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痢疾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洛桑曲珍
西藏日喀则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857000
西藏日喀则市有着丰富的畜牧业资源,养羊业在当地农牧民的经济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羔羊痢疾作为一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羔羊传染病,在日喀则市各县区时有发生,给养羊户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由于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养殖习惯等因素影响,羔羊痢疾的发生与防控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点。深入研究其在我区的诊断及防治措施,对于提升当地养羊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意义重大。
一、日喀则市各县区域羔羊痢疾流行特征
(一)发病季节特点。在日喀则市羔羊痢疾多集中在冬春季节发病,这与当地的气候密切相关。冬季寒冷漫长,羊只大多集中在羊舍内,通风条件相对较差,羊舍内湿度容易升高,为病原菌滋生提供了温床。而且母羊在冬季怀孕后期,牧草资源相对匮乏,营养摄入可能不足,所产羔羊体质较弱,抵抗力低,更易遭受病原菌侵袭。春季虽然气温有所回升,但昼夜温差大,羔羊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有限,同样容易发病。
(二)易感群体。主要是 7 日龄以内的初生羔羊,其中 2 - 3 日龄羔羊最为易感。当地藏羊的新生羔羊在出生后,胃肠功能尚不完善,胃酸分泌少,肠道正常菌群还未很好建立,加上初乳摄入不足或母羊乳头污染等情况,很容易被病原菌感染引发痢疾。
(三)传播途径。一方面,病原菌可通过污染的羊舍环境、垫料、用具等传播,例如在接羔过程中,若羊舍未提前彻底消毒,羔羊接触到被污染的地面、墙壁等就易被感染。另一方面,母羊乳头如果被病原菌污染,羔羊在吃奶过程中也会经口摄入病菌而发病。此外,患病羔羊的粪便若未及时清理,会污染周围环境,造成疾病在羊群中的进一步扩散。
二、临床症状表现
(一)最急性型。最急性型的羔羊痢疾常见于刚出生不久的羔羊。发病后,羔羊精神极度萎靡,几乎立刻停止吮乳,很快出现腹胀,接着开始腹泻,排出的粪便带有泡沫,颜色多为黄绿或灰白色,部分可见血液。体温急剧下降,四肢冰冷,卧地不起,往往在数小时内就会死亡,病程极短,病死率极高,养殖户常常来不及采取措施羔羊就已死亡。
(二)急性型。较为普遍的急性型,一般在羔羊出生 1 - 2 天发病。患病羔羊起初精神不振,对母羊的呼唤反应迟钝,食欲明显减退,不愿走动,常卧地蜷缩。随后出现腹泻症状,粪便开始为糊状,之后迅速变为水样,呈黄色或黄绿色,夹杂着黏液和血液,散发着腥臭味。体温可升高至 40℃左右,随着腹泻持续,羔羊脱水症状逐渐明显,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变差,被毛杂乱无光泽,最终因严重脱水和身体机能衰竭,在 2 - 3 天内死亡。
(三)亚急性型。亚急性型病程稍长,大概 3 - 5 天。发病初期羔羊仅有轻度腹泻,粪便为软便,含少量黏液,体温基本正常或稍高一点。但病情会逐渐加重,腹泻加剧,粪便变稀,黏液和血液增多,羔羊身体日渐消瘦,行走不稳,后期因机体极度衰竭而死亡。
三、诊断方法
(一)临床诊断。结合日喀则市各县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羔羊的发病年龄(多为 7 日龄内)、发病季节(冬春为主)以及典型的临床症状(腹泻、粪便性状改变、精神状态差等),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羔羊痢疾。例如在春季产羔高峰期,若有新生羔羊出现上述症状,就要高度怀疑该病。不过临床诊断只是初步的,容易与其他肠道疾病混淆,还需进一步实验室确诊。
(二)实验室诊断
1. 涂片镜检
采集病死羔羊的小肠内容物、肝脏、脾脏等病料,涂片后进行革兰氏染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革兰氏阳性、带有芽孢的梭状杆菌等魏氏梭菌的典型形态特征,若发现符合特征的菌体,可作为诊断的初步依据之一。
2. 细菌培养与鉴定
将病料接种到厌氧肉肝汤等适合魏氏梭菌生长的培养基中,进行厌氧培养,待细菌生长后,通过生化试验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确定是否为 B 型魏氏梭菌以及是否存在其他杂菌感染,明确病原菌种类,精准诊断疾病。
四、防治措施
(一)预防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
要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点,做好羊舍的保暖与通风工作。冬季可适当增加羊舍的垫料厚度,如用干草等铺垫,保持羊舍干燥温暖;春季注意根据气温变化适时调整通风时间和强度。保证母羊妊娠期的营养供给,合理搭配饲料,可适当添加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饲料,提高母羊体质,确保产出健壮羔羊。定期清扫羊舍、消毒用具,可用过氧乙酸、百毒杀等消毒剂按说明书要求对羊舍及周边环境进行喷洒消毒,每周至少 1 - 2 次。
2. 免疫接种
给怀孕母羊在分娩前 2 - 3 周接种羔羊痢疾疫苗,通过母羊免疫使羔羊获得被动免疫保护。同时,要做好免疫记录,确保每只母羊按要求接种,并且注意疫苗的保存条件,保证疫苗质量,提高免疫效果。
3. 环境卫生与隔离
对新引进的羊只严格进行隔离观察,观察期不少于 1 - 2 周,确认健康后再合群饲养。一旦发现患病羔羊,立即将其隔离在远离健康羊群的地方,安排专人负责照料,防止疾病传播。对病死羔羊尸体要严格按照无害化处理要求,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防止病原扩散。
(二)治疗措施
1. 抗菌治疗
可选用土霉素、痢菌净等。例如土霉素一般按每千克体重 20 - 50 毫克,每天分2 - 3 次灌服,能有效抑制肠道内有害病菌的滋生,控制感染情况进一步恶化,对于因细菌感染引发的羔羊痢疾起到杀菌消炎作用。
2. 补液
① 口服补液:可以自行配制口服补液盐(一般用氯化钠、碳酸氢钠、氯化钾、葡萄糖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让羔羊少量多次饮用,补充因腹泻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预防脱水带来的虚弱甚至休克等状况。
② 静脉补液:对于已经出现严重脱水、精神萎靡、皮肤弹性极差的羔羊,需要通过静脉输注葡萄糖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溶液等,快速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失衡情况,保证羔羊体内环境稳定。
五、结论
西藏日喀则市各县区域的羔羊痢疾对当地养羊业发展影响显著,鉴于其特殊的地域环境和养殖情况,准确的诊断以及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尤为重要。通过不断强化饲养管理、规范免疫接种、及时准确诊断并合理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羔羊痢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羔羊健康成长,推动日喀则市养羊业持续稳定发展,助力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也为高原地区养羊业疾病防控提供有益的参考经验。
六、参考文献
[1] 白玛卓嘎 羔羊痢疾诊断及防治 《兽医导刊》 :2021 年第 14 期
[2]索朗玉珍 羔羊痢疾的诊断与防治 《兽医导刊》 :2021 年第020 期
[3]旦增拉姆 高阳立即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中兽医学杂志》2022 年第 4 期