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房产测绘中减小面积误差的技术要点探讨

作者

黄宗甫

广东南方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0 引言

房产测绘面积数据在房产交易、产权登记、税费征收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准确的面积测绘成果是保障各相关方权益的基础。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面积误差不可避免。探讨如何减小这些误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房产测绘面积误差产生的原因

1.1 测量仪器误差

测量仪器的精度受多种因素制约。普通测距仪会因环境变化产生偏差,温度波动可致仪器内部元件热胀冷缩,影响测量光路和信号传输,如高温下测距仪激光发射频率改变,使测量距离不准。湿度大时,光学部件易受潮雾化,光线传播受阻,精度下降。长期使用后,校准参数漂移,如某些仪器的计时模块老化,影响距离测量准确性,进而影响面积计算。全站仪的镜头磨损和反射镜精度降低也会引发误差[1]。镜头频繁调焦磨损镀膜,降低透光率,影响瞄准精度;反射镜受刮擦或涂层老化,反射信号变弱且角度偏移,使测量的角度和距离出错,影响面积结果。

1.2 测量人员因素

操作不规范易致测量错误。全站仪对中、整平不准,会使测量角度产生系统误差,长距离测量时误差放大。手持测距仪不稳定,人体自然抖动使测量数据波动。在室内测量时,多次测量取平均也难消误差。部分测量人员对规范理解不足,如阳台、飘窗测量。不同类型阳台面积计算规则不同,错误判断封闭性会导致面积测算失误。飘窗测量中,不清楚高度、高差等规定,易在面积计算时出错,影响房产整体面积测算。

1.3 测绘环境影响

地形复杂增加测量难度。坡地有高差时,仪器视线受阻,垂直角和水平角测量需修正,距离计算需高差改正,参数测量不准易出错。建筑物遮挡使测量信号受阻,需间接测量,误差累积多。遮挡还会造成光线衍射反射,干扰数据。现代建筑异形和曲面结构多,传统测量工具难测边界和角度,计算面积需复杂数学模型,易引入误差。

1.4 数据处理误差

计算过程易出错,公式选择不当会致面积计算错误。复杂图形需合适公式,选错则结果不准。数据录入也易犯错,手动或电子录入时,疏忽或设备问题可致数据错误。数据转换时,不同格式和软件系统存在兼容性问题,可能数据丢失、错位或精度下降,影响原始数据准确性,最终导致面积计算误差。

2 减小房产测绘面积误差的技术要点

2.1 选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并定期校准

在房产测绘领域,精准的测量仪器是获取准确数据的基础。高精度激光测距仪利用激光的高能量集中性和短波长特性,能有效减少测量过程中的散射和干扰。在室内短距离测量中,其精度可达到毫米级别,对于测量房间尺寸、墙体厚度等关键数据有着极高的准确性。对于大面积房产测绘,GPS - RTK 技术结合全站仪的优势显著。GPS- RTK 技术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和地面基站差分改正信息,能够快速获取测量点的高精度坐标,在开阔区域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全站仪则在局部细节测量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建筑物边角、特殊结构部位的角度和距离测量。GPS - RTK 技术原理如图 1 所示。两者结合,既能实现宏观布局的快速测量,又能保证微观细节的精准把控,有效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2]。

图 1 GPS - RTK 技术原理

严格的仪器校准制度是确保测量精度长期稳定的关键。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环境条件以及精度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校准时间间隔至关重要。在建筑施工现场等恶劣环境下频繁使用的仪器,应缩短校准周期[3]。校准方法应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例如使用专业的长度标准杆对测距仪进行距离校准,通过高精度的角度校准装置对全站仪的角度测量功能进行校准。校准过程中,详细记录仪器的各项性能参数、校准前后的数据对比以及环境参数等信息。对于校准发现精度超差的仪器,及时进行维修和调整。维修后再次校准,确保仪器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再投入使用,从而保证仪器测量精度始终处于合格范围内。

2.2 提高测量人员专业素质

首先,加强测量人员业务培训是提高测绘质量的核心举措。培训内容不仅涵盖房产测绘相关法律法规,还应深入讲解技术规范和标准。在法律法规方面,使测量人员明确在测绘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和义务,确保测绘活动合法合规。技术规范培训中,深入剖析不同建筑类型、不同测量场景下的规范要求。定期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测量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实际操作指导时,专家现场演示正确的仪器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测量人员进行现场实操练习,专家及时纠正错误操作,提高测量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更新知识体系。

其次,制定详细的测量操作流程手册是规范测量行为的重要手段。测量前的准备工作中,仪器检查包括检查仪器外观是否损坏、电量是否充足、测量功能是否正常等。现场勘查要求测量人员了解测量区域的地形地貌、建筑物分布、周边环境干扰因素等信息,制定初步测量方案。测量过程中,数据采集要求准确记录测量点位置、测量数据、测量时间等信息,确保数据来源可追溯[4]。测量后,记录整理工作要求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备份保存,填写测量报告,详细说明测量过程、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等信息,明确规范每个环节的操作要求,保障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测绘操作流程图如图 2 所示。

图 2 测绘操作流程图

2.3 优化测量方法应对复杂环境

在地形复杂区域,差分测量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测量精度。差分测量通过在已知坐标点上设置基准站,接收卫星信号并计算误差改正数,将改正数发送给流动站,流动站结合自身观测数据和改正数进行测量,可减少卫星信号传播误差和大气折射误差。建立局部测量控制网时,利用全站仪测量控制点之间的角度和距离,通过平差计算确定控制点坐标,为后续测量提供准确的基准。利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时,严格按照测量规范操作,保证测量路线闭合,通过往返测量减小误差,再结合平面测量数据进行综合计算,提高整体测量精度。在有遮挡情况下,合理选择测量站点至关重要。通过现场勘查确定遮挡物较少、通视条件较好的位置作为测量站点,并利用全站仪的免棱镜测量功能或采用反射片等辅助工具进行测量。同时,从多个角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因遮挡导致的测量误差。

对于异形结构和曲面结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具有独特优势。该技术通过向建筑物发射激光束,快速获取大量的点云数据,这些数据包含建筑物表面的三维坐标信息。将点云数据导入专业软件后,利用软件的滤波、去噪、拼接等功能处理数据,构建精细的三维模型。在面积计算时,根据模型准确获取异形结构的边界信息和曲面结构的曲率信息,通过软件算法准确计算面积。同时,结合传统测量方法如钢尺测量、角度测量等进行对比验证。例如在测量异形建筑的边长时,使用钢尺进行局部测量,与三维激光扫描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并纠正误差,确保面积测量的准确性。

2.4 加强数据处理环节的质量控制

建立数据审核机制是保障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数据录入计算软件之前,人工审核主要检查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所有测量点的数据都完整记录,没有遗漏。准确性审核包括核对测量数据是否与现场记录一致、数据单位是否正确、小数位数是否符合要求等。逻辑性审核则关注数据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如建筑物边长之和是否符合几何规律、不同测量方法得到的数据是否在合理误差范围内等[5]。同时,利用软件自动检核功能,设置数据范围、逻辑关系等检核条件,快速筛选出异常数据,提高审核效率,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数据。

3 结论

房产测绘中面积误差的减小需要从测量仪器、人员、方法以及数据处理等多方面采取综合措施。通过不断优化技术手段、加强质量控制、提高人员素质,能够有效提高房产测绘面积的准确性,为房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相关权益保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进步,还需要持续关注新技术的应用和实践经验的总结,进一步完善房产测绘工作,减少面积误差。

参考文献:

[1]程启斌,试论房产面积测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居舍,2020(09):186.

[2]言龙,不动产统一登记后房产面积测绘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2):26-27.

[3]裴生宝.房产测绘误差原因及应对措施[J].江西建材,2024,(07):91+93.

[4]夏治学, 郭倩倩, 胡玉峰, 房产测绘面积计算常见问题分析[J]. 冶金与材料,2024,40(05):176+178.

[5]穆富丽. 房产测绘误差原因分析及防止误差的有效策略[J]. 现代农村科技,2024,(0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