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思政学科教学的有效方法探索

作者

钟雨琪 郑周颖 曾昭艳 李竹云 杨把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省兴义市

摘要:探索高中思政学科教学有效方法对提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从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评价优化等方面入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与实效性,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中思政;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引言:高中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塑造。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教学方法已难以满足教学需求,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成为当务之急,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意义重大。

1.教学理念革新

在高中思政学科教学中,教学理念的革新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基础。思想政治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注重学生的上层建筑培养,对学生进行精神层面的引导和教育。例如,在案例学习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生成自己独特的体验。这样,人性化的文本价值就能够得到体现。这意味着教学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个体差异。教师不能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成为学生思想成长的引导者。例如,要从社会热点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运用思政学科的知识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思政学科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这样的理念革新,激发学生对思政学科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2.教学手段运用

2.1引入信息化教学工具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信息化教学工具引入高中思政教学成为必然趋势。信息化教学工具能够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例如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元素整合在一起,生动地呈现思政教学内容。像在讲解历史事件时,播放相关的纪录片片段,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当时的情境,加深对历史意义的理解。在线教学平台也为思政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教师可以上传教学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在线交流讨论,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和效率。

2.2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高中思政学科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实践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学生置身于革命先辈们奋斗过的地方,他们能亲身感受到革命精神的伟大力量。开展社会调查也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如针对当前的社会公平问题,让学生深入社区进行调查,了解不同群体对社会公平的看法,然后运用思政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实践教学活动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使命。

2.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在高中思政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在小组中,学生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可以就思政学科的某一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小组成员可以分享自己身边践行价值观的事例,共同探讨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分工,相互配合。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教学评价优化

3.1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在高中思政学科教学中,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往往侧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方式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在思政学科学习中的综合表现。多元化评价体系则涵盖了多个维度。首先,知识掌握程度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方面。通过定期的测验、考试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如政治制度、经济原理、哲学思想等的理解和记忆。但这绝不是唯一的维度。学生的能力发展也应纳入评价体系,例如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分析思政案例时能否条理清晰地阐述观点,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推理;还有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参与社会调研后撰写报告的能力,在模拟政治活动中的组织与协调能力等。此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同样不可或缺。思政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要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课外拓展活动中的态度表现,看他们是否积极参与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等话题的讨论,是否表现出对国家政策、社会发展的关心和认同。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方面进行评价,包括课堂上的专注度、课后作业的完成认真程度等。

3.2注重过程性评价反馈

高中思政学科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性评价反馈具有深远意义。过程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表现,而不仅仅是最终的学习成果。从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来看,在预习阶段就可以进行评价反馈。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预习任务,如阅读思政教材的某个章节并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者对某个概念的初步理解,通过查看学生的预习作业,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兴趣点,进而对教学内容和方法做出适当调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留意学生的反应。例如,学生在课堂提问环节的表现,是积极思考踊跃回答,还是畏缩不前;回答问题的质量如何,是能够准确回答,还是存在概念混淆等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即时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对于学生普遍理解困难的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小组讨论也是思政课堂常见的教学形式,教师要观察每个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发言内容的深度和创新性等,这有助于发现学生在团队协作和知识运用方面的能力。

3.3强化评价结果的应用

强化评价结果在高中思政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评价结果一旦得出,如果只是简单地记录分数或者等级而不加以有效利用,那么评价就失去了其大部分意义。首先,对于教师而言,评价结果能够为教学内容的调整提供依据。如果在多元化评价体系下发现学生在某个思政理论知识板块,如国际关系相关知识的理解上存在普遍的薄弱环节,教师就可以在后续的教学中增加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补充更多的案例或者时事材料进行详细讲解。在教学方法方面,若发现学生在参与课堂互动时积极性不高,评价结果显示可能是小组讨论的组织形式不够合理,教师就可以尝试改变分组方式或者讨论规则。同时,评价结果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每个学生的评价结果都有其独特之处,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差异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制定专门的辅导计划,如针对在思政论文写作中逻辑不清晰的学生,安排一对一的逻辑思维训练。对于学生来说,评价结果能让他们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看到自己在知识、能力、态度等各个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

结束语:探索高中思政学科教学的有效方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革新教学理念、运用多样教学手段和优化教学评价,能不断提升思政教学质量,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受益的课程,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戴璐璐.高中思政学科教学中学生终生学习意识的培养[J].2021(12):3-4..

[2]黄启成.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培养开拓进取思维[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八).2019(13):34-35.

[3]张向红.高中思政学科核心素养课堂培育的困境与突围[J].教学与管理,2021(5):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