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现状、问题及改进路径
于萍 姜佐尚
威海恒达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是保障建筑物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当前,建筑消防设施在维护管理方面存在设备老化、管理制度不完善、维护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导致消防安全隐患较为突出。通过分析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包括完善管理机制、提升技术水平、强化监督检查、引入智能化管理手段等改进路径。旨在提升消防设施维护管理水平,保障建筑安全运行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智能化管理
一、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制度不健全
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当前维护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部分建筑单位在消防设施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导致管理职责不清、操作流程混乱。在设施巡检和维护工作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操作规范,导致日常维护工作无法按计划进行,影响了消防设备的正常运行。管理制度的缺失还导致维护工作责任分配不明确,遇到设施故障时,往往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延误故障处理和维修时机,进一步加剧安全隐患。此外,缺乏系统化的管理档案,设备运行和维护记录不完整,导致在突发火灾事件中无法快速准确地调取设备状态和检修记录,严重影响应急处置效率。
消防设备老化与维护滞后问题严重
消防设备老化与维护滞后问题严重,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水平。许多老旧建筑的消防设备由于长期运行和缺乏定期检修,已出现明显的老化和故障隐患。消防泵、喷淋头和报警系统等核心设施的性能下降,导致应急响应能力大幅削弱。在设备维护方面,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许多单位采取应急修复而非定期保养的方式,导致设备问题积累,难以全面保障消防设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设备老化还带来维护成本的急剧上升,增加了建筑物管理者的经济负担。部分建筑在更新改造过程中,未能及时更换老旧设备,进一步加剧了消防安全隐患。
维护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维护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足直接影响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消防知识和技术能力,无法准确判断设备故障和维护需求。由于专业培训机制不健全,部分工作人员在设备操作和维修方面存在技能短缺,难以及时准确地处理突发故障。在设备巡检和维护过程中,操作不当和判断失误屡见不鲜,导致小问题演变为大隐患。此外,由于培训频次不足和内容单一,维护管理人员无法及时掌握新型消防技术和设备操作要领,制约了维护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改进路径
(一)构建科学化管理制度与标准化操作规范
科学化管理制度的构建是提升消防设施维护管理水平的根本保障。在制度建设过程中,首先要从组织架构入手,明确管理层级和职责分配,形成统一高效的管理模式。针对不同类型建筑及消防设备,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确保各环节有章可循。操作规范应包括巡检流程、维护周期、故障排查方法及应急处置预案,确保每个环节都具备可操作性和执行性。在管理体系中,要强化责任意识,落实岗位职责,避免管理空白和责任推卸。制度建设中要注重规范化和标准化,确保在日常管理中能够灵活应用和严格执行。针对复杂或特殊类型建筑,还应编制专项管理手册,涵盖特殊消防设施的操作要点和风险控制方法。在执行层面,通过制定考核机制和绩效评估标准,定期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估,督促管理者和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执行任务,形成良好的管理闭环。通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操作性,确保在实际应用中切实可行。
加强技术培训与人员能力建设
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对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只有具备专业能力和技术素养的操作人员,才能有效开展维护工作。在培训机制建设中,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全面覆盖消防设施工作原理、常见故障诊断、日常维护要点和突发事件应对策略。培训课程应包含基础技能培训、设备操作规程学习和技术难题研讨,确保管理人员对设备操作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实践操作演练是技术培训的核心环节,通过模拟实际故障场景,提升维护人员的应对能力和操作水平。建立培训考核机制,对学员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培训效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人员能力提升方面,注重长期培养和定期考核,形成持续学习和技能更新机制。通过与专业机构合作,引进先进培训课程和技术指导,提升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确保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工作得到科学、有序的实施。
引入智能化监控与预警系统
智能化监控与预警系统在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显著提升监控精度和故障预警效率。通过构建智能化平台,将消防泵、喷淋系统、报警器等核心设备接入统一监控系统,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采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实时传输设备运行参数,如水压、流量和电源状态等,有效避免漏报和误报现象。为提高监控系统的可靠性,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构建故障预测模型,自动识别潜在隐患和风险因素。预警系统能够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实时生成报警提示和应对策略,协助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在系统维护和升级方面,定期进行性能测试和数据校验,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完善应急预案与定期演练机制
应急预案和演练机制是保障消防设施可靠性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重要措施。应急预案的制定需要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全面覆盖火灾报警、应急疏散、设备操作和故障排查等多个环节。根据建筑性质和风险特征,构建差异化应急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分配,确保应急响应的高效性和协调性。在演练机制建设中,采取实战演练与桌面推演相结合的方式,检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操作性。在演练活动中,注重实地操作和应急指挥能力培养,通过设置不同突发情景,考验管理人员和操作工的应急处理水平。演练结束后,开展全方位复盘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和问题改进点,及时修订应急预案和操作流程。
结束语: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是确保建筑安全运行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科学化管理制度建设、专业能力提升、智能化监控技术应用和应急预案完善,能够有效解决当前维护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未来,应持续推动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在消防管理中的深度应用,不断优化管理机制和操作规范,全面提升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长彪.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现状及改进对策[J].消防界(电子版),2022,42(03):130-135.
[2]徐丹.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现状与改进措施的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3,43(12):14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