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学习”在海外访学课程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赵远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浙江省宁波市 315100
引言:伴随全球化持续深入发展,培养拥有跨文化交际技巧、全球理念的国际化人才逐渐成为高校人才培养重点工作。参与海外访学项目可视为提升大学生国际化素养的有效阶梯,而如何让大学生最大限度地“融入”异国文化语境,在充分体验项目过程中达成知识习得、能力的跃升,是培养青年学子全球胜任力的核心前提。“沉浸式学习”突出反映学习者在特定社会语境实现语言、文化、认知、情感等多维度协同成长,是海外访学课程高度认可的教学思想与学习样式。
一、“沉浸式学习”在海外访学课程中的应用意义
(一)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沉浸式学习为海外访学学生创造了真实的跨文化交流情境。学生始终被包围在异国语言文化的环境里,课上课下均需借助外语与当地人士沟通,沉浸式语境充分激发学生运用外语的主动性,推动其突破语言运用的心理障碍。学生在诸如购物、吃饭、问路等日常交际当中反复实践,在出错中不断矫正,语言表达水平大幅增强。尤为关键的是,沉浸式环境内蕴藏着大量文化元素,与本地人的当面交流互动,学生可切实体会到异域文化的吸引力,熟悉不同文化习俗下的交流模式,无形之中提升对文化的敏感度与包容水平。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沉浸式语境中得以充分锤炼,通过频繁跨文化互动愈发成熟,从实践中衍生且超越实践范畴的能力提升,这在传统语言课堂中是无法实现的。
(二)促进学生国际视野与全球意识养成
沉浸式学习推动学生深度体验海外生活的多样性,体悟异国文化,是延展国际视野、孕育全球意识的生动探索。借助课堂研讨、实地考察等活动,学生近距离触及异国的历史文化底蕴、政治经济运行机制、风土人情,以坦然接纳的姿态去领略文化歧异,理解人类文明多元一体的要义。异域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蕴藏文化感悟的机缘。学生在跟当地人朝夕相处时,掌握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格局,在寄宿家庭的温情关照里体悟人性暖意,在国际团队协作中提升合作能力,有意识地用全球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习得用更宏阔视角审度世界的本领,建立起“地球村”式的理念,提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感。沉浸式学习引导学生突破文化藩篱,把个人发展与世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成功成长为具备多元全球视野的世界公民[1]。
二、海外访学课程中“沉浸式学习”的实施策略与成效评估
(一)基于真实情境的语言学习环境营造
沉浸式学习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里提高语言素养。海外访学项目宜精心塑造全外语情境,高校邀请有经验的本国教师进行课程讲授,指引学生充分使用外语开展课堂讨论与练习。当地教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教学,以学生语言水平为依据设置梯次任务,勉励学生跳出“中国式外语”窠臼,形成地道表达习惯。需充分借助校园内外资源,借助访谈、考察等实践方法,引领学生走出课堂的小圈子,大胆跟外国师生、本地居民展开交流,以真实对话为契机强化语言运用能力。如组织学生去采访校园里的陌生人,了解他们学习生活习惯与兴趣爱好,聆听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看法,开展生活习惯及价值观念的交流;前往超市、餐厅等公共场合开展日常外语训练,领略地道语言风采,主动用当地语言去点餐、询问道路、讨价讲价;参加国际学生联欢交流聚会,跟各国青年学生沟通交流,讨论当下焦点,交换彼此的人生经验与世界理念。在这样轻松惬意氛围里学用结合、鲜活灵动的语言探索,能够使学生全面体悟语言魅力,无形之中增强语言运用能力,成为可借助外语思考、用外语有效表达的地道外语使用者。
(二)体验式文化探究活动设计与组织
海外访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沉浸体验里领略异国文化的独特风采。访学院校应打造多样化文化体验课程,带领学生实地探访当地特色名胜、投身节庆活动,进行沉浸式实践学习。如在英国返访学,可以安排学生去观赏大英博物馆、伦敦塔等著名胜地,真切体会经历历史浪潮洗礼的名胜背后的过往,领略英伦文化的厚重底蕴;体验下午茶的独特魅力。在闲适氛围下跟当地人唠唠家常,感受英式生活的娴雅;实地观赏莎士比亚剧作演出,全身心融入剧情,体悟英伦艺术之神韵;加入传统节日的狂欢庆典,跟当地人共同载歌载舞,体验不一样的节庆氛围,充分了解文化差异。尤其应组织学生走进普通人家中,跟主人一同做饭用餐,沉浸式探寻当地人的日常生活模式,在聊天对话中领会文化张力,尊重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念。在参与中体悟,于体悟里扩展思维,拥抱世界的多元与旷达,这一难得的机会与经历,会成为访学学生精神上永不褪色的文化标识,进一步提升自身全球胜任力[2]。
(三)互动交流式的本土家庭寄宿安排
作为海外学术交流项目的关键组成部分,寄宿家庭不仅提供了生活空间,更是文化沉浸式学习的核心场所。通过与寄宿家庭成员的日常互动与交流,学生能够深入体验并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增强处理文化差异冲突的能力。应鼓励学生主动与寄宿家庭成员进行深入交流,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习俗,倾听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日常事务,或围绕时事热点进行深入讨论。通过思想的交流和文化的对比,学生可以拓展视野,反思文化差异,培养同理心,接受文化学生应积极参与家务活动,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如整理房间、烹饪等,深入体验寄宿家庭的日“家庭日”活动,与寄宿家庭共同制作传统美食,学习当地特色菜肴的制作技巧,领略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观赏特色节目,共同进行文艺活动。在紧密的互动中拉近距离、加深情感联系,建立深厚的情感纽带与友谊。这种沉浸式的互动体验,使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异国的人际关怀,树立世界大同、全球一家的理念。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学生获得“第二故乡”的归属感。
结语
海外访学课程建设不断深入变革与创新,沉浸式学习正渐渐成为核心教学模式。它着重引导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获得语言与文化体验,以投入各类体验活动为途径,跟当地人互动沟通交流,清除文化隔阂,增进跨文化交流成效。沉浸式学习阶段是进行持续反思、调整之后实现成长的时段。学生在多元文化的深度体验中,实现视野拓展、文化自信感加强,稳步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及全球胜任力素养的国际化人才。海外访学课程建设受沉浸式学习理念显著启发,精心谋划各类沉浸式学习活动,搭建全方位语言文化学习架构,同步切实推动效果评估相关工作,形成精确性评估手段,即刻跟踪学生的成效与弱项,促进建立积极的反馈体系。海外访学实践应跟沉浸式学习理念深度嵌合,引导学生于沉浸状态里深度感悟,进而从思想到行动上进步成长,蜕变为既有家国担当又具国际眼光的时代英才。
参考文献:
[1]刘庆丰,郑世林,丛正龙.国际合作交流对中国高校教师科研产出的 影 响 — — 来 自 经 济 学 科 海 外 访 学 的 证 据 [J]. 经 济 学 ( 季刊),2025,25(1):137-154.
[2]曾祺,吴必虎.跨国访学旅游中的异文化体验与旅游经济——以台湾地区学生赴美游学为例[J].旅游科学,2013,27(6):73-82.
作者简介:赵远,1989 年 2 月,汉族,女,河南安阳,助教(初级),硕士研究生,高等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