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苏虹宇
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吉林通化 135000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正处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交汇期。怎样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是摆在高职院校前面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素养培养策略的提出,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知识-技能-素质”三维模型,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能力素养;培养策略
在数字经济时代,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深度实施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职业素养已成为支撑技术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能。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育的场所,特别要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作为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备较强综合素质的技能复合型人才,为更好的顺应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充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就显然尤为关键了,而这也是促进学校发展并且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
1. 产教融合实践需深化创新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实践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校企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双方合作深度和广度有限,难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其次,产教融合项目设计不够科学,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此外,产教融合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产教融合的实效性。
2.职业意识不强
高职院校在为社会输送人才时,是具有明显的指向性的,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应考虑到其作为学生和将来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从而形成 较强的职业意 识,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们更加准确的理解职业态度、工作岗位以及职业目标等内容。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职业意识非常差,在对待平时的一些实训课程时也缺乏积极性,这就导致了他们根本不了解将来所从事职业的规范和要求,在校期间也无法真实的体验到将来的工作内容。在校期间无法深入的理解其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内容和要求,那么在其走上岗位面对一些困难和挑战时,就无法及时的调整心态,也就无法妥善的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和现象。高职院校有些专业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即便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了职业素养内容,内容也较肤浅,没有结合学生的现状及市场需求,在较大程度上弱化了职业素养培育效果,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
3.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
教学考评不仅能够检验学生近期的学习成果,还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只注重结果评价,忽略了过程评价,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考评体系过于重视学生的专业成绩和专业技能,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考评不够重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进程,弱化了职业素养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就业的积极推动作用。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策略
1.采用恰当的方法
在新时期的教育变革进程中,各种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逐步运用到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活动中,给学生职业素质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前提保障。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和个性特征,并且依照当下学生专业的实际发展现状,采用恰当方法,在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内容,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让学生深切感受职业素养对其未来就业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例如,对于酒店专业而言,让学生到合作酒店实习,让他们在真实的岗位上实践锻炼,提升其专业能力,强化其职业素养。
2.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
学生的职业意识对于其职业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育。例如,在汽车保养和营销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元化的职业场景,让学生感受企业的运行模式,了解岗位职责,以培养巩固学生的职业意识。学生在汽车营销岗位,要了解客户的需要、喜好及经济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客户推荐合适的车源。在此过程中,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其中涵盖了亲切的态度、适宜的礼仪及诚恳的交谈,以达到最终成交的目的。
3.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应依照学生的学习特性和专业知识学习现状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做出全面的评价,从而强化学生专业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例如,学生互评模式,能够让学生站在平等的地位与其他学生互动,了解其他同学学习情况,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加以完善和改进。在学生之间的互评中,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考核评价,以此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让学生在全面考评中感受到职业素养对其未来就业和发展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作为给社会各个领域提供人才的重要场所,在强化学生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同时,也需要重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以及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策略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并且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对其未来的发展情况也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的,面对着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较差的现状,政府、学校和家庭三方应共同努力,将培训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工作的重点,同时应建立一个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从而确保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出具备较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渗透职业素养有关知识,采用恰当方法,优化考核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从而为学生未来的顺利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斌,钟庆文. 高职院校新教师职业素养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 36) : 30.
[2]冯飞,张超. 职业素养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机制研 究 [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0 ( 4) : 37.
[3]燕来敏. 职业素养在高职医药类专业化学教学过程中的融合 [J]. 课程教育研究,2018( 48) : 154.
[4]陈楚瑞,戴馥心.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育与 职业素养提升策略[J]. 肇庆学院学报,2018, 39( 6) : 81.
[5]包永华. 基于“工匠精神”视角的高职食品检测人才职业素养培养路 径研究[J]. 农产品加工,2017( 24) : 71.
[6]周建良,肖美英,肖润花.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内涵体系构建 [J].经营管理者,2018(6).
基金项目: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项目2024MKZY01《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