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动力飞行器能量管理段轨迹设计方法
黄炎锟 吴孟浩 王丽欣 闫立行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河南省郑州市
摘要:组合动力飞行器能量管理段轨迹设计方法对提升飞行器性能至关重要。研究聚焦于设计科学合理的轨迹,综合考虑动力特性、能量损耗等因素。通过优化轨迹,可有效减少能量消耗,提高飞行效率与安全性。此设计方法为组合动力飞行器的实际应用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关键词:组合动力飞行器;能量管理段;轨迹设计方法
引言:随着航空航天技术发展,组合动力飞行器成为研究热点。能量管理段的轨迹设计是其关键环节,合理的轨迹能使飞行器在有限能量下完成任务。当前相关研究尚不完善,探索科学有效的轨迹设计方法,对推动组合动力飞行器的发展意义重大。
1.组合动力飞行器能量管理段概述
组合动力飞行器在现代航空航天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其能量管理段是整个飞行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在这一阶段,飞行器需要合理地调配不同动力源的能量,以确保飞行任务的顺利完成。组合动力飞行器往往融合了多种动力形式,如火箭发动机、冲压发动机等。能量管理段涉及到这些动力源之间的切换、能量分配以及协同工作。例如,在起飞初期可能主要依靠火箭发动机提供强大的推力,随着飞行高度和速度的增加,冲压发动机逐渐介入。这个过程中,要精确地控制能量的流动和转换,以满足飞行器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的需求。这不仅关系到飞行的效率,还直接影响到飞行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能量管理段还需要考虑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大气密度、温度等,这些因素会对动力源的性能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影响能量管理的策略。
2.轨迹设计方法研究
2.1基于动力特性的轨迹规划思路
基于动力特性进行轨迹规划是组合动力飞行器能量管理段轨迹设计的重要思路。不同的动力源具有各自独特的动力特性。火箭发动机具有高推力、可在真空环境工作等特点,冲压发动机则在高速飞行时具有较高的效率。在轨迹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性。当冲压发动机开始工作时,轨迹需要根据冲压发动机在不同高度和速度下的性能曲线进行调整。可能会更注重水平方向的加速,以利用冲压发动机在高速飞行时的高效性。这种基于动力特性的轨迹规划需要对各种动力源的性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精确的建模,以便能够准确地预测飞行器在不同轨迹点上的状态,从而实现最优的轨迹设计。
2.2考虑能量损耗的优化策略
在组合动力飞行器能量管理段轨迹设计中,考虑能量损耗的优化策略至关重要。能量损耗在飞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主要来源于多个方面。一方面是动力源自身的能量转换效率并非100%,例如燃料燃烧过程中的不完全燃烧、发动机内部的热损失等。另一方面,飞行器在大气层中飞行时,空气阻力也会消耗能量。为了优化能量损耗,首先要从动力源的设计和运行参数入手。如果过早切换动力源,可能会因为新动力源尚未达到最佳工作状态而造成能量浪费;如果切换过晚,原动力源可能在低效状态下运行,同样会消耗过多能量。通过精确的计算和模拟,确定每个动力源的最佳工作区间,从而在轨迹设计中实现能量损耗的最小化。
2.3轨迹设计的约束条件分析
轨迹设计面临着诸多约束条件。首先是飞行器的性能约束,包括飞行器的最大推力、最大升力、结构强度等。两级入轨空天飞行器具有以下任务特点:一是飞行包线大幅扩展,在真实气体效应、粘性效应、气动/推进/弹性模态耦合机理等诸多方面尚未完全掌握,飞行器动力学模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二是任务模式多、兼具“宽域加速爬升”、“高速级间分离”、“长时间在轨飞行”、“升力式再入返回”和“自主着陆”等任务过程,制导控制系统必须具有适应全空域全速域飞行制导控制能力。在设计轨迹时,必须考虑到飞行器在不同大气环境下的气动特性变化。例如,在大气密度较大的低空,飞行器需要更多的能量来克服空气阻力;而在高空,虽然空气阻力减小,但发动机的性能也会受到影响。再者,任务需求也是轨迹设计的约束条件。如果飞行任务是将卫星送入特定轨道,那么轨迹设计必须确保飞行器能够准确到达预定轨道高度和速度。
3.设计方法的应用与验证
3.1模拟飞行中的效果评估
在模拟飞行中评估组合动力飞行器能量管理段轨迹设计方法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通过建立精确的飞行器动力学模型、大气环境模型以及动力源模型,可以在计算机环境中模拟飞行器的整个飞行过程。在模拟飞行中,可以详细地分析轨迹设计方法对飞行性能的影响。例如,观察飞行器是否能够按照预定轨迹飞行,能量管理是否合理。如果在模拟飞行中发现飞行器在某个阶段出现能量不足或者动力不匹配的情况,就可以对轨迹设计方法进行调整。同时,模拟飞行还可以对不同工况下的轨迹设计进行评估。例如,模拟不同气象条件、不同初始飞行状态下的飞行过程,从而全面地了解轨迹设计方法的适应性。
3.2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在组合动力飞行器能量管理段轨迹设计方法的实际应用中,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其一,模型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尽管在设计方法的研发过程中建立了各种模型,但实际飞行环境往往更加复杂多变。例如,大气中的湍流现象很难在模型中完全精确地模拟,而这种湍流可能会对飞行器的飞行姿态和能量消耗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模型进行不断的修正和完善。其二,设备的可靠性。轨迹设计是基于飞行器的各种设备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进行的。如果飞行器的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设备出现故障,轨迹设计可能就无法按照预期执行。所以,在实际应用前必须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并且要有相应的故障应对预案。其三,数据的准确性。轨迹设计依赖于大量的数据,如飞行器的性能参数、大气环境数据等。如果数据不准确,可能会导致轨迹设计出现偏差。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确保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并且要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更新。其四,人员的操作水平。即使有了良好的轨迹设计方法,如果操作人员不能正确地执行操作指令,也会影响飞行效果。所以,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也是实际应用中需要重视的方面。
3.3设计方法的改进方向
组合动力飞行器能量管理段轨迹设计方法仍有许多改进方向。从技术层面来看,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动力源和更高效的能量转换技术可能会出现。例如,新型的混合动力发动机或者更先进的火箭发动机技术。轨迹设计方法需要及时适应这些新技术,将新动力源的特性融入到轨迹规划和能量管理中。在模型优化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复杂度。目前的模型可能在某些细节上还不够精确,例如对飞行器与大气相互作用的微观描述。通过改进模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飞行器的飞行状态,从而优化轨迹设计。另外,多学科融合也是一个重要的改进方向。组合动力飞行器涉及到航空学、力学、热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将这些学科的知识更深入地融合到轨迹设计方法中,可以使设计方法更加全面和科学。
结束语:组合动力飞行器能量管理段轨迹设计方法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果。通过对轨迹设计的深入探索,为飞行器性能提升提供了有效途径。未来需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法,加强实际应用验证,以推动组合动力飞行器技术迈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颜晓明,梁艳迁,张延坤,等.组合动力飞行器能量管理段轨迹设计方法[J].空天技术,2023,(04):44-51+58.
[2]邹家银.空天往返飞行器轨迹规划与滑模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22.
[3]华中凯.组合动力飞行器上升段纵向制导与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