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故事串联,情境浸润

作者

邵美琪

洛阳市实验小学 471000

低年级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学生有着很强的表达欲和模仿力。如何在语文教学当中唤起学生语言积累的内驱力,让“语言知识”化为“语言能力”,这是当下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所在。任务群教学给语言学习带来了序列性和整体性的支持,不过在此期间,如何凭借故事线索和情境氛围塑造起系统的,逐步推进的积累与梳理途径,是值得探索和思考的。

一、精选故事主题,搭建积累梳理框架

任务群要想得到有效的推进就少不了主题来引领,主题既是内容组织的关键所在,也是任务逻辑向前推进的主要脉络。围绕着主题去挑选合适的故事载体,这样就能搭建起语言文字积累方面的内容链以及思维架构,通过创建起“起—承—转—合”这种故事发展线,语文知识便会层层铺开,词句、段篇还有修辞之类的语言点也就很自然地融入到了整体语境当中。而在这个框架之内,学习目标变得更为明晰,学生学习起来也更有方向感,这也为后面情境的形成以及任务的推进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阅读《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教师以“自然中的小画家”为主题,引领学生针对动物在雪地上的足迹开展语言积淀和观察表述。课始,教师给出一张雪地图片,问道:“谁从这儿经过?你如何知晓?”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揣测,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文章的时候,用“谁——留下——什么”这样的句子逐个梳理课文里小动物们的举动和脚印,并通过板书创建起“主语 - 动作 -结果”这种语言框架图,学生渐渐把课文中的信息转变成成有结构的表述模型。到了课堂后半部分,教师安排学生回想冬天里的生活情景,自发去填补“雪地小画家”的句子,从而由积累迈向生成,达成对语言架构的初步吸收。整个过程中融入了观察,表述,推断,这既能助力语文学习,又能引领学生留意自然,珍视生命。

二、创设故事情境,增强积累梳理体验

主题之下,情境还是激发语言运用的催化剂,创设带有感染力的故事情境并加以合理建构,学生会沉浸其中,从而产生语言表达的实际需求。语言积累不再是孤立的记忆工作,而是转变成情境里自然而然生成出来的表达工具,情境要具备变化性,延展性以及层次性,这样一来任务群就会有多种途径可以选择并且不断推进下去[1]。语言文字的学习也就由“学中用”“练中用”转变成为“用中学”“境中练”,不但增添了趣味而且加强了记忆的深度及其迁移能力。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阅读《小壁虎借尾巴》时,教师以“尾巴找朋友”为主线,创建模拟求助场景。上课之前,教师用手偶“壁虎”出场,称:“我的尾巴丢了,今日想要找朋友们借条尾巴,你们可以帮我吗?”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致。之后,教师引领学生回顾故事里小壁虎碰到过哪些动物,每次去借尾巴都是什么情况,要学生用“我借——,它说——,我只得——”这样的句子来做模拟对话,从而达成语言方面的积淀。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恰当加入有关“碰到困难该怎么办”的探讨,促使学生学会换位考虑,并说出自己的感受,最后的环节则是请学生用“小壁虎日记”的形式来讲述经历。如此一来,语言就在具体情境之中得以产生并得到梳理,情感体验也渐渐变得深刻起来,语言应用和道德认识就在故事所营造的语境里实现了交融。

三、开展主题活动,巩固积累梳理成果

积累与梳理的效果,最后要靠学生的输出活动来表现,以主题活动作引领,创建起任务链,让语言知识从输入向着输出转变[2]。活动应当着眼于“表达 - 整理 - 内化”这条路径,设计多种化的任务类型,加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满足感。通过创编,讲述,记录,演绎等途径,学生在各种表达当中多次调用语言资源,达成语言认知的内化以及结构建构的深入,促使教学由“做中学”朝着“学中悟”迈进。

例如,在教授统编版二年级上册《雪孩子》时,教师把“我来讲讲雪孩子的故事”当作任务,安排了“讲述 + 重构”的主题活动。教学环节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迅速回忆故事情节,然后给每个小组发一些图片排序卡片,让学生做“故事拼图”游戏。之后每组选一名“讲述人”,用“起因 - 经过 - 结果”的顺序串连起来讲,别的同学可以补充或者纠正。第二个环节,教师又引导大家围绕“雪孩子什么地方值得我们记住”展开议论,从而使孩子们留意到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让学生用“假如我也有一个雪孩子”这样的设问句来写话,抒发内心美好的想象。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运用,不但让学生学到了表达的句式,而且在情感共鸣之中做到了对道德与行为的认知和认可,课堂上的语言学习完成了从模仿到内化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

结论:语言学习原本就该充满活力,把故事的逻辑同语文教学相融合,这并非仅仅是形式上发生了改变,而且还是教学理念出现了更新换代。对于语言文字的积淀来说,并不能单纯地理解成点点滴滴的汇集,而应当要做到有序梳理并加以深入整合,让语言文字的学习内容更加多元、有趣。从而切实变成孩子们自身的一种表达能力以及思维模式。凭借故事所具有的那种鲜活特性还有情境能够得以产生的特点,使得语文教学可以在低段这个阶段深深扎根下去,并且还会在孩子们的心目当中慢慢滋生出语言的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1] 赵薇."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理解与运用——以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识字教学为例[J].生活教育,2023(6):87-93.

[2] 廖雅欣."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表现性评价策略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2024(43):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