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力工程管理创新与实践

作者

王赫 王鑫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河南省郑州市

摘要:物联网技术为电力工程管理带来新契机。通过物联网可实现电力设备实时监测、数据高效传输与精准分析,推动管理模式变革。从设备管理到施工调度,物联网助力提升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安全性,为电力工程管理创新与实践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电力工程管理;创新实践

引言:随着科技进步,物联网技术在各领域广泛应用。电力工程管理面临提升效率、保障安全等挑战,物联网技术的融入为解决这些问题带来新途径。其强大的数据采集、传输与处理能力,能优化管理流程,挖掘管理潜力,值得深入研究与实践。

1.物联网技术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基础

物联网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电力工程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应用基础。在电力工程领域,物联网通过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协同工作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感知层,各种传感器被广泛部署。例如,在电力设备上安装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像变电站中的变压器,温度传感器可以精确地监测其油温变化,一旦温度超出正常范围,就能够及时预警。这是因为变压器油温过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如绝缘老化加速、甚至可能导致短路故障。同时,智能电表也是感知层的重要设备,它能够准确计量用户的用电量,为电力企业的运营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力工程管理创新策略

2.1设备管理创新模式

传统的电力设备管理模式往往依赖于定期巡检和事后维修,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设备管理创新模式则具有显著的优势。物联网技术使得设备管理实现了实时监控与动态管理。每一个电力设备都被赋予了一个唯一的标识,如同设备的“身份证”。借助传感器网络,设备的运行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可以被持续地采集并传输到管理系统中。以发电机组为例,通过对其振动、转速、油温等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管理系统能够构建设备的运行状态模型。一旦设备运行状态偏离正常模型,系统就能及时发出警报。这种创新模式还实现了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设备的采购阶段开始,就可以将设备的基本信息录入物联网管理系统,包括设备的型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在设备的安装调试过程中,系统可以记录相关的技术参数和安装情况。在设备运行期间,除了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外,还可以根据设备的运行数据对设备的剩余寿命进行预测。当设备接近使用寿命末期时,系统可以提前提示更换设备或者进行大规模的检修,避免设备突发故障导致的电力供应中断。

2.2施工调度优化方案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施工调度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物联网技术为施工调度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首先,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施工现场的全面感知。通过在施工现场部署各类传感器,如环境传感器、人员定位传感器、设备状态传感器等,可以实时获取施工现场的环境信息、人员分布情况以及施工设备的工作状态。人员定位传感器可以精确掌握施工人员的位置,防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同时也有助于合理安排人员的工作任务。其次,基于物联网的大数据分析为施工调度提供了决策依据。通过对大量施工现场数据的分析,可以找出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路径和瓶颈环节。

2.3安全管理新举措

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物联网技术为安全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新的举措。在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智能安防系统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例如,安装高清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设备,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监控网络。高清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控施工现场的各个角落,发现违规操作、安全隐患等情况。红外传感器可以检测人员是否进入危险区域,如高压带电区域的禁区范围,一旦有人非法闯入,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物联网技术还能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安全状态监测。通过在设备上安装专门的安全监测传感器,如绝缘监测传感器、泄漏电流传感器等,可以实时掌握设备的安全状况。以电力电缆为例,绝缘监测传感器可以检测电缆的绝缘性能,当绝缘性能下降时,可能是电缆出现了破损或者老化,系统会及时预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者更换,防止因电缆故障引发的触电事故或者火灾事故。

3.物联网技术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实践成效

3.1效率提升表现

物联网技术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带来了显著的效率提升。在设备管理方面,由于实现了实时监控和远程管理,设备故障的检测和处理时间大大缩短。以前,设备故障往往需要人工巡检才能发现,而巡检周期可能较长,一旦设备出现故障,从发现故障到维修人员到达现场进行维修,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现在,通过物联网技术,设备故障可以实时报警,维修人员可以远程初步判断故障原因,携带相应的工具和备件及时到达现场进行维修,减少了设备的停机时间。例如,在一个大型变电站中,一台关键设备出现故障,物联网系统及时报警,维修人员通过远程监控数据初步判断为某个模块故障,携带该模块备件到达现场后迅速更换,设备很快恢复运行,整个过程比传统方式节省了数小时甚至数天的时间。

3.2成本降低成果

物联网技术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为成本降低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设备管理方面,物联网技术实现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有助于降低设备的运维成本。通过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剩余寿命的预测,可以合理安排设备的维护和检修计划。避免了过度维修和不必要的设备更换,减少了设备维修费用和设备更新成本。例如,对于一些昂贵的电力设备,如大型发电机组,如果按照传统的定期检修方式,可能会进行一些不必要的部件更换。而通过物联网技术的预测性维护,只有在真正需要更换部件时才进行更换,大大节省了维修成本。在施工管理方面,施工调度的优化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的施工资源动态调配,避免了设备和材料的积压和闲置。

3.3安全保障效果

物联网技术为电力工程管理提供了强大的安全保障。在设备安全方面,物联网技术的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发现设备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例如,对于电力变压器,通过对油温、绝缘性能等参数的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避免了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这种预防性的安全管理方式,大大降低了设备故障导致的停电事故和人员伤亡风险。在施工现场安全方面,智能安防系统和人员安全管理措施有效地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现场的高清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等设备,能够及时发现安全违规行为和危险情况并发出警报。同时,对施工人员的个性化安全教育和实时安全提示,提高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率。

结束语:物联网技术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创新与实践已取得一定成效。未来,需持续探索其深度应用,不断优化管理策略,以适应电力行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发挥物联网优势,提升电力工程管理水平,为电力事业的稳定、高效发展注入新动力。

参考文献

[1]张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力工程管理创新与实践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8):193-194.

[2]李晓峰.物联网技术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与前景[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9,17(08):60-65.

[3]王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力工程管理策略分析[J].科技视界,2021(15):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