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作者

汪飞虎

驻马店市第三高级中学

摘  要:在“课程思政”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日益丰富的背景下,针对当前高中的德育情况,要通过提高班主任思政意识和德育水平、推动构建班主任与各学科的思政教育协同机制、加强班级德育教育文化建设、创新性地利用各方面优质资源、增强德育教育针对性、健全德育评价体系等策略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促进“课程思政”的进一步展开。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一、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对于课程思政的意义

在高中教学阶段,班主任是课程思政在高中课堂上能够实施的重要角色。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要想让学生很好地适应和真正融入到“课程思政”的氛围中去,要提高其综合素质,班主任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引领作用就是不可或缺的,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

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对课程思政有着重要意义,班主任工作可促进课程思政的落实与深化,通过与各科教师的沟通,发挥课程思政推进的协同效应,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增强课程思政的系统效应。

二、当前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的普及,学生的心理状况、思想观念等都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带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这些变化都对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提出来更高的要求。从“课程思政”的视角来看,在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中,还存在德育意识不强、自身德育水平不高,没有与任课教师的课程思政充分融合,班级缺乏相关文化建设,德育工作方式缺乏创新,没有充分关注学生个体,缺乏完善的评估反馈体制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班主任德育教育的进行、影响着课程思政的推进,也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新挑战,班主任需要结合课程思政的背景,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工作策略。

三、推动课程思政的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一)增强课程思政意识,提升自身德育水平

高中班主任要想有效地促进课程思政工作的展开,就要增强自身的课程思政意识,反思平时工作中是否重视课程思政的开展。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班主任要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将德育工作与课程思政的推进相融合。

高中班主任也要意识到自己所任教的教育学段的特征,从高中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将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促进课程思政的开展作为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结合,增强协同效应,为各科教师在各自科目中进行思政内容的教育提供推力和帮助。

班主任提升自身的德育理论学习也必要的。提升课程思政意识,增强自身的德育理论学习,提高自己进行德育教育的能力才能确保课程思政在学生中得到落实和深化,才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全面发展。

(二)促进各科教师交流合作,构建思政教育协同机制

各个学科进行思政教育是有一定独立性的,而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具有综合性、基础性。“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起着导师作用,并负有协调本班各科的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教育的作用。”1班主任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促进各科教师的交流合作、联系沟通,使各科教师能够增强对各自学科的认识,主动探索本学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而有意识地在各自的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具体实施中,可通过召开任课教师交流会来交流自身在本学科以及班主任工作中关于思政和德育的心得体会,经验方法,也可针对班情学情进行讨论分析,以因材施教,制定适合班情学情的思政教育策略,和各科教师一起尝试建立反馈、评价机制,定期对学生思政和德育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融合及其与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融合,为各科教师当好沟通交流的桥梁。

(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德育教育氛围

德育工作的开展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语言灌输和道理说教,应注重文化氛围的熏陶教育,潜移默化的教育才更加深远持久。

班级的含义为“一定年龄阶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组成的学校教育基层组织。”2学生就是在这一组织中学习和生活。通过班级文化建设,通过打造班级文化墙、张贴班级文化条幅等方式能够营造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文化环境,在学生学习的教室营造德育氛围,能够更好地促进思政教育的开展。比如张贴“朝乾夕惕”“慎独”“静能生慧”“惟吾德馨”等具有传统文化意蕴的条幅,通过布置具有思政方面价值观的班级文化环境等方式打造班级文化环境。这些方式都能够潜移默化地促进课堂思政的进行,推进学生的德育教育。

(四)创新德育教育方式,恰当利用优质资源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德育工作能够发挥网络时代的优势,弥补传统方式的不足,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对提升自己的德育水平的兴趣,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比如每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的《感动中国》栏目就能作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教育资源。除了直接观看相关视频,也可通过相关课件的讲解、相关小程序的运用传递有关德育的事迹、素材等方式来将德育工作变得更加鲜活生动,富有感染力。

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应该了解和关注学生德育方面的情况,形成育人合力。同样,社会资源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通过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可使学生通过具有实践性质的活动提升自身思想素质。

充分利用当地的德育教育资源也是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学校所在地的博物馆、革命遗址、纪念馆等,通过参观活动,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祖国的厚重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或是感受到革命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豪感,提升爱国情怀。

(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增强德育教育针对性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同课程思政教育一样,注意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注重德育教育的个性化。只有充分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个体,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能鼓励学生主动提升思想政治意识,开展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也无须处处事必亲躬,不论是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中还是在各科课堂上,都应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使学生有自我提升的观念,以主动地进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进而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

(六)健全德育评价体系,评估德育教育效果

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要想将德育教育更好地开展下去,就要健全德育教育的评估和反馈制度。这种制度要结合各个科目的具体情况,结合任课教师和班干部的记录反馈,根据德育教育的原则来制定。比如实行“班级学生品行记录”的制度:设置《班级日志》,遵循真实严谨的原则,记录学生每天的情况,对在德育方面表现比较好的和在德育方面表现有些不足的同学进行记录。在每天晚自习前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评价,对表现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批评。坚持长期做下去就能逐渐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同样,班会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时机,充分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班会不仅仅要对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的总结,更需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意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班级日志”制度和班会总结评价制度就能构建起一个简单的德育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将很好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引领,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黎志新.做一个智慧型班主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苏]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3]张琰.新时代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加强德育工作的策略[J].辽宁教育,2023(16):87-89.

1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6

2叶兰.“新基础教育”理论——对当代中国学校改革的探索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