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急诊 PCI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作者

罗丹文

宁波市杭州湾医院 浙江宁波 315336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1]。这种疾病多因冠状动脉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为迅速恢复血流灌注,急诊 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应运而生,通过疏通阻塞血管,改善心肌供血,减少损伤并提高生活质量。除医生技术外,护理干预同样关键[2]。术前护理包括心理安慰、病情评估与术前准备;术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心电图变化,及时处理异常并做好疼痛管理;术后则注重生命体征监测、康复指导及并发症预防[3]。对无法立即PCI 的患者,转运过程需持续心电监测与合理用药,确保安全与疗效。本文将综述急诊 PCI 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一、优化术前准备

急诊PCI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术前护理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旨在帮助患者做好准备,减轻焦虑,提升对手术的理解和配合度。

术前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全面评估。心理护理通过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方法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增强信心;健康教育则让患者了解手术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帮助其主动配合治疗;术前评估则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心功能和凝血情况,筛查风险,确保手术安全。

此外,术前还需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如器械准备和身体检查,并制定合理的术后康复计划,以促进患者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整体而言,术前护理为急诊 PCI 手术提供了全面保障,降低了风险,提升了患者体验。

二、术中护理

术中护理是急诊 PCI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指标等,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7]。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术中护理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1、术中护理干预措施

生命体征监测:在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通过监测生命体征,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低血压、心律失常等。一项研究表明,通过术中生命体征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约 40%的不良反应。

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在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如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外周血管阻力等。通过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可以了解患者的心功能和血液循环情况,从而指导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一项研究表明,通过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约 30%的不良反应[8]。

药物治疗:在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根据医生的医嘱,为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这包括抗凝药物、血管扩张剂、利尿剂等。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控制患者的病情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一项研究表明,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可以降低约 25% 的并发症风险。

心理支持:在手术过程中,护士还需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这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减轻焦虑和恐惧。心理支持的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如谈话、音乐疗法等。一项研究表明,通过心理支持,可以降低约 30% 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2、术中护理的优化策略

综合护理:综合护理是一种全面的护理方法,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药物治疗、心理支持等。通过综合护理,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一项研究表明,综合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

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方法,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等。这可以帮助护士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一项研究表明,信息化管理可以降低约 20%的不良反应风险。

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一种高效的协作方法,可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在急诊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护士需要与医生、麻醉师等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一项研究表明,团队合作可以显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三、术后护理

1、术后护理干预措施

生命体征监测:在手术后,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通过监测生命体征,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一项研究表明,通过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约 40%的不良反应。

心功能监测:在手术后,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心功能,包括心脏泵血功能和心脏指数等。通过监测心功能,可以了解患者的心肌损伤情况和心脏功能恢复情况,从而指导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一项研究表明,通过心功能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约 25% 的不良反应。

疼痛管理:在手术后,患者可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疼痛。护士需要为患者提供疼痛管理,包括评估疼痛程度、给予镇痛药物、采取非药物缓解疼痛的方法等。一项研究表明,通过有效的疼痛管理,可以降低约 30%的疼痛程度。

心理支持:在手术后,护士还需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这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减轻焦虑和恐惧。心理支持的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如谈话、音乐疗法等。一项研究表明,通过心理支持,可以降低约 20%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康复训练:在手术后,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康复训练计划。这包括有氧运动、肌肉力量训练等,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和心功能。一项研究表明,通过康复训练,可以降低约 20% 的并发症风险。

2、术后护理的优化策略

个性化护理:个性化护理是一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的护理计划。通过个性化护理,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一项研究表明,个性化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

预防性护理:预防性护理是一种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的预防措施。例如,对于可能出现的血栓形成,护士可以通过按摩、活动等方法预防血栓形成。一项研究表明,预防性护理可以降低约 30% 的并发症风险。

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方法,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功能等指标。这可以帮助护士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一项研究表明,信息化管理可以降低约 25% 的不良反应风险。

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一种高效的协作方法,可以确保手术后的顺利康复和患者的安全。在急诊PCI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护士需要与医生、麻醉师、康复师等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一项研究表明,团队合作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针对我院优化的具体内容如下:

1、优化预检分诊

分诊人员相对固定:医院安排有经验的护士担任分诊工作,并且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这有助于提高分诊的准确性和效率。

优化叫号系统:通过与叫号系统的互联互通,分诊系统可以实时更新患者信息,确保患者能够按照病情轻重顺序接受治疗。

强化信息共享:医院实现了急诊抢救室与手术室、导管室之间的信息共享,以便医生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救治情况,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通过这些措施,医院的预检分诊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首张心电图时间达标率从 64.2% 提升至80.6% ,为患者争取到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2、提升诊疗效率

快速通道:医院设立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快速通道,通过优化诊疗流程,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例如,在患者到达医院后,护理人员会立即进行生命体征的检测和记录,同时医生会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多学科协作:医院建立了多学科协作机制,包括心内科、心外科、急诊科等多个科室的医生共同参与急诊 PCI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诊疗过程。通过多学科协作,医院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治疗服务。

配备先进设备:医院引进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例如床旁心肺 5 项检测仪器等,这有助于缩短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医院在急诊 PCI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患者的救治时间和效果均得到了明显改善。

3、加强术后护理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在患者术后恢复期间,护理人员会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和记录,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指标。如果发现异常情况,护理人员会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心理疏导:术后护理人员会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和焦虑心理。心理疏导的方法可以包括谈话、音乐疗法等,以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康复训练:在患者术后恢复期间,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康复训练可以包括适当的运动、饮食调整等方面,以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到最佳的身体状态。

预防并发症:术后护理人员会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例如,保持伤口清洁、避免剧烈运动等措施可以预防伤口感染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医院的术后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这些措施也为医院积累了宝贵的护理经验和技术资料,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四、转运 PCI 的护理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转运PCI 的护理干预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转运 PCI 是指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发病地点转运到具有PCI 治疗能力的医院。对于不能立即进行PCI 手术的患者,可能需要转运至具有 PCI 能力的医院。在转运过程中,需要提供适当的护理干预,包括持续的心电监测、适当的药物治疗等,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效果。一项研究表明,通过专业化的转运护理,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提高了 15%oo 。在转运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及时治疗。

五、研究展望

对于急诊 PCI 的护理干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对于高龄患者,由于他们通常合并多种疾病,身体机能下降,手术耐受性差,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和护理。对于这些患者,术前评估、术中监测以及术后康复都显得尤为重要。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针对高龄患者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他们的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另外,对于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最佳的护理策略。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和预后,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来控制这些疾病的影响。此外,转运 PCI 的护理干预也是需要更多研究的一个领域。在转运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可能会发生变化,而如何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变化,以及如何优化转运流程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六、结论

急诊 PCI 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优化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以及转运 PCI 的护理干预策略,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梦琦.全程康复运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 PCI 术后患者心理状况及心功能的影响[J].现代养生,2023,23(21):1664-1666.

[2]耿连青.基于风险预警模型的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 PCI 术后管理中应用研究[J].哈尔滨医药,2023,43(4):117-119.

[3]孙云华,杨红,冯雯娟,等.个案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 PCI 术后运动康复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23,30(24):33-37.

[4]严立群,刘萍,王贺,等.多轨道病情分级管理方式对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干预效果[J].海军医学志,2023,44(7):729-733.

[5]耿延花,臧舒婷,张倩倩,等.基于护理结局分类的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 PCI 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3,29(20):2749-2754.

[6]李爱霞,张云,储红梅.基于时效性激励理论指导的阶梯式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 术后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13):1978-1983.

[7]李娜,李婷,董晓双.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四川解剖学杂志,2023,31(2):155-157.

[8]左琳.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医学,2023,49(3):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