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标准化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

靳远博

中国标准出版社 北京 100029

一、引言

在全球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各国抢占经济制高点的关键。标准化作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重塑产业格局。它不仅是技术创新成果的固化载体,更是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协同高效发展的有力保障,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愈发凸显。

二、标准化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秩序

2.1 统一技术规范,降低不确定性

在产业发展的复杂生态中,技术路径的多元化虽然孕育了创新的沃土,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生产与合作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性。不同企业在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可能采用不同标准,导致产品与服务难以兼容,不仅增加了企业间的沟通成本与合作难度,也让市场充满变数。标准化通过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如同为产业发展绘制了清晰的 “路线图”,将产品规格、生产流程等关键要素加以明确,使企业在技术选择上能够有所遵循,有效降低了不确定性。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早期 USB接口存在多种规格与标准,设备间的数据传输与充电适配困难重重,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研发不同接口的适配方案,不仅成本高昂,也阻碍了行业发展。随着 USB接口标准的统一,从 USB 1.0 到如今的 USB 4.0,数据传输速度不断提升,兼容性显著增强,各类电子设备的连接与数据传输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企业无需再为适配不同接口而重复投入研发,能够将资源集中于核心技术创新,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得以稳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能基于统一标准实现高效协同,极大推动了电子信息产业的繁荣发展。

2.2 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公平竞争

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若缺乏明确的规则与标准,市场行为容易陷入混乱,公平竞争的环境也难以保障。标准化正是通过为市场交易设立清晰且统一的规则,从产品质量标准到服务规范,全方位约束市场参与者的行为,确保所有企业都能在同一尺度下展开竞争,维护市场的公平性与有序性。以食品行业为例,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意义重大。在缺乏严格标准的时期,部分企业为追求利润,可能采用劣质原料、违规添加有害物质,生产出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食品,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挤压了合规企业的生存空间。而随着严格食品安全标准的出台与实施,从食品原料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到最终的销售环节,都有了明确的规范与要求。监管部门能够依据标准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严格监督检查,将劣质产品挡在市场之外,保障消费者 “舌尖上的安全”。同时,这也促使企业将精力投入到提升产品品质、优化生产工艺等方面,合规经营、注重品质的企业能够凭借自身优势脱颖而出,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三、标准化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3.1 加速创新扩散,扩大应用范围

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往往面临技术兼容性、市场接受度等多重障碍,而标准化能够有效打破这些壁垒,成为创新扩散的 “催化剂”。以新能源汽车领域为例,早期各车企研发的电池充电技术存在接口、电压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这不仅导致充电桩企业难以大规模布局,也使得消费者在充电过程中面临诸多不便,极大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随着统一的电池充电标准出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得以协同发展。充电桩生产企业依据标准进行规模化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车企也能基于标准优化产品设计,提升用户体验。数据显示,自相关标准推行后,某地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数量在两年内增长了 3 倍,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期增长 2.5倍 ,充分证明标准化加速了创新技术的扩散,扩大了其应用范围,推动产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3.2 引导持续创新,提升创新层次

标准化与创新并非对立关系,相反,标准化是创新的重要导向。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随着市场对产品精度和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精密制造标准也在持续升级。以航空发动机制造为例,早期的制造标准仅要求零部件满足基本的强度和性能指标,而如今的标准已细化到零部件表面粗糙度需达到纳米级、尺寸精度误差控制在微米级以内等严苛要求。

四、标准化优化产业资源配置

4.1 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资源投入

在产业发展进程中,生产效率与资源投入的平衡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与工艺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以建筑行业为例,传统建筑施工模式长期依赖现场浇筑,这种方式不仅受天气变化、人员技能水平差异等因素影响显著,还存在施工周期冗长、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恶劣天气可能导致施工中断,技术不熟练的工人容易造成施工误差,进而增加材料损耗与返工成本。随着装配式建筑标准的全面推行,建筑产业迎来了革命性变革。在标准化的规范下,建筑构件在工厂内依据统一标准和工艺进行预制生产,工厂环境稳定可控,能够避免自然因素干扰,同时生产过程实现流水线作业,工人反复进行同一工序操作,技能熟练度与操作精准度不断提升,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资源投入角度来看,工厂预制生产通过精准的数字化设计与加工技术,能够精确计算和控制原材料用量,相比传统现场施工,有效减少了因测量误差、操作不当等导致的材料浪费。

4.2 精准资源投向,聚焦核心环节

在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如何精准配置有限资源,聚焦核心环节实现突破,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产业标准犹如精准的指挥棒,为企业资源投向指明方向,助力企业集中力量攻克产业发展的核心难题。以半导体产业为例,芯片制造工艺标准始终朝着更高精度、更小纳米制程的方向不断演进,从早期的 90 纳米、65 纳米逐步发展到如今极具挑战性的 5 纳米甚至 3 纳米制程。每一次标准的升级,都对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满足先进芯片制造工艺对光刻技术、蚀刻工艺等核心技术的严苛标准,企业不得不将资金、人才、设备等关键资源进行集中调配与精准投放。在技术研发层面,企业会加大对极紫外光刻(EUV)技术的研发投入,组建由顶尖科研人才组成的专业团队,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关;在设备升级方面,企业会优先购置先进的光刻机、刻蚀机等核心设备,以满足高精度制造需求,而对包装、运输等非核心环节的资源投入则进行合理控制。

五、结论

标准化贯穿于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从构建稳定发展秩序,到助力创新成果落地,再到优化资源配置,全方位驱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在新时代产业变革浪潮中,强化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其驱动作用,是产业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陈墨.以“标准”撬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国产业用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举办[J].纺织服装周刊,2025,(21):20.

[2]李斌,麦程皓.标准化赋能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海南一龄医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医疗健康服务标准化试点路径探索[J].中国标准化,2025,(11):26-31.

[3]袁征,高建忠,张丹丹.标准化推动哈密瓜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J].质量与认 证,2025,(0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