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苗族跳花节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作者

谢佩洁 蔡子林 陈朝阳 张维珊 罗炳平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政治与历史学院

摘要:贵州苗族的跳花节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而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跳花节是贵州省织金县上坪寨乡平寨村的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是苗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苗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和精神世界。本文通过对田野点及跳花节概况介绍,阐述其过程演进,剖析增强民族凝聚力、呈现民族文化的内涵,提出文旅融合等保护策略,为苗族跳花节传承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苗族;跳花节;平寨村

引言

上坪寨乡平寨村苗族人民举办的跳花节,是苗族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以及民族文化的代表,承载着苗族的历史记忆,它也体现了苗族人民的文化认同。深入研究平寨村跳花节,这能更好理解苗族文化魅力,它展现了现代社会中的创新与发展,本文将从跳花节相关方面展开阐述,目的是揭示跳花节的重要功能,以及为跳花节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策略建议。

1田野点及跳花节概况

1.1田野点概况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上坪寨乡平寨村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乌蒙山区,下辖4个村民小组,该地地势平坦,习称“平寨”,故以此冠村名,村庄四周群山环绕,气候温和湿润。村庄民族成分以苗族(歪梳)为主,跳花节活动是平寨村歪梳苗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旨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承精神,加强兄弟民族的文化友谊,近年来,随着多彩贵州的火爆出圈和乡村旅游的发展,该地的跳花节活动也逐渐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进一步促进了平寨村的发展。

1.2跳花节概况

跳花节,亦被称作“跳花坡”,属于苗族传统节日中至关重要的一个,于每年农历正月初四举办。据悉,其起源一方面来自苗族人民对自然的尊崇,另一方面源于对丰收的祈盼。节日活动期间,苗族民众会种下寓意吉祥的花树。男女老少身着民族服饰,汇聚在村子的广场。活动既有吹芦笙、对歌这类传统表演项目,也有现代风格的演出形式。如此丰富多样的节庆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与研究者前来观赏体验。

2跳花节过程演进与节日内涵

2.1跳花节过程演进

节日前准备。上坪寨乡平寨村苗族跳花节,于每年的2月1日即农历正月初四,在平寨村金坪大街跳花广场举行。在正月初三时组织人员栽花树并搭建好舞台。对于栽花树要先选好合适的树木,等到吉时,众人敲锣打鼓喜迎花树至跳花场。需要长者在祈福之后栽种花树,大家一起合力将树入坑扶正,用土夯实树木。然后用彩布、银饰等装饰花树,最后大家围绕花树吹芦笙、跳起舞,共同庆祝苗族同胞每年一次的跳花节。

节日活动项目。正月初四跳花节当天,苗族人民会准备文化活动表演,芦笙舞是重要活动之一,老人身着民族服饰,他们庄重而典雅,手持芦笙,奏响旋律,苗家儿女穿着精美服饰,一起随着奏乐舞动,有旋转动作,有跳跃动作,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更承载苗族文化和苗族精神,另外有山歌演唱、乐器演奏、广场舞表演,还有其他民族节目,各民族同台表演,他们献艺交流,推动彼此互动。

活动方式创新。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跳花节形式因而受到影响,一方面,跳花节不断创新,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引入现代舞台表演形式,不仅有传统苗族舞,也有现代流行舞,节目更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苗族人民借助新媒体宣传,吸引了更多人关注,现在的跳花节不仅能展示民族文化与促进民族友谊,为苗族文化注入了新的动力。

2.2节日内涵

2.2.1跳花节是呈现民族文化的重要舞台

平寨村的跳花节活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是苗族的传统节日,它是展现民族文化的舞台。该节日活动涵盖民俗文化,包括歌舞音乐文化,还有独特的服饰文化,跳花节的核心是“跳花”,活动充分展现了苗族服饰文化,苗族儿女身着盛装,他们汇聚在舞台上,载歌载舞,展示舞乐文化,展示华丽服饰,舞蹈形式多样,伴奏以芦笙为主,他们会通过歌曲舞蹈来表达和平美好生活的期望。同时,这一节日还向其他民族开放,活动会邀请他们在活动中表演本民族的特色节目,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丰富了苗族跳花节的内容,还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2.2.2跳花节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

跳花节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不仅整合了苗族的民俗文化,还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表达,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在节日期间,分布在各地的族人们相聚在一起,他们共同参与各项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化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和认同感,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同时,其他民族在参与跳花节时,也会被节日的氛围所感染,能够加深他们对苗族文化的理解,有利于促进苗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联系。

3跳花节保护策略

3.1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3.1.1进行文化展示与民俗体验

织金县上坪寨乡平寨村跳花节包括芦笙舞、山歌演唱、乐器演奏、广场舞等,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平寨村以跳花节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发展,通过举办跳花节活动,进行民俗活动表演,并邀请各界人士参与欣赏,以增强当地的文化吸引力,例如织金县官寨苗族乡小妥倮村的跳花坡活动,已成为民俗学研究和旅游体验的珍贵资源[1]。

3.1.2同自然景观产生联动效应

已知上坪寨乡平寨村最为著名的景点是斯拉河畔,斯拉河名称源于当地苗族同胞的苗语“shib nzuas”谐音汉意“相商”加后缀“河”而得名,实际源自苗族青年男女在河边盛装相约、情歌对唱、自由恋爱等传统活动。游客体验到独特民俗文化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秀丽的自然风光,将跳花节与斯拉河畔打造成为“自然景观+民俗文化”相结合的旅游特色,能够进一步提高上坪寨乡跳花节的知名度,为推广与传承打下物质基础。

3.2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

跳花节保留了山歌对唱、芦笙独奏、芦笙舞等传统民俗活动,传统的活动方式难以使跳花节焕发强大生命力,要随社会发展改变传承模式,同现代社会节奏更好地发展苗族跳花节。跳花节应学习创新结合当代社会浪潮进行活态传承,让特色民俗活起来,并与国内外相关节日进行互动,让跳花节分享至全世界。同时,可将跳花节独特的民俗符号提炼出来,例如将芦笙造型、广场舞式的相关元素设计为民俗吉祥物等文创产品[2]。

3.3借助现代媒体宣传推广

现代网络发展迅速,发展线上线下的联动能力,跳花节的宣传推广要充分利用各大网络平台,打造高质量视频,让不能亲临现场的人们体验平寨村跳花节的民俗氛围,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进行文化民俗的分享传播。同时,可以创作系列微短剧《跳花传情》,以苗族青年爱情故事为主线,融入跳花节习俗,在B站、腾讯视频等平台连载,强化文化叙事,培训苗族村民成为“乡村代言人”,通过快手直播展示跳花节筹备过程,强化原生态形象[3]。

3结语

本次研究聚焦于贵州平寨村苗族的跳花节活动展开探讨,这一研究工作,不仅是对苗族文化的深入挖掘,更是致力于探索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多元方式。跳花节的保护与传承,推动其实现新的发展,展望未来,我们应当持续深入挖掘跳花节蕴含的文化价值,并加大力度对其进行广泛传播,从而促使跳花节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

参考文献

[1] 刘丽娜. 论织金县官寨苗族乡小妥倮村跳花坡民俗及其音乐研究[J]. 北方音乐,2016,36(20):29-30. DOI:10.3969/j.issn.1002-767X.2016.20.023.

[2] 汪枭枭. 非遗之花绽放脱贫路上[J]. 当代贵州,2018(29):42-43. DOI:10.3969/j.issn.1008-4967.2018.29.020.

[3]宋依霖. 基于社交短视频的贵州刺梨产品推广策略研究[J]. 新闻传播,2022(10):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