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关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探讨

作者

刘洋洋

余干县第五中学 江西余干 335100

一、引言

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吸收知识、积累语言素材、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写作则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和观点的综合能力体现。阅读与写作犹如语文学习的 “两翼”,缺一不可。然而,当前不少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阅读教学侧重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写作教学则侧重于写作技巧的传授和训练,这种分离状态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逐渐认识到读写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读写一体化教学强调打破阅读与写作的界限,将二者有机结合,使阅读为写作提供支撑,写作促进阅读的深化,从而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因此,深入探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小学中高年级读写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一)读写教学相互分离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将阅读和写作视为两个独立的教学模块,在课程安排上,阅读课和写作课分开进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缺乏关联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段落结构、修辞手法、中心思想等,却很少将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让学生思考如何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写作教学时,教师更多地讲解写作方法和技巧,忽视了引导学生从阅读文本中汲取营养,导致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感到无话可写,缺乏素材和灵感。

(二)学生读写能力发展不均衡

由于读写教学的分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部分学生阅读能力较强,能够快速理解文本内容,但在写作时却难以将阅读积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洞、表达生硬;还有一些学生写作欲望较强,但因阅读量不足,语言积累匮乏,写作时词汇贫乏、语句不通顺,影响了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以读促写,奠定写作基础

1、积累语言素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精彩段落等语言素材。可以让学生建立摘抄本,将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语、生动句子记录下来,并定期进行交流和分享。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这些语言素材的特点和运用方法,让学生明白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

以三年级下册《赵州桥》为例,这篇课文对赵州桥的结构描写精准生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摘录文中描写石桥结构的精准用词,如 “雄伟”“创举”“缠绕” 等,同时分析 “既…… 又……” 的并列句式在文中的表达效果。之后布置仿写任务,让学生用摘录的词语和句式描写校园的雕塑或建筑,要求突出其结构特点。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将阅读中积累的语言素材有效运用到写作中,提升写作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学习写作方法

文本是写作的范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如文章的结构安排、开头结尾的写法、人物描写的技巧、事件叙述的顺序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文本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理解不同写作方法的特点和作用。之后,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将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以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课文按照 “洞口→外洞→孔隙 $$ 内洞” 的游览顺序展开描写,条理清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聚焦这种“游览顺序” 写作手法,让学生绘制游览路线图,直观感受作者的写作思路。然后进行迁移训练,让学生按 “校门→操场 $$ 教学楼→花园” 的顺序描写《我的校园》,要求使用方位词衔接段落。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将从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使文章更具条理性。

(二)以写带读,深化阅读理解

1、撰写阅读笔记

让学生在阅读后撰写阅读笔记,是促进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有效方式。阅读笔记可以包括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等。通过撰写阅读笔记,学生需要对阅读内容进行梳理和提炼,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写作能力。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笔记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引导学生不断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

以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为例,阅读后可让学生撰写人物分析笔记。如对于廉颇,可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语言证据 “我廉颇攻无不克...”,进而总结出其 “居功自傲” 的性格特点;再通过 “负荆请罪” 的行为转变,分析其 “知错能改” 的品质升华。教师在反馈时,重点关注学生是否用文本证据支撑观点,以此促进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提高分析和表达能力。

2、进行改写和续写

改写和续写是在深入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创造性写作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改写,如改变文章的叙述角度、文体等;也可以让学生对故事的结尾进行续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改写和续写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研究原文的情节、人物和主题,从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以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为例,可开展视角改写活动,让学生以闰土的视角叙述 “雪地捕鸟” 场景,原文是以 “我” 的回忆展开的,通过视角转换,学生能更深入地体会闰土的心理和情感。还可以进行故事续写,设计二十年后 “我” 与闰土重逢的对话,要求呼应原文阶层隔阂的主题,在续写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原文主题进行深刻把握,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结论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它符合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以读促写、以写带读以及设计丰富多样的读写结合活动等路径,可以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教师理念与能力、学生个体差异、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挑战,需要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实施分层教学、完善评价体系等策略加以解决。

在今后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读写一体化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让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崧舟。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J]. 语文教学通讯,2020(10):4-7.

[2]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

[3] 崔允漷。有效教学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