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执行效能提升与财务流程再造实践研究
刘金玉 刘丽伟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黑龙江大庆 163000
一、引言
随着财政体制的改革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在资金管理和预算执行上的压力日益增大。如何提高预算执行效能、加强财务流程的再造,成为了高校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预算执行效能不仅关乎资金的合理利用,也直接影响到学校的财务透明度和运营效率。因此,提升预算执行效能和改进财务流程是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路径。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研究,结合具体的实践经验,探讨如何通过流程再造来提升预算执行效能,进而优化高校财务管理体系。
二、预算执行效能的提升
2.1 预算编制与执行的有效衔接
预算编制是预算执行的前提和基础,合理的预算编制能够为后续的执行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标准。然而,当前许多高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预算与实际执行的脱节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加强预算编制与执行环节的有效衔接。首先,预算编制应充分考虑到学校实际情况和各项资金的具体使用需求,避免单纯的数字游戏;其次,预算执行应严格依据预算进行,不随意调整预算项或支出科目;最后,高校应定期进行预算执行的监控和反馈,确保预算的合理执行。
2.2 加强预算执行的全过程管理
预算执行不仅仅是对预算资金的使用问题,还涉及到全过程的管理。高校应加强预算执行中的动态监控,采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预算执行的透明度。通过建设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及时跟踪各部门的预算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并进行调整。与此同时,学校应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考核机制,确保各单位在执行预算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避免预算资金滥用、浪费和违规操作的情况发生。全过程管理不仅可以提升预算执行效能,还能增强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2.3 增强预算执行的透明度与监督机制
预算执行的透明度是提高执行效能的重要保证。为了确保预算执行的公正和高效,高校应增强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和监督机制。首先,学校应定期公开预算执行情况,让全体师生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增强预算执行的公开性。其次,学校应建立预算执行的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机制,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查,确保每一笔支出都合法合规。通过透明度的提高与监督机制的建立,不仅能够提升预算执行效能,还能增强师生对财务管理的信任。
三、财务流程再造的必要性
3.1 财务流程再造的背景与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校管理模式的不断更新,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高校的需求。传统财务流程繁琐且效率较低,资金管理不透明,且财务数据缺乏及时性,导致预算执行的效能难以提升。因此,进行财务流程再造成为了提升高校预算执行效能的必要步骤。财务流程再造不仅仅是优化传统流程,更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和管理模式创新,实现从流程到管理的全面升级。
3.2 财务流程再造的关键路径
财务流程再造首先需要对现有的财务管理流程进行全面审视和分析,找出流程中的痛点和低效环节。接着,通过流程再设计,简化不必要的环节,优化关键环节,减少人工干预,提升工作效率。信息化是财务流程再造的核心工具,学校应建设统一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实现预算编制、执行、审计等环节的无缝对接。通过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减少人为操作错误,提高数据准确性,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的高效运转。
3.3 实施财务流程再造的成功案例
实施财务流程再造的成功案例可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以某高校为例,该校通过财务流程再造,不仅优化了预算执行环节,还提升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在流程再造过程中,学校引入了数字化管理工具,建立了实时监控平台,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及时、透明地得到处理。此外,该校还简化了财务审批流程,减少了不必要的审批环节,显著提高了预算执行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这些措施,该校预算执行效能大幅提升,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四、提高预算执行效能的实践路径
4.1 完善预算执行考核机制
提高预算执行效能,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预算执行考核机制。高校应根据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制定明确的考核指标和标准。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定期考核,及时发现执行中的问题并进行调整。同时,应将预算执行结果与部门的绩效考核挂钩,确保各部门对预算执行的重视程度。考核机制的建立不仅能够有效督促各单位按时、按预算执行,还能激励各部门在资金使用上做到精打细算。
4.2 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
财务信息化建设是提高预算执行效能的核心途径之一。高校应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资,逐步实现财务管理从手工操作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信息化系统不仅能提高数据的处理速度和准确性,还能通过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使各部门和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预算执行的进展情况。比如,学校可以实现预算审批、报销申请、资金支付等环节的在线操作,使财务流程更加透明化,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同时,信息化建设也能够使预算执行的数据实时更新和动态跟踪,便于管理者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及时调整资金使用策略,从而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通过信息化的手段,高校能够全面提升预算执行的效率与质量。
4.3 增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是确保预算执行效能提升的基础保障。高校应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不仅要提升其财务管理的基础能力,还要增强其使用信息化工具的能力。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不仅需要了解传统的会计与预算管理知识,还应具备数据分析、财务软件操作等技能。因此,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参加培训课程,尤其是新技术、新工具的培训,能够有效提升其应对复杂财务问题的能力。此外,高校应鼓励财务人员参与学术研究和行业交流,提升其对最新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理解。通过系统的培训和持续的学习,财务人员能够不断适应新的管理模式与工作环境,从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五、结论
高校的预算执行效能与财务流程再造密切相关,提升预算执行效能离不开财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通过加强预算编制与执行的衔接、建立全过程管理机制、增强预算执行的透明度与监督机制,能够有效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和效果。同时,财务流程再造则为预算执行效能的提升提供了技术和管理支持。高校在实施财务流程再造时,应注重信息化建设和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以确保预算执行效能的持续优化。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文为高校财务管理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可行的路径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吴浩忠,赵纳晖.信息化投入、高校治理与预算执行效能——基于江苏省属高校信息化建设准自然实验的实证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24,22(05):83-94.
[2]任燕妮.预算一体化背景下高校预算管理优化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5,28(14):28-30.
[3]房玉硕,林彬.基于 DeepSeek 的高校零基预算探索研究[J].会计之友,2025,(13):50-56.
课题信息:本文系 2025 年黑龙江省会计学会重点立项科研课题的最终成果,课题名称:《高校智慧财务改革背景下预算执行效能提升机制研究——基于财务共享平台的数据集成与流程再造视角》,课题主持人:刘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