳。例如,在一些复杂地质条件下,如果采用了不适合的结构形式,如浅埋暗挖隧道中,若没有充分考虑地层的自稳能力,可能导致隧道开挖过程中出现坍塌等问题,进而影响结构的耐久性。设计中的荷载取值不准确也是一个常见问题。在中国的城市建设中,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下空间工程周边的荷载情况可能发生变化,如果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未来可能的荷载增加情况,如附近新建高楼大厦增加的地面荷载,结构可能在后期运营过程中出现超载现象,加速结构的损坏。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例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如果振捣不密实,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存在蜂窝、麻面等缺陷,这些缺陷部位容易成为侵蚀性物质进入的通道。

3.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结构耐久性提升策略

3.1材料优化策略

材料优化是提升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结构耐久性的重要策略。对于混凝土材料,可以通过添加外加剂来改善其性能。在中国的工程实践中,经常使用的外加剂有减水剂、引气剂等。减水剂能够减少混凝土中的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引气剂则可以在混凝土中引入微小气泡,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此外,还可以采用高性能混凝土,这种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等特点。例如,在一些对耐久性要求极高的地下工程中,如大型跨海隧道工程,高性能混凝土能够有效抵抗海水的侵蚀。对于钢材,可以采用耐腐蚀钢材,如不锈钢或耐候钢。这些钢材在含有侵蚀性离子的环境中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同时,也可以对钢材进行表面处理,如镀锌、涂漆等。

3.2构造加强措施

构造加强措施有助于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在结构设计方面,可以增加结构的冗余度。例如,在框架结构中,适当增加柱子的数量或增大柱子的截面尺寸,可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对于地下连续墙结构,可以增加墙体的厚度或设置多层墙体,增强结构抵抗侧向土压力的能力。同时,要注重结构的防水构造设计。在中国南方地区,地下水位较高,防水构造尤为重要。可以采用多道防线的防水设计,如在结构外侧设置防水层、在结构内部设置排水系统等。在结构的连接部位,要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例如,在装配式地下结构中,采用高强度的螺栓连接或焊接连接,并对连接部位进行密封处理,防止水分和侵蚀性物质进入。

3.3维护管理方案

完善的维护管理方案是确保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结构耐久性的必要保障。定期的检查和监测是维护管理的基础工作。在中国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中,应建立完善的检查和监测制度。例如,定期对结构进行外观检查,查看结构表面是否有裂缝、剥落等现象;同时利用传感器对结构内部的应力、应变、湿度等参数进行监测。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修复处理。如果发现结构表面有裂缝,可以采用注浆等方法进行修补;如果发现钢筋锈蚀,要及时进行除锈和防锈处理。此外,还要对地下空间工程的环境进行管理。同时,要对进入地下空间的水流进行处理,防止含有侵蚀性离子的水流进入结构内部。

结束语: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结构耐久性评估与提升是一项系统工作。通过科学评估和有效提升策略,可增强结构耐久性,降低安全风险。未来需持续完善评估方法和提升策略,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地下空间工程建设需求,保障城市地下空间的高效利用与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雷升祥,赵伟,雷宇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韧性提升研究[J].隧道建设(中英文),2023,43(10):1627-1636.

[2]蔡思奇,谭月,向蕾.以地下空间为抓手推动韧性城市建设的规划策略研究——以成都市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人民城市,规划赋能——202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出版者不详],2023:10

[3]邵峰,丁玉生,史平阳等.韧性城市理论视域下地下空间研究现状综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3,19(S1):7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