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户外自然游戏对3- 6 岁幼儿观察力与探究能力的影响研究

作者

李微

江苏省昆山市陆家镇菉溪幼儿园

引言

3-6 岁是幼儿观察力与探究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能力培养对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具有奠基作用。户外自然环境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花草树木、昆虫鸟兽、山石水土等自然元素,为幼儿提供了多元的感知与探索对象。户外自然游戏作为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自主开展的游戏活动,区别于室内结构化游戏,更能激发幼儿的自主意识与探索欲望。

一、户外自然游戏对3-6 岁幼儿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顺应3-6 岁幼儿身心发展的天性需求

3-6 岁幼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天性好动且对自然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倾向于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与实际操作认识世界。户外自然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与丰富的自然素材,幼儿可在奔跑、触摸、观察中释放天性,满足其好动、好奇的心理需求。同时,自然环境的动态性与多样性,能持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使幼儿主动观察、积极探究,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高度契合,为观察力与探究能力的自然发展提供适宜土壤。

(二)弥补传统室内教育活动的能力培养局限

传统室内教育活动受空间、材料等因素限制,多以教师主导的结构化活动为主,幼儿的观察对象较为单一、探究行为易受约束,难以充分激发幼儿的自主观察与深度探究意识。户外自然游戏则打破了室内环境的局限,自然环境中不断变化的景物(如季节更替中的植物变化、天气变化中的自然现象)、多样的生命形态(如昆虫的活动、鸟类的习性),为幼儿提供了更丰富的观察素材与更自由的探究空间。幼儿可根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观察对象与探究方式,有效弥补室内活动在能力培养中的不足,推动观察力与探究能力更全面发展。

(三)奠定3-6 岁幼儿终身学习的能力基础

观察力是幼儿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基础能力,探究能力则是幼儿主动解决问题、建构知识的核心能力,这两项能力是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支撑。户外自然游戏中,幼儿在观察花草生长、探究昆虫生活习性、发现自然现象规律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观察的方法(如有序观察、对比观察)、形成探究的思维(如提出问题、尝试解决),这些能力与思维方式会迁移到后续的学习与生活中,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任务与社会生活,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能力基础。

二、户外自然游戏对3-6 岁幼儿观察力与探究能力的影响机制

(一)丰富的自然素材激发幼儿观察的主动性

户外自然环境中,色彩各异的花朵、形态不同的树叶、动态变化的云朵、活动的小动物等,构成了丰富多样的观察对象。这些自然素材具有直观性、生动性与趣味性,能快速吸引 3-6 岁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与室内固定的玩具、教具相比,自然素材的独特性与变化性,会促使幼儿主动靠近、仔细查看,甚至通过触摸、闻嗅等多感官参与观察,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观察专注力、观察细致度会逐步提升,观察的主动性也会不断增强。

(二)开放的游戏过程推动幼儿探究能力深化

户外自然游戏没有固定的玩法与结果,属于开放型游戏,这种开放性为幼儿的探究行为提供了充足空间。在游戏中,幼儿会遇到各种未知问题(如“ 为什么树叶会变黄掉落” “ 蚂蚁如何搬运食物” ),这些问题会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幼儿会通过自主尝试(如翻看落叶寻找原因、跟踪蚂蚁观察路径)、同伴交流(如讨论问题答案、分享探究发现)、反复验证(如多次观察不同树木的落叶情况)等方式开展探究活动,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的探究思路会更清晰、探究方法会更灵活,探究能力得到逐步深化。

(三)自然环境的动态性促进幼儿能力持续发展

户外自然环境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季节更替会带来植物的生长与凋零、动物的迁徙与活动变化,天气变化会引发温度、风力、降水等自然现象的改变。这种动态性使得幼儿每次参与户外自然游戏时,都会遇到新的观察对象与探究问题,避免了因观察对象固定、探究内容重复导致的兴趣下降。幼儿需要持续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观察重点与探究方向,在长期、持续的观察与探究中,观察力的敏锐度、探究能力的深度与广度会得到持续提升,形成能力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优化户外自然游戏以培养幼儿能力的实践策略

(一)科学创设户外自然游戏环境

创设适宜的户外自然游戏环境是发挥其能力培养作用的前提。幼儿园应结合场地条件,打造多样化的自然游戏区域,如种植区(种植蔬菜、花卉)、养殖区(饲养小型动物如兔子、金鱼)、自然探索区(设置沙池、水池、岩石堆)等,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观察与探究场景。同时,注重保留自然环境的原生性,避免过度人工修饰,让幼儿能接触到真实的自然事物,如保留草地中的野花、树干上的苔藓等,为幼儿提供更真实、多样的观察与探究素材。

(二)合理设计户外自然游戏活动

在户外自然游戏活动设计中,应坚持“ 幼儿为主、教师引导” 的原则,兼顾游戏的趣味性与能力培养目标。根据 3-6 岁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能力水平,设计分层化的游戏活动,如针对 3-4 岁幼儿,设计“ 寻找相同形状的树叶” “ 观察蝴蝶翅膀颜色” 等以基础观察为主的游戏;针对5-6 岁幼儿,设计“ 探究植物向光生长” “ 观察雨水对土壤的影响” 等以深度探究为主的游戏。同时,鼓励幼儿参与游戏设计,让幼儿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自然事物提出游戏想法,教师再结合能力培养目标进行优化,提升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强化教师在游戏中的引导与支持

教师在户外自然游戏中扮演着引导者与支持者的角色,其专业引导能有效提升游戏对幼儿能力培养的效果。游戏前,教师可通过提问(如“ 今天我们去花园能发现什么新变化” )激发幼儿的观察与探究兴趣,帮助幼儿明确游戏中的观察与探究方向;游戏中,教师要巡回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当幼儿观察不够细致时,通过启发式提问(如“ 你再看看这片叶子的边缘和其他叶子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幼儿深入观察;当幼儿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如提供放大镜、记录表等工具),帮助幼儿突破难点。游戏后,组织幼儿分享观察发现与探究过程,引导幼儿梳理观察结果、总结探究经验,进一步巩固观察与探究能力的发展成果。

结束语

户外自然游戏作为 3-6 岁幼儿接触自然、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对幼儿观察力与探究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能顺应幼儿身心发展天性、弥补传统教育局限,还能为幼儿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通过科学创设自然游戏环境、合理设计游戏活动、强化教师引导支持,可充分发挥户外自然游戏的能力培养价值,助力幼儿观察力与探究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夏雯婷.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的创新实践[J].新班主任,2025,(23):30-31.

[2]郑燕霞.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的价值及优化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5,11(22):13-15.

[3]刘梦雪,陈玉,从凤.自然环境下幼儿园开展户外自主游戏的策略探究[J].求知导刊,2025,(18):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