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高中生物高考教考衔接教学策略研究
吴雪婷
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第四中学 524533
引言:高中生物教学正面临着从知识本位向素养导向深刻转变,而高考评价体系改革更是进一步凸显了这种转变紧迫性。在传统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过度依赖教材内容,却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进而导致课堂学习与考试要求出现脱节现象。高考生物科所考查学科素养涵盖了知识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创新与责任担当这四个维度,而这些目标需要通过系统化教学策略才能够以实现。由于初中与高中生物课程在知识深度以及认知要求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许多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后难以适应抽象概念逻辑分析,进而对其高考表现产生影响。所以,如何构建既符合课程标准又能够对接高考需求的生物教学体系,成为了当前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重要课题。本研究结合可视化教学、跨学科实践等创新方法,试图为教考衔接提供具有可操作性解决方案。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内容重构
教学内容重构是实现教考衔接基础环节,这一环节的完成需要从高考命题特点出发进行反向推导,以此来明确教学重点,将抽象生命观念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学习任务。首先,教师应当深入分析近五年高考真题,提炼出高频考查素养维度,然后基此来设计单元教学主线。比如,在对“细胞代谢”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突破教材章节限制,整合酶特性、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等知识点构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大概念框架,让学生形成系统认知,而非仅仅是零散记忆。针对高考中经常考查实验探究题,需要开发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借助 deekseep 模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等复杂现象,通过调节参数来观察动态变化过程,以此弥补传统实验耗时长缺陷;同时结合三维动画呈现线粒体内膜电子传递链微观机制,将不可见生化反应进行可视化展示,帮助学生建立分子水平生命观念。为了强化知识迁移能力,还需要引入跨学科案例,将种群增长模型与数学指数函数相联系,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去解决生物问题,这种整合式学习恰好对应高考中常见综合应用题命题思路。与此同时,建立校本资源库是非常关键的,收集整理各类由高考真题改编而来情境问题,并按照“生命观念 - 科学思维 - 社会责任”三级目标进行分类存储,为日常教学提供精准素材支持[1]。
二、科学思维素养发展策略
科学思维是高考生物考查关键能力的重要体现,其培养需要贯穿于概念建立、实验设计以及问题解决整个过程。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策略,先引导学生观察减数分裂显微图像,接着通过建模推演染色体行为规律,最后回归到孟德尔遗传定律数学表达,这种从现象到本质思维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高考所要求分析与综合能力。针对实验探究类题目,可以通过设计阶梯式任务来验证实验:如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逐步过渡到开放性探究;又如环境因素对酶活性影响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提出假设并选择仪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的培养,这与高考实验题中“设计实验步骤反思结果”评分标准直接相对应。批判性思维培养则可以通过引入学术争议来实现,比方让学生将拉马克与达尔文进化观点进行比较,并基于现代分子证据展开辩论。研究显示,长期进行此类思维训练学生在高考“创新题”中表现更为优异,因为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比较推理等方法来应对陌生情境[2]。
三、差异化教学策略实施
学生认知基础所存在差异性这一缘由,决定了教考衔接必须采取分层推进策略,否则,导致部分学生始终无法达到高考所要求能力水平。在开学初期,借助诊断性测试来识别学生薄弱点,进而将班级划分为“概念理解型”、“实验设计型”、“综合应用型”等具有不同发展需求群体,并针对每一类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对基础薄弱群体侧重于提供微课视频来回顾核心概念,同时配套基础层次高考真题变式练习;而对于能力突出学生,则可为其提供拓展应用任务包,该任务包包含大学生物学竞赛试题以及科研文献选读,在课堂提问环节实施动态分层,针对同一知识点设计“描述 - 解释 - 预测”三级问题,依据学生应答情况实时调整问题难度。在复习阶段,开发智能题库系统,基于算法来分析学生历年高考题答题记录,自动生成具有针对性补偿训练方案,重点突破高频错误题型。合作学习小组组建同样需要考虑能力互补,安排擅长实验设计学生与长于数据分析组员搭档,共同完成“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模拟科研项目,凭借优势互补来提升整体水平。在《细胞增值》课堂上,老师通过播放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延时摄影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细胞分裂过程,然后将全班学生按照前期测试结果分成三个学习层次。基础层学生重点掌握细胞周期基本阶段以及特点,老师为他们准备了简化版细胞分裂图谱,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间期分裂期主要变化;中等层学生需要在理解基础上分析细胞周期调控机制,老师引导他们观察不同时期细胞内 DNA 含量变化曲线,让学生解释为什么G1 期到 S 期 DNA 含量会发生变化;拓展层学生则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去处理实际问题,老师给出了一道关于癌细胞增殖失控高考题,要求学生从细胞周期调控角度分析致癌机理。在课堂讨论环节,老师让不同层次学生代表分别回答对应难度问题,以此避免基础薄弱学生因答不上来而产生挫败感,通过这种分层设计,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获成功体验,并且为高考中细胞增殖相关题目解答奠定扎实基础[3]。
结语: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物教考衔接研究,本质上是在探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佳结合点,使学生在迎接高考挑战同时能够获终身受益关键能力,通过教学内容重构、科学思维训练、差异化教学等策略有机整合,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教学与高考要求之间壁垒,构建起以素养发展为主线生物学习新样态。值得注意是,这种转型并非简单方法更新,而是需要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从“教知识”转向“育能力”,从“重结果”转向“重过程”。
参考文献:
[1]李兰兰.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高考,2025,(12):12-14.
[2]胡超明,王永梅,林建春.聚焦核心素养,用思维导图优化高中生物“教” 与“学”[J].高考,2019,(17):95.
[3]刘春华.高中生物“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实践分析[J].吉林教育,2024,(15):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