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党建引领工匠精神培养,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

蒙开俊

长沙环球职业中专学校

摘要: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民办学校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坚持党的领导并以党建为引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工匠精神培养,不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此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键词:党建引领;工匠精神;教育发展

引言

党建作为民办学校发展的“红色引擎”是推动学校全面进步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需深刻领会并全面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将党的建设深度融合于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与细节之中,确保党的指导思想在学校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

一、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开展,铸就坚强战斗堡垒

致力于完善党组织架构体系这是确保党组织在学校中政治核心地位的基础性工作。通过细致规划与周密部署来实现“应建必建”的目标并确保党组织在学校各层级、各领域实现全面覆盖以此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这不仅强化了党的组织优势更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强化政治引领是激发学校师生党员精神动力与使命担当的重要途径。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丰富多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形式来深入开展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活动并引导师生党员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认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并坚定不移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并确保学校发展方向始终与党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同频共振[1]。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鼓励广大党员教师在教学一线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以高尚的师德师风、精湛的教学技艺、严谨的科研态度、高效的管理水平为学生成长成才树立榜样并用实际行动诠释党的初心和使命。通过党员的示范引领来激发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奋发有为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此推动民办学校不断迈上新的发展阶段。

二、培育学校精神文化,厚植工匠精神土壤

在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不仅是对制造业的呼唤更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崭新使命与追求,它犹如一股清泉为提升教育质量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在活力。民办学校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紧密依托党建工作的引领并深入挖掘培育契合自身发展特色的精神文化土壤,巧妙地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以构建起一座座精神灯塔。具体而言这要求学校首先要营造一个充满尊重与敬仰技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成为师生的共同信念。通过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技能大赛来搭建起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并让师生在激烈的竞争中磨砺技艺,同时辅以工匠精神主题讲座并深入阐述其内涵与价值,点燃师生内心对专业技能的无限热爱与不懈追求。进一步地学校应将工匠精神的精髓贯穿于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并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项目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更锻炼了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使学习成为一种主动探索、精益求精的旅程。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也为他们未来步入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学校应积极引导教师以工匠之心投身于教育事业并将每一次授课、每一次辅导都视为一次精雕细琢的艺术创作,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与情怀。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和同行者,他们的敬业态度、专业精神乃至每一个细微的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2]。因此通过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评价机制,表彰先进典型来激励全体教师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此共同营造一个风清气正、追求卓越的教育环境,让工匠精神在民办学校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展现党建引领新成效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党建工作的核心使命与最终目标要求民办学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探索与实践并以创新驱动教育发展新路径。具体而言民办学校应着眼于教育资源的均衡与优化配置,通过政府支持、社会捐赠及自身努力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并加大对教育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包括但不限于建设智能化教学系统、更新教学设备、优化校园环境等以现代化手段提升教育教学设施的科技含量与实用性,为师生创造更加高效、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民办学校需紧跟时代步伐并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并实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这包括但不限于课程体系的重构,强化跨学科融合教学以及引入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先进教学方法。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得到充分关注与培养,有效提升其综合素质与竞争力。再者,加强家校合作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民办学校应建立健全家校沟通机制通过定期家长会、家访、家校联系平台等多种形式来增强家校之间的互信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心理健康及行为习惯养成以此形成教育合力。同时鼓励学生及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过程并提高学校教育的透明度和民主性来营造和谐共育的良好氛围。最后强化社会责任担当是民办学校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学校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开展支教扶贫、科技普及、文化传承等志愿服务项目,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来拓展学校影响力,展现民办学校作为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形象,赢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可与支持。

四、坚持党建融入内涵建设,彰显党建独特优势

将党建工作与内涵建设深度融合能够转化党的引领力量为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驱动力进而展现学校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的独到之处。在推进改革与发展规划时,学校必须将党建工作纳入其中,保证两者相互协调、同步推进。此举将确保党组织在学校重大决策、监督以及执行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通过加强党建工作,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效率,进而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切实转化为学校治理的效能。通过精心构建文化育人的整体框架,学校应当将知识教育、价值观引导以及技术技能培养融为一体。同时,积极倡导尊崇劳动、重视技能与创造力的新风尚,将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深刻融入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大学精神以及校风校训中。这将有助于营造一个激励每个人努力成长、展现才华的优越环境[3]。最后,学校必须探索党建工作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间的新型融合模式。通过强化组织体系建设,提升组织凝聚力,实现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的相互融合与共同进步。同时,要把握东西部职业教育协同发展以及西部职教基地建设等重大机遇,全面推进职业高校“双高”计划,重点关注“订单式”人才培养路径、“校企联合”育人模式以及“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从而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思想和组织支撑。

结语

党建引领工匠精神的培养,无疑是推动民办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必须坚定不移地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行动指南,持续强化党的建设在民办学校中的核心地位。通过这样做,能够进一步培育和提升学校的精神文化内涵,从而真正实现人民所期待与满意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鹏飞,高巍.浅析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引领力提升[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01):35-38.

[2]韩旭.新形势下工匠精神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融合路径[J].办公室业务,2021,(17):29-30.

[3]庞艳华,张婉英.以“工匠精神”引领新工科人才培养[J].营销界,2020,(37):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