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非遗会展的创新发展路径
方佳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四川省成都市 610103
摘要: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非遗会展面临新机遇与挑战。探讨其创新发展路径,需结合数字技术优势,革新展示方式、拓展传播渠道、优化互动体验。通过融合线上线下资源,提升非遗会展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推动非遗文化在新时代更好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数字经济;非遗会展;创新发展路径
引言: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各行业都在经历数字化变革,非遗会展也不例外。传统会展模式已难以满足当下需求,探寻数字经济背景下非遗会展的创新发展路径,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传播及产业发展意义重大,能为非遗会展注入新活力。
1.数字经济为非遗会展带来的机遇
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非遗会展提供了文化内涵和内容保障,非遗会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提供了展示与共享平台,非遗会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不仅能更好的推动了非遗的发展还能使其得到更切实的保护与传播。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非遗会展的发展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无论是偏远地区独具特色的小众非遗项目,还是广为人知的大型非遗技艺,都能在数字空间中得到展示的机会。这不仅提高了非遗的知名度,也有助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非遗项目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数字化的展示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可以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体验,让他们更直观、更深入地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2.非遗会展创新发展面临的挑战
2.1技术应用难题
非遗会展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创新发展过程中,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着诸多难题。首先,数字技术更新换代迅速,非遗会展要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并非易事。例如,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虽然能为非遗展示带来全新的体验,但这些技术的应用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包括设备采购、软件开发、技术维护等。对于许多非遗会展来说,有限的资金难以支撑如此复杂的技术体系。其次,技术的兼容性也是一个挑战。不同的数字平台和设备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这可能导致非遗展示内容在某些设备上无法正常显示或体验效果大打折扣。再者,技术的操作难度也不容忽视。一些复杂的数字技术需要专业的人员来操作和维护,而在非遗会展领域,专业的技术人员相对匮乏。非遗传承人和工作人员往往缺乏足够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难以熟练运用这些数字技术进行展示和推广。
2.2人才短缺困境
非遗会展的创新发展面临着人才短缺的严峻困境。在数字经济与非遗会展融合的进程中,既懂非遗文化又精通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极度匮乏。一方面,非遗领域的专业人才往往专注于传统的非遗技艺传承和研究,对数字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有限。他们在非遗会展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难以将非遗文化与数字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例如,在利用数字技术进行非遗项目展示时,他们可能无法准确地把握数字技术的特点,从而不能很好地呈现非遗文化的内涵。另一方面,数字技术领域的人才对非遗文化的理解相对浅薄。他们虽然掌握了先进的数字技术,但缺乏对非遗文化独特性和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在进行非遗会展相关的数字项目开发时,容易忽视非遗文化的本质特征,导致最终的产品不能真正体现非遗的文化价值。
2.3文化内涵挖掘不足
非遗会展创新发展中文化内涵挖掘不足是一个显著的问题。非遗文化内涵丰富多样,包含着历史、民俗、艺术等多方面的价值。然而,在当前的非遗会展中,往往只是对非遗项目的表面形式进行展示,而未能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例如,一些非遗会展在展示传统手工艺时,仅仅侧重于展示工艺品的精美外观,而对于手工艺背后所蕴含的制作工艺传承、工匠的精神传承以及当地的民俗文化等深层次的内涵挖掘不够。这使得观众只能看到非遗的外在形式,难以真正理解非遗文化的精髓。再者,随着时代的发展,非遗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但是非遗会展在展示过程中缺乏对这种动态文化内涵的把握。没有将非遗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进行有效的融合和解读,导致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体现不够充分。另外,由于对非遗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入,在进行国际交流展示时,难以将中国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准确地传达给国际观众,影响了非遗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影响力的提升。
3.数字经济背景下非遗会展创新发展路径
3.1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模式
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是非遗会展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在线上方面,要打造功能完善、内容丰富的非遗会展数字平台。这个平台应具备多种展示功能,如高清图片展示、视频播放、3D模型展示等,通过这些数字化的展示方式,全面而细致地呈现非遗项目的各个方面。例如,对于传统的剪纸艺术,可以通过3D模型展示剪纸的立体效果,让观众从不同角度欣赏剪纸的精妙之处。同时,线上平台还应设置互动功能,如观众可以在线提问、与传承人进行实时交流等,增强观众的参与感。此外,利用线上平台开展线上交易,为非遗产品提供销售渠道,促进非遗的产业化发展。而在线下方面,要继续发挥传统线下会展的优势。线下会展能够为观众提供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机会,通过实物展示、现场演示等方式,让观众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
3.2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
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对于非遗会展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从教育层面来看,高校和职业院校应积极开设相关专业或课程。这些专业或课程应将非遗文化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既要教授非遗文化的历史、分类、传承等知识,也要传授数字技术方面的知识,如虚拟现实技术、数字营销技术等。例如,可以开设非遗数字展示技术专业,系统地培养学生如何运用数字技术对非遗项目进行展示。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实践教学为主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项目,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企业也应承担起人才培养的责任。企业可以与高校或职业院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在实习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非遗会展企业的工作要求。
3.3深度挖掘非遗文化内涵
深度挖掘非遗文化内涵是非遗会展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要深入研究非遗文化的历史渊源。每一个非遗项目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入挖掘其历史发展脉络,可以更好地理解非遗文化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例如,对于传统的刺绣工艺,可以追溯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从古代宫廷刺绣到民间刺绣的传承与变化,从中发现刺绣工艺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因素。其次,要注重挖掘非遗文化中的民俗文化内涵。非遗项目往往与当地的民俗文化紧密相连,如传统的节日习俗、婚丧嫁娶习俗等。通过展示非遗项目与民俗文化的关系,可以让观众更全面地了解非遗文化的生态环境。例如,在展示舞龙舞狮这一非遗项目时,可以结合春节等传统节日习俗,讲述舞龙舞狮在节日中的意义和作用。再者,要挖掘非遗文化中的艺术价值。
结束语:数字经济为非遗会展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尽管面临挑战,但通过把握机遇、采取有效创新路径,非遗会展定能实现新突破。未来,应持续探索与实践,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让非遗会展在传承文化、促进交流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璐,张迪.数字经济助力企业创新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4(17):177-179.
[2]沈艳.数字经济下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4(13):160-162.
[3]符颖,魏春娇,刘玥.数字经济与企业创新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2024(13):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