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舒适护理对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安全性和舒适度的影响评价

作者

尹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630

麻醉复苏室是现代医学中麻醉恢复的重要科室,该科室主张通过针对性的护理、临床干预手段,帮助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早日回归正常状态[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常规的麻醉复苏室护理内容逐渐显露其局限性,如护理形式较为单一,内容较为流程化等,虽然能够满足患者基本的护理需求,但在舒适度与安全性提升上难以达到预期。为更好地达到麻醉复苏室工作要求,适应临床工作现状,舒适护理模式逐渐应用于临床,其强调以患者为核心的护理干预理念,在提升患者舒适度,降低不良反应率上具有良好效果[2]。研究由此展开,设计随机对照试验,将舒适护理干预方案进行临床运用,以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共 50 名,2023 年 5 月-2024 年 5月收治)作为分析对象,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择随机对照法,2023 年 5 月-2024 年 5 月进行研究,期间完成观察对象的选取,共计 50 名,均为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分别进行不同护理干预方案,记录结果。观察组中,男性患者 14 例,女性 11 例,年龄 28-54 岁,平均( 38.85±3.96 )岁,手术类型:脑外科 4 名,胸腔外科 11 名,其他10 名;对照组中,男性患者 15 例,女性 10 例,年龄 30-56 岁,平均( 38.92±3.98 )岁,手术类型:脑外科 3 名,胸腔外科14 名,其他8 名;以上资料经对比, P>0.05 ,存在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格监测,注意其意识复苏情况,待患者苏醒,立即告知其手术结果,并根据患者当前的状态进行健康指导,告知后续康复流程,注意事项等,解答患者的疑虑,使患者放松心情进行后续恢复。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进行舒适护理:(1)心理干预:将心理干预贯穿于患者手术前、后,通过加强术前访视,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向患者介绍手术流程,麻醉复苏室的日常工作、构建情况,使患者增进对手术的了解程度,结合既往临床工作经验,向患者介绍手术成功案例,麻醉复苏室的工作状态等,帮助患者树立对手术、康复的信心;进入麻醉复苏室后,对患者意识状态进行监测,当患者苏醒,即可利用肢体动作、语言交流等方式,告知患者结果,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2)体位管理:结合患者的面部表情,协助患者维持舒适体位,如去枕平卧,头部偏向一侧,并进行氧气输注;待患者苏醒,可指导其调整自由体位,提供舒适软枕,并定期翻转肢体,注意皮肤清洁等。(3)疼痛控制:当患者未苏醒,可结合其面部表情评估疼痛状态,在医嘱要求下配合相应的镇痛药物;待患者苏醒,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热疗、冷敷等方式转移注意力,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4)呼吸道管理:当患者需气管插管时,需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呼吸机相关管路,避免管道出现牵拉、折叠等情况;同时,注意对呼吸机湿化罐进行加温、加湿处理,减轻对患者的损伤。(5)温度管理:提前进行麻醉复苏室的稳定调控,利用暖风机等设施,将室内温度维持在适宜范围内,即 36-37% ,做好相应的肢体保暖,对暴露部位进行毛毯遮盖,避免体温失常而出现应激反应,保证患者的最佳舒适度。

1.3 观察指标

(1)安全性评价:麻醉复苏期间,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症状观察,对其出现的各项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包括低血压、低氧血症等;计算总发生率。(2)舒适度评价:分别于进入麻醉复苏室时、离开麻醉复苏室时,对患者进行舒适度评定,借助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进行,表中包含 4 个项目,生理、心理精神等,分值 28-112 分,评分越高,越舒适。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26.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 (% )表示,行 x2 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比较行 LSD-t 检验,组内比较行Studentt 检验, p<0.05 时,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 P<0.05 )。见下表 1:

表 1 安全性评价(例, % )

2.2 舒适度评价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 GCQ 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见下表 2:

表 2 舒适度评价( ,分)

3 讨论

麻醉复苏室是临床重要的辅助治疗科室之一,主要负责对手术麻醉后患者进行密切监测,配合医护管理,直至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稳定。同时,由于手术治疗属于侵入性操作,患者因手术创伤、心理变化等因素影响,会出现程度不一的生理应激反应,从而导致心理、生理均产生不适,甚至增加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影响患者的预后康复[3]。因此,结合麻醉复苏室的工作要求,对患者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十分重要。

舒适护理是一项新型护理模式,其将患者作为护理核心,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通过一系列针对性干预措施,达到提升患者舒适度,缩短患者恢复时间的目的[4]。本研究中,将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观察组中,通过心理干预,将心理舒适贯穿于护理干预全程,术前,进行手术、麻醉复苏的相应指导,帮助患者建立正确认知,积极配合各项医护措施,使其发挥应用作用,待患者苏醒,及时告知手术结果,并通过肢体抚触等方式,给予患者鼓励,帮助其顺利渡过恢复期[5];通过体位管理,根据患者个人需求,协助其进行舒适度体位调整,保证符合医护操作的同时,维持更加舒适、适宜的体位,促进患者局部减压,降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通过疼痛控制,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提高舒适度;通过呼吸道管理,维持患者呼吸通畅,避免相关不良反应;通过温度管理,术后依据人体体温适宜范围,通过遮盖肢体等方式,帮助患者维持体温适宜,避免因体温变化而出现应激反应,提升患者的舒适度与安全性[6]。

综上,对于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舒适护理干预的实施、应用,可提升患者的舒适度,降低相关不良反应,保证安全性,价值显著,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参考文献

[1]蒋薇.舒适护理对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安全性和舒适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18):3406-3409.

[2]陈燕.舒适护理提升麻醉复苏室恢复期高血压患者安全性和舒适度的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11):64-66.

[3]谢岚,温济金.舒适护理提升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安全性和舒适度的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20,5(24):173-176.

[4]庞超.舒适护理提升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安全性和舒适度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0):86,98.

[5]肖琳,黄莉,赵汝运,等.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中舒适护理联合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17):172-174,180.

[6]施兆银,张俊娟,杨海群.舒适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在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中的干预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20,5(20):159-161.

姓名(出生年、性别):尹馨(1997、女),籍贯:湖南郴州,学历:本科,专业:护理学,单位(学校)名称:,单位(学校)所在地(精确到市):,单位(学校)邮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