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环境下提升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策略研究
王荣仙
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 401431
引言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正面临深刻的转型与变革。AI 技术不仅改变了文本获取和处理的方式,更对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提出了全新挑战。通过 AI 技术的合理应用,将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深度理解能力和高阶思维品质,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AI 技术对语文阅读理解的影响机制
(一)文本处理方式的变革
AI 技术深刻改变了语文阅读中的文本处理方式。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实现文本的智能分词和语义分析,帮助学生快速把握文章结构。情感分析算法可以识别文本的情感倾向和语言风格,辅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知识图谱技术能够自动构建文本中的概念关联,拓展学生的背景知识。这些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线性阅读模式,使学生能够多维度、多层次地解析文本,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深度。然而,技术辅助也可能导致学生过度依赖工具,弱化自主阅读能力,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平衡。
(二)学习方式的重构
AI 支持下的语文阅读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重构。自适应学习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推荐个性化文本,实现因材施教。智能导读工具能够提供实时注释和背景知识,消除阅读障碍。虚拟阅读助手可以与学生进行问答互动,促进深度思考。这些技术支持下的新型学习方式,使阅读过程更加互动和个性化,提高了学习参与度和效果。
(三)教学模式的创新
AI 环境催生了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线上智能学习和线下深度讨论,拓展了教学时空。翻转课堂模式利用 AI 预习系统提前解决基础问题,使课堂时间聚焦高阶思维培养。协作阅读平台支持学生间的实时交流和共同建构,促进社会性学习。这些新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使教师能够更加专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理解。教学模式的创新也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新要求,需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设计者和思维引导者。
二、AI 支持的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提升策略
(一)智能辅助教学策略
智能辅助教学是提升阅读效率的基础策略。利用文本分析工具帮助学生快速把握文章主旨和结构,为深度阅读奠定基础。通过概念图谱可视化呈现文本中的知识关联,拓展认知框架。应用智能批注系统标记关键信息和疑难语句,提高阅读针对性。使用语音合成技术实现多感官输入,增强理解记忆。智能辅助工具的应用需要把握适度原则,避免替代学生的自主思考,重点在于提供支架支持,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独立阅读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合理选择和配置智能工具,实现技术与教学的有机融合。
(二)个性化学习策略
AI 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策略能够满足差异化需求。自适应推荐系统根据学生的阅读历史和表现,提供难度适宜、题材多样的阅读材料。学习分析技术诊断个体的理解难点,生成针对性训练内容。智能反馈系统实时评估阅读表现,提供个性化改进建议。虚拟导师根据学习风格调整指导方式,优化学习体验。个性化学习不是简单的"一刀切"式适应,而是要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同时,引导拓展阅读视野,培养全面的阅读素养。
(三)深度理解培养策略
AI 环境下的深度理解培养策略聚焦高阶思维发展。问题生成系统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批判性思考和多元解读。辩论平台支持观点碰撞,深化对文本的辩证理解。创意表达工具辅助学生将阅读收获转化为个性化产出,促进知识内化。反思日志系统引导学生回顾阅读过程,提升元认知能力。深度理解培养需要平衡技术支持与思维自主性的关系,避免技术工具替代了本应发生的思维过程。教师应设计有挑战性的认知任务,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使技术真正服务于深度理解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AI 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技术融合教学设计
科学的教学设计是技术有效应用的前提。明确技术使用的教学目标,避免为技术而技术。分析教学内容特点,选择适配的技术工具和方法。设计渐进式的技术融合活动,从辅助到自主逐步过渡。预留技术调整空间,根据实际效果动态优化。关注技术使用的伦理问题,保护学生隐私和数据安全。教学设计需要坚持教育本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技术应用要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非主导教学过程。好的教学设计能够在技术赋能的同时,保持语文阅读的人文性和思维性。
(二)师生角色重构
AI 环境要求重新定义师生角色和关系。教师转变为学习设计师和技术协调者,重点培养学生的元认知和自主性。学生成为技术的积极使用者而非被动接受者,发展批判性使用能力。师生共同构建学习共同体,在技术支持下深化互动和对话。重新分配教学任务,技术处理机械性工作,师生聚焦创造性活动。角色重构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在新技术条件下对教育本质的回归,使教师能够更加专注于育人核心,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建构意义。这一转变需要系统的教师培训和学生引导,逐步建立新的教学平衡。
(三)评价体系创新
创新的评价体系是保障 AI 阅读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建立多维评价指标,不仅关注阅读结果,更重视思维过程。开发智能分析工具,实现形成性评价的常态化。引入多元评价主体,结合教师评价、机器评价和同伴互评。注重质性评价方法,通过学习分析挖掘深层发展轨迹。设计反思性评价活动,促进学生自我监控和调节。评价体系创新需要突破传统考试的局限,建立更加全面、动态的评价视角,真实反映学生在 AI 环境下的阅读理解发展。科学的评价不仅能够检验教学效果,更能引导教学改进和学习优化。
结束语
AI 环境下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策略研究为智能时代的语文教育创新提供了重要视角。本文构建的技术融合框架和实施路径,为教师应对教学变革提供了系统指导。研究表明,通过智能辅助、个性化和深度理解等策略的综合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思维品质。AI 与语文教育的深度融合,将推动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开启语文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余昌治.新课标指导下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5,(11):18-20.
[2]胡媛.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策略探讨[J].高考,2022,(15):36-38.
[3]桂武琴.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策研究[A]2020 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