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机制探析
张函涤
身份证号码:3701021990****4927
引言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国有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政工工作作为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则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将国有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文化进行有机融合,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还能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然而,目前在融合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深入研究并构建有效的融合机制,以推动国有企业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国有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1.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体现在技术、资金等方面,还体现在企业的文化和精神层面。政工工作能够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企业文化则可以塑造企业独特的品牌形象和企业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通过二者的融合,能够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独特的优势,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国有企业的重要目标。政工工作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思想保障,确保企业的决策符合国家的政策和法规。企业文化则可以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工作积极性。二者融合能够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保持正确的方向,同时不断激发内部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一些国有企业在政工工作中强调环保和社会责任意识,同时将这些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中,推动企业在绿色发展、社会责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3. 满足员工发展需求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主体,满足员工的发展需求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政工工作可以关注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为员工提供思想引导和心理支持。企业文化则可以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二者融合能够更好地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二、国有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存在的问题
1. 融合深度不足
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在政工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方面存在表面化的问题。政工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往往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例如,政工工作侧重于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而企业文化建设则侧重于企业形象塑造和品牌推广,二者在目标导向、实施路径和评价机制上缺乏衔接,未能实现理念互通与资源共用。这种融合深度不足的情况导致政工的政治引领作用与文化的凝聚力难以协同发力,员工认同感不强,组织合力不足,最终制约了企业治理效能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2. 缺乏有效方法
在融合过程中,一些国有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部分企业仍依赖开会、发文件等传统方式,形式单一、互动不足,缺乏创新意识和时代特色。数字化、信息化工具应用滞后,难以适应年轻员工的沟通习惯和行为特点。这种单向灌输式的管理方式无法激发员工参与热情,导致融合流于表面。同时,企业对员工思想动态、职业发展需求及心理诉求缺乏系统调研与精准把握,未能因人施策、分类引导,工作缺乏针对性和人文关怀,进一步削弱了融合的深度与实效,影响整体质量与推进效率。
3. 制度保障不完善
制度是保障融合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然而,一些国有企业在政工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方面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顶层设计不健全,协同机制不畅通。例如,缺乏明确的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导致部门间职责模糊,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现象;缺乏统一的实施标准和常态化推进机制,工作流于形式。同时,缺乏科学、量化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与问责手段缺位,难以对融合工作的成效进行客观评估和动态调整,制约了融合的深度与实效,影响了融合工作的持续推进与落地见效。
三、构建国有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机制
1. 建立组织协调机制
建立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是推动融合工作的关键。国有企业应成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牵头,政工部门、企业文化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融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制定融合工作的年度计划、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统筹资源调配,强化过程督导。同时,建立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推动政工工作与企业文化在理念、载体、活动和制度层面深度融合,确保融合工作有目标、有举措、有落实、有成效,切实提升企业软实力和治理效能。
2. 强化制度保障机制
完善的制度保障是融合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应制定科学、系统的规章制度,明确融合工作的总体目标、阶段性任务及具体实施路径,细化责任分工与协同机制,确保各部门高效联动。建立健全动态化、可量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将融合成效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强化结果运用,对成效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推进不力的及时约谈问责,形成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工作氛围。推动建立长效机制,将融合要求融入日常管理流程,提升制度执行力和适应性,确保融合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推动融合工作规范化、长效化发展。
3. 创新融合载体机制
创新融合载体能够提高融合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国有企业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融合工作的网络平台,如企业内部网站、微信公众号、移动学习 APP 等,及时发布政工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信息,开展线上学习、知识竞赛、互动问答和心得分享等多样化活动,增强传播的即时性与互动性。同时,结合重要节日、重大事件策划主题实践活动,如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先进典型宣讲、文艺汇演、体育比赛、志愿服务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有机融合,寓教于乐、寓教于行,使员工在参与中增进认同、在体验中升华情感,切实提升融合工作的渗透力与感染力。
结语
国有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满足员工发展需求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目前在融合过程中还存在融合深度不足、缺乏有效方法和制度保障不完善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有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融合机制,包括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强化制度保障机制和创新融合载体机制等。通过这些机制的有效运行,推动国有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为国有企业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撑。在未来的发展中,国有企业应不断探索和创新融合的方式和方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持续优化融合机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莹.新时代国有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J].企业界,2025,(06):93-95.
[2]刘蒙蒙.国有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融合研究[J].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会刊,2024,(03):134-135.
[3] 刘卉. 国有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融合的策略 [J]. 活力,2021,(22):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