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老旧社区公共建筑适老化改造设计研究

作者

申红霞

华茗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内蒙古乌海市 016000

引言

当下,我国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口不断增多。老旧社区是老年人集中居住地,其公共建筑建设早,规划时多未充分考虑老人特殊需求,在功能、空间、设施上难以满足老人生活和社交所需。老旧社区公共建筑适老化改造,不只是物理空间更新,更是对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科学合理的改造设计,能提升公共建筑使用便利性与舒适性,增强老人归属感与幸福感,促进其社会参与和身心健康,开展相关研究意义重大。

一、老旧社区公共建筑现状及老年人需求分析

(一)老旧社区公共建筑现状

1.功能单一、缺乏健康监测空间及急救呼叫装置

许多老旧社区公共建筑功能较为单一,仅能满足基本的活动需求,如简单的棋牌室、阅览室等,缺乏多样化的服务功能,无法满足老年人在文化娱乐、健康保健、学习教育等多方面的需求。

2.空间布局不合理

部分公共建筑空间布局紧凑,通道狭窄,缺乏合理的分区和引导标识,给老年人的使用带来不便。例如,一些社区活动中心内部房间布局混乱,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相互干扰,影响了老年人的活动体验。

3.设施陈旧老化

老旧社区公共建筑的设施大多使用年限较长,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和老化问题。如座椅破损、照明不足、电梯故障等,这些设施问题不仅影响了公共建筑的正常使用,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4.无障碍设计缺失

大部分老旧社区公共建筑在建设时未考虑无障碍设计,缺乏坡道、扶手、无障碍卫生间等设施,给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限制了他们参与社区活动的机会。

(二)老年人对公共建筑的需求特点

1.安全性需求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行动较为迟缓,对环境的安全性要求较高。他们希望公共建筑内部和周边环境无障碍、无危险,设施稳固可靠,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2.便利性需求

老年人希望公共建筑位置便利,易于到达,且内部空间布局合理,标识清晰,方便他们快速找到所需的功能区域。同时,公共建筑内的设施应操作简单,易于使用。

3.舒适性需求

老年人对环境的舒适性较为敏感,他们希望公共建筑内部有良好的通风、采光和温度调节,座椅舒适,环境整洁美观,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舒适的活动和休息空间。

4.社交性需求

老年人渴望与他人交流和互动,以缓解孤独感。因此,公共建筑应提供多样化的社交空间和活动场所,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

二、老旧社区公共建筑适老化改造设计策略

(一)空间布局优化

1.功能复合化

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对公共建筑的功能进行整合和拓展,实现功能的复合化。例如,将社区活动中心改造为集文化娱乐、健康保健、学习教育、餐饮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增设老年日间照料中心。

2.流线清晰化

优化公共建筑内部的流线设计,使老年人的活动路线简洁明了,避免迂回和交叉。合理设置出入口、通道和楼梯,确保通道宽敞畅通,楼梯坡度适宜,并设置明显的引导标识,方便老年人行走和辨识。

3.空间层次化

根据老年人的活动特点和需求,将公共建筑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如公共活动空间、半公共活动空间和私密活动空间。公共活动空间可用于举办大型活动和集体交流,半公共活动空间适合小群体活动和休闲,私密活动空间则为老年人提供独立思考和休息的场所。

(二)无障碍设计强化

1.出入口无障碍

在公共建筑的出入口设置无障碍坡道,坡道的坡度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在坡道两侧设置扶手。出入口的门应采用平开门或自动门,门的宽度应满足轮椅通行的要求。

2.通道无障碍

公共建筑内部的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宽度不应小于 1.8 米,以便轮椅和担架通

行。通道地面应平整、防滑,避免出现高低差和障碍物。在通道两侧设置连续的扶手,扶手的高度和材质应符合老年人的使用需求。

3.卫生间无障碍

对公共建筑内的卫生间进行无障碍改造,设置无障碍坐便器、洗手盆和扶手。卫生间的门应向外开启,门的宽度应不小于 0.8 米。在卫生间内安装紧急呼叫装置,以便老年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求助。

4.电梯无障碍

对于有电梯的公共建筑,应确保电梯的运行稳定可靠,并在电梯内设置低位按钮、扶手和语音提示装置。电梯门应保持较长的开启时间,方便老年人进出。

(三)环境氛围营造

1.色彩搭配

选择温暖、柔和、舒适的色彩作为公共建筑的主色调,如米黄色、浅棕色等,营造出温馨、亲切的氛围。避免使用过于鲜艳或刺眼的色彩,以免给老年人带来视觉上的不适。

2.照明设计

合理布置公共建筑内的照明设施,保证充足的照明亮度。采用多种照明方式相结合,如整体照明、局部照明和装饰照明,满足老年人不同的活动需求。同时,注意照明的均匀性和柔和性,避免出现眩光和阴影。

3.绿化景观

在公共建筑周边和内部设置绿化景观,如种植花草树木、设置花坛和休息座椅等,为老年人提供一个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环境。绿化景观的设计应注重季节变化,确保四季有景可观。

4.文化元素融入

在公共建筑的设计中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和历史记忆,如展示老照片、传统手工艺品等,增强老年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营造出具有文化特色的环境氛围。

(四)智慧化升级

1.安装跌倒监测雷达系

在公共走廊、楼梯间、卫生间、健身活动室等位置安装专门用于实时监测老年人跌倒行为并及时报警的只能安防设备。

2.开发社区 APP 集成紧急呼叫功能

3.针对独居老人、失智老人、轮椅使用者适配集成紧急呼叫功能的手环、胸牌等可穿戴设备。

三、实际案例分析

以某老旧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适老化改造为例。该文化活动中心建于上世纪 80 年代,建筑面积约 1000 平方米,原有功能较为单一,仅设有棋牌室和阅览室,空间布局不合理,设施陈旧老化,且缺乏无障碍设计。

在改造过程中,首先对文化活动中心的功能进行了拓展和整合,增加了健康保健室、老年大学教室、餐饮服务区等功能区域,实现了功能的复合化。其次,优化了空间布局,重新规划了活动路线,使流线更加清晰流畅,并设置了不同层次的活动空间,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的活动需求。在无障碍设计方面,在出入口设置了无障碍坡道和自动门,通道两侧安装了连续扶手,对卫生间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并安装了电梯,方便老年人使用。同时,注重环境氛围的营造,采用了温暖柔和的色彩搭配,合理布置了照明设施,在周边和内部设置了绿化景观,并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元素,使文化活动中心成为了一个舒适、宜人、富有文化特色的老年人活动场所。改造后,该文化活动中心的使用率大幅提高,受到了社区老年人的广泛好评。

结束语

综上所述,老旧社区公共建筑适老化改造对应对老龄化意义重大,能提升老人生活品质、促进社区和谐。本文研究分析了老旧社区公共建筑现状与老人需求特点,提出空间布局优化、无障碍设计强化、环境氛围营造等改造策略,且经实际案例验证可行有效。未来改造要充分考虑老人实际需求,结合不同社区特点制定科学方案。还需加强政府、社区、企业和社会各界合作,携手推进改造工作,为老人营造舒适、便利、安全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纪伟东,刘畅.老旧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改造设计研究——以济南东盛花园为例[J].设计.2025(04):150-154

[2]史秀.城市更新背景下的老旧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设计研究[J].黑龙江国土资源.2025(01):44-53

[3]蒋欣彤.生活圈视角下的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2025(03):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