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审计学微课建设与应用研究

作者

谢伊文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湖南省长沙市

摘要:审计学微课建设与应用是提升审计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合理设计微课内容、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制作微课,可使审计学知识以更生动、便捷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在应用方面,微课能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促进自主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同时,对微课建设与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有助于持续优化审计学微课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审计学;微课建设;微课应用

引言:微课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麦克格鲁教授开发了“一分钟有机化学课程”并广受欢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审计学作为一门专业性强、实践要求高的学科,其教学面临着知识更新快、案例复杂等挑战。开展审计学微课建设与应用研究,能够为审计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提升审计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审计学微课建设

1.1建设目标与原则

审计学微课建设的目标旨在通过短小精悍的视频课程,高效地向学生传递审计学知识。其遵循的原则至关重要。首先,要坚持科学性原则,确保微课内容准确无误,符合审计学的专业规范。其次是系统性原则,微课虽短,但应是整个审计学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再者,要注重实用性原则,所传授的知识要能够在实际的审计工作和学习情境中得以应用,切实满足学生对审计知识的掌握需求。

1.2内容设计与规划

在内容设计与规划方面,需要精心布局。对于审计学微课而言,应涵盖审计的基本概念,如审计的定义、职能和分类等基础内容,这是学生理解审计学的基石。然后,深入到审计流程,从审计计划的制定,到审计证据的收集、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再到最终审计报告的出具,每一个环节都要详细阐述。同时,还应融入实际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审计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审计理论知识,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技术实现与制作

技术实现与制作是审计学微课建设的关键环节。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录制设备,高清摄像头或者录屏软件,以确保视频画面的清晰和稳定。在音频方面,要使用专业的麦克风,避免杂音干扰。在制作过程中,要运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剪辑,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顺序,添加必要的字幕,方便学生观看。动画效果和图表的运用也不可或缺,例如通过动画展示审计流程的动态过程,用图表来呈现审计数据的关系,从而增强微课的趣味性和可视化效果。

2.审计学微课应用

2.1教学模式与策略

在审计学微课的应用中,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传统的审计学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微课的出现为改变这种局面提供了契机。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等创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提前录制好审计学相关的微课视频,如审计流程、审计证据收集等内容,然后让学生在课前自主观看学习。课堂上则转变为学生提问、讨论以及教师答疑解惑、进行实践案例分析的场所。这样的教学策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对审计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还可以结合线上学习平台,设置一些互动环节,如在线测试、小组讨论区等,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审计学知识。

2.2学习者需求与反馈

了解学习者的需求与获取他们的反馈是审计学微课有效应用的关键。对于学习者而言,他们希望微课内容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审计学微课中,学生更倾向于看到实际的审计案例分析,例如大型企业的年度审计过程是如何展开的,审计人员如何发现财务报表中的舞弊行为等。此外,微课的讲解方式也很重要,要简洁明了,避免过于复杂的理论堆砌。从反馈角度来看,学生可能会对微课的时长、画面质量、语音清晰度等方面提出意见。例如,如果微课时长过长,学生可能会失去耐心;画面质量差会影响学习体验;语音不清晰则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内容。通过收集这些需求和反馈,能够不断调整审计学微课的制作和应用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2.3应用效果评估

对审计学微课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是持续改进的基础。首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成绩方面进行评估。通过对比学生在使用微课前后审计学课程的考试成绩,观察成绩是否有显著提高。如果成绩得到明显提升,说明微课在知识传授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其次,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者课堂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审计学学习的兴趣是否因为微课的应用而增加。例如,学生是否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是否更乐于完成课后作业等。再者,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是评估的关键。审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观察学生在实际审计模拟操作中的表现,如能否准确编制审计计划、能否有效收集审计证据等,以此来判断微课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3.审计学微课建设与应用的优化策略

3.1基于评估结果的改进

基于审计学微课应用效果的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是提升微课质量的有效途径。如果评估发现学生在某些审计学知识点上的掌握程度仍然较低,例如审计风险评估部分,那么在微课内容制作时就需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强化。可以增加更多实际案例来详细解释审计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流程,或者采用动画演示等更直观的方式进行讲解。若发现学生对微课的互动性参与度不高,就需要优化线上学习平台的互动功能。例如,增加更多有趣的测试题目类型,像情景模拟题,让学生在互动中更好地理解审计学知识。同时,根据学生反馈的微课时长问题,如果过长就对内容进行精简,突出重点知识,确保每个微课都能在较短时间内传达关键信息。

3.2资源整合与共享

资源整合与共享在审计学微课建设与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要整合内部资源,将不同教师制作的审计学微课进行筛选和整理,去除重复内容,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微课资源库。另一方面,要加强外部资源的引进,与其他高校或专业机构合作,共享优质的审计学微课资源。通过资源整合与共享,可以丰富微课的内容,提高微课的质量,为更多的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

3.3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展望审计学微课的未来发展趋势,智能化将是一个重要方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微课可能会具备智能辅导功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也有望应用于审计学微课,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审计工作场景,提高学习的真实感。此外,随着在线教育的不断发展,审计学微课将更加注重跨地区、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为全球的审计学学习者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

结语:审计学微课建设与应用研究对于推动审计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价值。通过科学合理的建设和有效的应用,能够提升审计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未来,应不断总结经验,持续优化微课资源,加强资源整合与共享,适应时代发展和审计学教学的新需求,为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专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翼恒,张丽君,赵凌云.“新文科”建设下审计学课程的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23,46(03):136-140.

[2]孙文.微课视角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内部审计学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3,26(11):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