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阿吉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关键所在,其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从社会环境层面来看,多元文化的冲击、社会舆论的导向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个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个体自身的认知水平、价值观念和心理状态也起着重要作用。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教育者的素质等教育自身因素同样不可忽视。深入分析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影响因素;实效性
引言: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力的研宄,既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个体正确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其认同程度参差不齐。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影响因素,能够更好地把握教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提高教育质量。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社会环境因素
1.1文化多元性的影响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文化多元性日益凸显。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相互碰撞交流。一方面,丰富的文化元素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素材和视野。但另一方面,文化多元性也带来了挑战。多元文化中的某些与主流思想政治观念相悖的因素,容易使受教育者产生困惑。一些外来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等观念可能冲击传统的集体主义等思想,削弱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影响受教育者对主流价值观的接受。
1.2社会舆论导向的作用
社会舆论导向在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积极的社会舆论能够营造良好的氛围,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与接受。当社会舆论大力弘扬正能量、宣传正面的思想政治理念时,人们在这种舆论环境的耳濡目染下,更容易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认同感。例如,对时代楷模、英雄人物事迹的广泛宣传,能激发人们内心的崇敬和效仿之情,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深入民心。相反,不良的社会舆论则可能起到反作用。如果网络上充斥着负面、虚假的信息,会干扰人们对正确思想政治观念的判断,降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信任与认同。
1.3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冲击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价值观发生着深刻的变迁。这种变迁对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带来了冲击。传统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面临着重新审视和调整。例如,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时代,人们对财富、成功的定义发生了改变。新的价值观如创新、竞争意识不断涌现,而一些传统的艰苦奋斗、奉献等价值观在部分人群中有所淡化。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如何协调新旧价值观、在变迁中保持教育有效性的难题。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与时俱进地应对价值观变迁,就难以获得受教育者的认同,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2.个体因素
2.1认知水平的制约
个体的认知水平对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有着显著的制约作用。认知水平包括知识储备、思维能力等方面。如果一个人知识储备不足,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理论、概念难以理解。例如,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复杂哲学思想,缺乏基本哲学知识的人可能无法深入领会其内涵,从而难以产生认同。思维能力的差异也影响认同程度。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可能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如果教育内容不能很好地回应他们的疑问,就会降低认同度;而思维简单的人可能只是表面接受,缺乏深度的认同。另外,个体的认知结构也很关键。如果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关联性,新知识难以纳入其中,认同也会受阻。
2.2价值观念的差异
个体价值观念的差异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重要因素。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追求。有些人注重个人利益的实现,而有些人则更强调社会责任。当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价值观与个体原有的价值观念不一致时,就可能产生抵触情绪。例如,对于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那些高度自我中心的人可能会觉得难以接受。而且,不同家庭背景、社会经历所形成的价值观念也各不相同,这使得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面对不同个体时面临着如何协调差异、达成认同的挑战。价值观念还受地域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域可能孕育出不同价值倾向,宗教信仰也会左右价值判断,加大协调难度。
2.3心理状态的影响
个体的心理状态对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有影响。积极的心理状态如乐观、自信等有助于个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这种状态下,人们更愿意开放心态去学习和吸收新的思想观念。相反,消极的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等可能阻碍认同。处于焦虑状态的人可能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内容产生怀疑,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接受中。而且,个体的心理防御机制也会起作用,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触动了个体内心的敏感区域,心理防御机制可能会拒绝接受,从而影响认同。
3.教育自身因素
3.1教育内容的合理性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临着新要求和新问题,尤其是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安全要加强防范。教育内容的合理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认同的关键。合理的教育内容应当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系统性。科学性要求内容准确无误,基于客观事实和科学理论。如果教育内容存在错误或模糊之处,必然会影响认同。时代性意味着教育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反映当代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例如,在当前科技创新快速发展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融入科技创新相关的价值观教育。系统性则要求内容有完整的结构,各部分之间逻辑连贯,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全面、深入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从而提高认同度。
3.2教育方法的有效性
教育方法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有效的教育方法应当多样化、灵活性和互动性。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可以满足不同受教育者的学习风格。例如,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还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实地参观、小组讨论等方法。灵活性则要求根据不同的教育场景、教育对象调整方法。面对年轻一代,可能需要运用更多的新媒体手段进行教育。互动性能够增强受教育者的参与感,如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互动,让受教育者在互动中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提高认同感。
3.3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性
教育者素质在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根本,只有教育者自身坚定地信仰并践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以言传身教影响受教育者。同时,教育者的专业知识素质影响教学效果。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复杂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的教学能力素质也不可或缺,包括良好的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等。优秀的教育者能够营造积极的教育氛围,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
结语: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且相互关联。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个体的多样性以及教育自身的特点都对认同程度产生着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应全面考虑这些因素,优化社会环境,关注个体差异,改进教育方法和提升教育者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叶方兴.论“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分析中的关系向度[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4(06):35-40+130.
[2]李晓跃,尹明柴.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研究述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24):87-8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